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付同順
摘? 要:文章通過“跪跳起”動作教學案例,從“跪姿踏步”“爬爬蟲”與“跳跳蟲”評價方法的運用、“抽墊子”與“加墊子”“滑冰車”等游戲的運用,介紹和分享小學三年級技巧“跪跳起”動作教學案例。通過案例分享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培養小學生規則意識、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回應體育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評價法;學生學習興趣;“跪跳起”動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4-0025-03
一、體育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11年版)》﹞明確指出:“為了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和學習的可操作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出了具體的、可觀測的學習目標。”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學生認知與技能水平,合理確定具體內容的評價指標,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評價的意識、能力和嚴謹、公正的體育態度。但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現象是教師明確了評價標準,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評價標準模糊不清,從而形成了以下局面:有評價標準,但學生不易掌握;有評價要求,但指標不清晰,學生不易判斷;有評價等級,但不夠明確,學生不易分辨。鑒于這種情況,教學中有必要明確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明確具體學習內容的質量標準,知道自己所處的階段,進一步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體操“跪跳起”動作“教與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一)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習評價的指向
《課標(2011年版)》對水平二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內容中體育活動的要求與評價見表1。
根據《課標(2011年版)》的目標要求,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的評價指向引領下,教學中根據體操內容特點,在體育課的不同階段創造性地運用評價方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行為有積極作用。通過技巧“跪跳起”動作“教與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和評價意識,培養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技巧“跪跳起”動作“教與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根據體操內容“跪跳起”動作的邏輯結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三年級學生動作學習與發展特點、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爬爬蟲”與“跳跳蟲”“抽墊子”與“加墊子”“滑冰車”三個評價環節的運用,介紹和分享小學三年級技巧“跪跳起”動作教學評價案例。
1.“爬爬蟲”與“跳跳蟲”評價方法的運用
(1)“爬爬蟲”與“跳跳蟲”游戲設計
A.游戲“爬爬蟲”找朋友:學生雙腿跪在墊子上,雙臂觸地支撐身體,重心前移,墊子跟隨身體一起向前移動。游戲需要手腳協調配合才能完成動作,目標是看誰能夠先到達指定位置。
B.游戲“跳跳蟲”找朋友:練習者跪在墊子一端(小墊子),雙手握住墊子另一端,雙臂向上提拉墊子,雙腿“壓墊”向上、向前跳起,使身體和墊子一起向前移動。
(2)“爬爬蟲”與“跳跳蟲”游戲運用
A.“爬爬蟲”和“跳跳蟲”游戲體驗中,學生體會“跪跳起”動作中小腿和腳背“用力壓墊”收腿動作的用力順序,建立正確的跪跳起動作概念。
B.通過找朋友游戲,學生形成相互禮讓的品質,做到快速、安全、有序,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冷靜對待,服從指揮,形成團隊意識。
(3)“爬爬蟲”與“跳跳蟲”游戲評價指標
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學生學習情況,隨時指導和評價學生的動作,表揚先完成游戲任務的學生,對動作緩慢的學生給予積極鼓勵,“爬爬蟲”與“跳跳蟲”游戲評價指標見表2。
(4)評價效果
A.“爬爬蟲”與“跳跳蟲”游戲中,學生通過兩人游戲的比賽,按照教師事先的要求和規則,看誰爬得更協調,更快到達指定位置。游戲中學生能從任務的完成時間感受到手腳是否能協調配合、動作節奏是否有規律、是否能快速準確地到達指定位置,評價標準直觀、具體、好操作,方便學生自評和相互評價。
B.學生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動作,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動作節奏和協調性的重要性。
2.“抽墊子”與“加墊子”評價方法的運用
(1)“抽墊子”與“加墊子”游戲設計
A.游戲“抽墊子”挑戰賽:兩人一組,地面半重疊平放兩塊打開的體操墊。練習的學生跪在上面的墊子上,另一名學生雙手握住上面的墊子。當聽到教師發令后,跪在墊子上的學生向上跳起,另一名學生同時快速地將最上面的墊子抽出(抽次數少為勝)。
B.游戲“加墊子”挑戰賽:兩人一組,地面半重疊平放兩塊打開的體操墊。練習的學生跪在最下面的墊子上,另一名學生雙手握住另一塊墊子,當聽到教師發令后,跪在墊子上的學生向上跳起,另一名學生同時快速將墊子插到跳起學生的膝下(插的次數少為勝)。
C.游戲“闖關跪跳”挑戰賽:三人一組,每組3塊體操墊,一人跪坐在高墊上,另兩人在兩側保護與幫助,跪坐在高墊上的學生按照“擺”“壓”“跳”的口令順序跳下,組內三人輪流練習。三人都過關后,撤掉一塊墊子進入第二關的練習。采用分層練習的方式,對于能跳過第二關的學生,可以挑戰第三關“平墊上跪跳起”動作練習,不能過第二關的學生可以繼續練習(教師針對性指導練習)。
(2)“抽墊子”與“加墊子”游戲的運用
A.通過“抽墊子”“加墊子”“闖關跪跳”挑戰賽游戲,學生體會小腿和腳背用力壓墊、“跪跳”彈性起落和兩臂制動協調配合,同時體會身體離開墊子的感受。
B.練習內容挑戰性強,增加了趣味性、競爭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C.形成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和責任意識。
