趙濤 李軍平 陳軍民 常麗娟 韓寧



長武地處渭北黃土高原西北部,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完全符合生產優質蘋果的七項指標,發展蘋果產業區域優勢明顯,屬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原產地域保護縣、標準化蘋果生產示范縣、中國蘋果之鄉。長武蘋果起步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產蘋果“個大、色艷、細脆、香甜、營養、安全”,被譽為“世界上最香的蘋果”。
經過40多年的發展,長武蘋果產業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也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一是基地規模不斷縮小,新建蘋果園面積小、淘汰果園未能及時補充;二是蘋果園老化嚴重,果園嚴重老化、果實品質下降、經濟效益低;三是果園管理不精細,果園郁閉、腐爛病、早期落葉病、銹病嚴重;四是品種更新不及時,新優品種少,缺乏市場競爭力;五是抵御自然風險能力不強,凍害、冰雹等造成毀滅性損壞;六是缺少項目支持,蘋果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目前,長武縣蘋果面積已達到25萬畝,掛果面積17萬畝,其中老果園10萬畝,老果園的升級改造步伐的快慢和成功與否決定著長武蘋果產業能否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筆者針對長武蘋果產業的現狀,在老果園改造工作中,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成功的“長武經驗”(圖1),就是將喬化老果園根據經濟效
益進行分類,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經濟效益在3000元以下的以淘汰重建和蹲接換優為主,經濟效益在3000元以上的以間伐和增加果園有機質為主,現將老果園改造方法介紹如下。
1 經濟效益3000元以下果園
這類果園以淘汰為主,沒有價值的堅決挖除,挖除后進行土地輪作倒茬或土壤改良后重新建園,早挖早改早收益,對因品種不良導致經濟效益低的果園,利用蹲接換優技術進行改造,促使其維持經濟效益。針對一些老化殘敗園,大力推廣挖除重建,恢復老果園的生命。
1.1 挖除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要想方設法、積極開展低產低效喬化老果園的挖除工作(圖2),挖除后通過輪作倒茬栽植、栽植穴消毒栽植、換土栽植、選用抗重茬砧木、選擇新優品種建高標準果園,生產優質、安全、營養豐富的蘋果,早挖、早改、早受益,讓蘋果這個富民產業,重新成為果農朋友致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大產業,實現長武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1.2 重建
1.2.1 輪作倒茬 殘敗園挖除后,應徹底清除老樹的殘根、枯枝和落葉,并進行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對不急于建園的果農,可以先進行土地輪作倒茬3~5年,再重新建園;種植豆科植物,如大豆、綠豆、三葉草和苜蓿等(圖3),這些植物會產生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氮素,增加土壤肥力,從而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通過輪作倒茬,可以改良土壤,使土壤中枯竭的營養物質逐漸恢復,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土壤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
1.2.2 土壤改良 主要措施有:(1)深翻曬土:挖除后,急于建園的果農,可采取土壤改良、栽植穴消毒、換土、選用抗重茬砧木等措施,進行建園,避免重茬病的發生。果樹挖除后需要重新建園時,應重視改良土壤,可采取深翻曬土,暴曬3~6個月,釋放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土壤經過日曬、風吹、雨淋、凍融后,再增施農家肥,增加腐殖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使土壤中水、肥、氣等因素協調統一,為果樹生長創造一個溫度、濕度適宜和養分齊全的優良環境,為重新建園后,提高果實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2)消毒栽植:在重茬地建園時要避開原栽植溝(穴),挖長寬各1米、深1米的栽植溝,將表土、底土分開堆放,栽植穴噴施多菌靈、惡毒靈、霜毒威、甲霜靈、敵克松等殺菌劑,進行土壤消毒,殺滅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病菌,最后結合土壤施入農家肥或生物菌肥,以后逐年深翻擴穴改土。對土壤酸化嚴重的果園,一般每畝可施用50~100千克鈣鎂磷肥或硅鈣鎂鉀肥等石灰類調理劑產品,以調節土壤酸堿度, 使土壤pH值提高到果樹生長適宜范圍,恢復土壤元氣,促進根系的吸收能力。