(3)“抽墊子”與“加墊子”游戲的評價指標
“抽墊子”和“加墊子”游戲,強化了“跪跳起”動作的概念,教師總結提煉動作口訣,學生運用口訣“跪地臂前屈,后坐臂后擺,壓墊騰躍起,收腿成蹲立”完成“跪跳起”動作。“抽墊子”與“加墊子”的評價指標見表3。
(4)評價效果
A.根據“跪跳起”動作結構,通過“抽墊子”“加墊子”“闖關”挑戰賽游戲,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評價標準有連續性且具體明確、可操作。
B.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標準明確:成功完成“抽墊子”的學生,基本能做到“壓墊”部位準確,擺臂制動,協調配合,兩人相互擊掌,表示成功。同時學生可以根據挑戰的高度,判定自己的水平,明確努力的方向。沒完成“抽墊子”的學生,通過兩人相互評價,討論存在的問題。在練習中每經歷一次成功的挑戰,同學們都相互給予掌聲;沒有挑戰成功的學生,同樣會得到其他同學的掌聲鼓勵。
C.最后通過集體展示,教師對能完成第三關“平墊上完成跪跳起動作”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其他學生根據學習狀態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3.“滑冰車”評價方法的運用
(1)“滑冰車”游戲的設計
“滑冰車”游戲:每位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寫有冬奧項目的卡片(學生網上查閱相關冬奧知識和比賽項目)放在折疊的墊子上,然后推著墊子向前移動,遇到同學后向其介紹并交換項目卡片。
(2)“滑冰車”游戲的運用
基于內容情境,掌握相關知識,拓展課程學習資源,課堂學習氣氛持續高漲。
(3)“滑冰車”游戲的評價指標
“滑冰車”游戲過程:學生推著自己的冰車,遇到同伴后相互擊掌,了解對方的奧運項目,并交換卡片,最后看誰交換卡片的次數多,知道的冬奧項目多。
教師提問,交換項目的次數有3次、4次、5次。教師詢問學生知道的項目,學生回答“越野滑雪、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雪橇、雪車、冰球……”最后以交換卡片的次數和知道冬奧項目的多少為評判標準,分別計5分、4分、3分等。
(4)評價效果
A.“滑冰車”游戲內容和評價指標設計簡單便于操作,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內容特點。
B.“滑冰車”游戲是通過交換卡片次數、知道冬奧項目的數量多少為評判標準,容易操作和記錄,便于師生共同評價。
C.“滑冰車”游戲評價方式符合學習者特點,進一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體操“跪跳起”動作“教與學”評價方法分析
看到案例,有的教師會有疑問。疑問一:這些教學方法我們都常用,沒有什么新鮮的。疑問二:這么多環節和過程,時間夠用嗎?疑問三:“跪跳起”這個簡單動作,需要這么復雜的評價過程嗎?
首先,前面提到的教學方法,教師常用,但是否用得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技能形成規律,還需要教師自我反思。如有的教師用了某一方法,學生沒有融入其中,僅僅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師沒有通過技能學習過程,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評價方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其次,“跪跳起”動作學習,一般單元設計3~4課時,本案例設計4課時,本次為第一課時。教師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為學生建立了完整的動作概念,幫助學生掌握體操技能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愉快的游戲環節以及巧妙的提問,啟發學生回顧、練習與反饋,讓學生了解“跪跳起”的動作過程,同時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于教師游戲內容安排規律性強,游戲名稱→演示方法同時明確標準→學生練習→學生反饋(練習2~4次)→進一步明確學習要求;教師設計的內容簡單,內容之間邏輯性強;學生感興趣,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高。不斷變換的、刺激的挑戰內容,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第三,學生的行為養成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和培養的。從案例看幾個簡單的內容“跪姿踏步”“爬爬蟲”與“跳跳蟲”“抽墊子”與“加墊子”“滑冰車”有嚴謹的邏輯關系,也體現了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從動作學習的行為標準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和規則意識,使學生了解學習規律、課堂規則和評價標準。
游戲化教學是小學中低年級技術內容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戲具有情節性與情境性、娛樂性與趣味性、競爭性與對抗性、參與性與互動性等特點。根據“跪跳起”動作的特點和學段特點,設計趣味性強、邏輯結構強、標準簡單明確、便于組織和操作、能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游戲,能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技能,使學生自覺遵守課堂規則,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師生運用指標明確、方法簡單、便于操作的評價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案例中通過有效的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情境中掌握運動技能,增強體能;學會溝通,懂得相互尊重和包容;養成遵守課堂學習規則的良好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評價意識、評價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明強,敖運忠,張昌來.中外體育游戲精粹[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李健,胡峰光,謝娟.體育學習表現性評價運用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中小學生體育學習表現性評價研究”(CADA17075)及北京教育學院卓越教師工作室研修項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