(3)換土栽植:重新建園時,進行換土栽植(圖4),將栽植溝(穴)挖出的土移出園外,在栽植溝底先填入作物秸稈或柴草,然后將腐熟的農家肥或優質商品有機肥與新土混勻后施入,畝施腐熟的農家肥或優質商品有機肥3000千克,同時畝施生物菌肥100千克,復合肥200千克,以改良土壤結構,優化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活力,促進再植果樹根系生長。
1.2.3 選用抗重茬砧木 選用青砧、G935等砧木,這些砧木抗重茬性強,根系發達,吸水吸肥能力強,適應性廣,具有耐鹽堿、耐瘠薄、耐重茬等性能。挖除老果園后重新建園時,選用抗重茬性強的砧木和壯苗進行建園,可有效降低蘋果再植病的發生率,達到早果、豐產、優質、不早衰的效果。
1.3 蹲接換優
因品種不優導致經濟效益低的老果園,采取蹲接換優(圖5)的辦法改造,在入冬前將要嫁接的樹在80~100厘米處截斷,以免早春養分回流到枝條,消耗營養。當樹離皮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就可進行嫁接。過早樹皮不離,不易嫁接;過晚樹已經發大葉,消耗養分,不利于嫁接后的樹體生長,嫁接成活率不高。嫁接時,在老樹距地面10~15厘米處截一截面,截面樹皮一定要光滑、無腐爛病疤,截面木質部要平整,不能有毛茬,以利于接穗愈合。一般插入3個長3~5個芽的接穗,成活后。到當年7—8月,能夠進行夏季嫁接時,分別把3個生長良好的枝條再進行相互靠接、依次采用短接穗嫁接到中接穗、中接穗再嫁接到長接穗上,形成一個整株。根據經驗3—4月先嫁接,到7—8月再靠接,分兩次嫁接完成,這樣有利于成活,成活率超過90%;3—4月一次性完成嫁接和靠接的成活率較低,僅為50%,因此,提倡二次嫁接完成。
2 經濟效益3000元以上的果園
這類果園,以改造為主,通過間伐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培養陽光樹形,通過種草、覆蓋、重施有機肥等措施,增加果園有機質,改善果實品質,提升經濟效益。
2.1 間伐
采取隔株或隔行間伐,降低果園密度,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果品質量,延長果樹壽命,從而達到優質豐產的目的。
2.1.1 一次間伐 對原2米×4米、3米×4米栽植密度的郁閉嚴重的喬化園,確定永久株和臨時株,進行分類修剪,分步間伐(圖6)。永久株按改形要求進行正常修剪,要有利于樹冠擴展;臨時株作為改形期負擔產量的主體,不過分強求樹形結構,重點是去除部位過低的枝、嚴重影響永久樹生長的大枝和密生枝。隨著永久株樹冠的擴展,臨時樹以回縮修剪為主要手法,逐步收縮樹冠,給永久株“讓路”,3~4年后挖除。達到“隔株挖株”間伐的目的,完成一次間伐,將密度降為4米×4米、6米×4米,每畝28~41株。
2.1.2 二次間伐 完成一次間伐的果園郁閉后,隔行進行第二次間伐,將密度降為4米×8米、6米×8米,每畝14~21株。
2.1.3 培養陽光樹形 間伐后的果園,要逐步將樹干高度提高到1.5~1.8米,進行抬干;將樹體高度降低到2.5~3.5米,進行落頭;適度疏除密擠大枝;培養單軸延伸的大主枝,培養單軸延伸的中大型結果枝組,培養合理分布在主枝、中大型結果枝組上的小型枝組,逐步培養開心形樹形(圖7),每株樹留3~5個主枝,每個主枝枝展4~5米,畝枝量6萬~8萬條,樹冠透光率達到25%,覆蓋率達到75%,畝留果量1.5萬~1.8萬個,畝產量3000~4000千克,“枝枝見光、葉葉有效、果果優質”,實現間伐后的終級目標。
2.2 增加土壤有機質
2.2.1 重施有機肥、農家肥 引導果農重施有機肥、農家肥和微生物菌肥(圖8),補充中微量元素,通過堆肥、漚肥、園內養畜禽等措施,廣開有機肥源,增加果園有機肥投入,改善果園肥力現狀,每生產50千克蘋果,施優質有機肥或農家肥50~100千克,果園有機質含量可得到明顯提高,進而增強樹體抗性,增加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2.2.2 種草、覆蓋 實行株間覆蓋、行間種草,通過株間覆蓋地膜、地布或麥草、秸稈等,行間種植白三葉草、黑麥草、長柔毛豌豆、毛苕子、油菜等,培育綠肥,當草長到30~40厘米時進行刈割,覆于樹盤下,年可產草1000~2000千克,果園有機質含量可顯著提高,果實品質可明顯改善(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