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星
如果不是國家采集退役軍人信息,被張富清塵封60多年的“秘密”或許還將隱藏更久。
即便是兒子張健全,也是因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采集退役軍人信息,才知道90多歲的父親張富清曾戰功赫赫:榮立西北野戰軍特等功、軍一等功、師一等功、師二等功、團一等功各1次,榮獲“戰斗英雄”稱號2次和“人民功臣”獎章。這些帶有時代烙印的獎章,是張富清在解放大西北戰斗中奮勇殺敵的見證,記錄了一段屬于張富清的倥傯歲月。
張富清參加的戰斗大多發生在1948年,那時的中國仍處在黎明前的最后一段黑暗時期,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年僅24歲的張富清成為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突擊隊戰士,經歷的大大小小戰斗難以計數,一次次沖鋒陷陣,一次次搏命廝殺,也立下了一個個戰功。
無數如張富清一般的共產黨員前仆后繼,換來中國的新生。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全國各地急需干部。1955年,張富清聽說湖北恩施條件艱苦,急缺干部,主動申請轉業到來鳳縣,決心把共產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在幫助百姓脫貧致富上。此后,張富清將關于解放戰爭時期的記憶與榮譽鎖在箱底,沒有再對人提起過。
扎根來鳳縣后,張富清先后赴任多個單位,在基層事業上默默耕耘30年,從中國建設銀行湖北恩施來鳳縣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
張富清的故事公布于眾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中國建設銀行黨委提出,要將老英雄黨員本色和精神風骨,自覺內化為共產黨員和廣大員工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情操,使之成為建設銀行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力量;要將張富清身上所展現出的忠誠擔當、矢志拼搏、無私奉獻、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等精神,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重點學習內容之一,并開展系列特色實踐活動,融入到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中。
“當年和我并肩作戰的那些戰友們,好多都犧牲了,他們為了國家,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命都沒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資格拿著這些個證書、獎章去炫耀、去顯擺啊!我有什么資格居功自傲,給黨找麻煩、提要求呢!”在中國建設銀行組織的“黨的好戰士——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情景報告會”上,演講人轉述張富清深藏功名的初衷,打動了在場的很多觀眾。
除了排演的1000多場情景報告會,中國建設銀行還聯合中國歌劇舞劇院走進恩施來鳳縣采風,深入了解張富清的英雄事跡,創作出音樂會版歌劇《張富清》,將之成功搬上舞臺,并計劃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該劇今年5月在北京首演后,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反饋。

音樂會版歌劇《張富清》劇照。來源/中國歌劇舞劇院

建行福建省分行組建多個張富清服務隊,讓普惠金融進萬家。圖為福州城東支行授旗儀式。
在中國建設銀行,“張富清精神”已成為引領銀行文化發展的精神新坐標。在這一精神坐標的指引下,中國建設銀行把傳播“張富清精神”作為分內之責,深入挖掘張富清的精神內涵,通過編輯出版書籍《英雄是咱建行人——張富清傳記》、打造“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宣傳教育中心”、設立“學習張富清日”等多種方式,發揮新媒體不同形式內容的傳播優勢,將張富清精神在全社會傳播開來。
隨著學習“張富清精神”常態化的深入推進,中國建設銀行在內部掀起了一股“學英雄、提境界、比貢獻、促發展”的精神風潮,為銀行的文化建設樹起了一面紅色旗幟,指引著每一個建行人沖鋒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奮斗在增強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道路上。
今年,“雙碳”目標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就在企業爭相探討如何達成“雙碳”目標時,中國建設銀行主動肩負起國有大行擔當,展開了金融助力“雙碳”目標的行動,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就是這一行動的積極踐行者。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率先為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銷發行國內首批、建行首單碳中和債10億元。預計募集資金支持建設的項目落成后,可減排二氧化碳109.17萬噸/年,節能43.03萬噸(標煤)/年。這一項目成為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探索“綠色金融+”北京模式的重要嘗試,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新金融解決方案。
促成這一項目的正是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組建的“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對于所有建行人而言,“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張富清突擊隊”已成為一種共識,且這種共識建立在強大的團隊建設基礎之上。
中國建設銀行在全行成立了8300多個“張富清黨員突擊隊”,9300多個“張富清金融服務隊”,開通了“張富清服務熱線”7200多條,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3萬余個,傾力打造出一個具有新時代感召力的新金融品牌“張富清服務品牌”,進一步豐富和溫暖了建設銀行的品牌文化。
“張富清服務品牌”將中國建設銀行助危、助困、助弱的企業精神播撒在全國各地,持續釋放“張富清精神”影響力和感召力。
疫情期間,“張富清黨員突擊隊”沖鋒在前,奮戰在抗疫一線,近1.2萬名黨員為疫情防控提供志愿服務;疫情過后,“張富清金融服務隊”走街串巷、下鄉進村,深入了解貧困地區需求,助力解決實際困難。其中,湖北省分行的287支“張富清金融服務隊”,通過“愛滿建行”扶貧帶貨直播活動,幫扶恩施來鳳茶農銷售藤茶5300斤,鞏固了來鳳縣的脫貧攻堅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建設銀行設立的勞動者港灣也成為“張富清服務品牌”的精神港灣。勞動者港灣堅持開放共享,為社會公眾提供包括臨時休息、飲水、充電、熱飯、母嬰室等50余項實用便捷、溫暖貼心的服務,累計服務人數超過1.5億人次,線上公益服務平臺注冊用戶數超過1100萬,訪問量超過9163萬次,真正為各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

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在“勞動者港灣”舉辦“銀發課堂”,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如今,勞動者港灣依然在持續拓展“勞動者港灣+”的服務維度,在黨群服務、職工關愛、扶貧助困、法律援助、慈善醫療、暖陽驛站等服務項目的基礎上,繼續豐富服務功能與服務文化,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落在實處,將中國建設銀行的服務文化滲透至每一個細微處。
“在大力學習宣傳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基礎上,緊密結合建設銀行的工作實際,進一步深化學習教育,力求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強調,需將張富清精神與業務發展相融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系列金融服務舉措,發動全行力量助力紓解社會痛點、難點問題。其中,提升老年群體的金融服務體驗,圍繞老年群體展開的全方位服務項目在社會各界中反響積極。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當前階段,我國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人。“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圍繞老年群體的服務亟須進一步完善。中國建設銀行關注到老年群體面臨的諸多困境,從業務角度出發,為老年群體提供一系列專屬服務內容。
“部分老年人面臨著‘數字鴻溝,老年客戶群和視障群體不便操作手機銀行,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建設銀行特推出新一版手機銀行。”新版手機銀行界面可以調為大字版,還支持語音辦理業務,讓老年群體也能享受便利的智能服務。
為全面提升老年群體的金融服務體驗,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推出銀發服務品牌,打造銀發網點,圍繞配備服務設施、優化服務流程、優化智能服務、配置適老產品等11個場景,推出31項金融服務措施、16項非金融服務措施,推動解決老年人遇到的“智能”難題,真正做到了為老年群體辦實事、解難題。
在金融服務之外,中國建設銀行還積極關注老年群體的生活需求,不斷拓寬“金融+”的服務外延。安徽分行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推出“安心養老”平臺,并通過專屬養老客群的金融產品,從“衣、食、住、行、娛、醫”等多方面,為老年群體提供非金融服務,讓老年群體享受更多生活便利。
與此同時,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則將“助老”目光鎖定 “存房養老”業務。針對老年群體的養老資產儲備不足、住房自有率高、個人養老資產與養老消費不平衡等問題,積極推動構建養老金融生態圈,在全國多個城市布局“存房養老”業務,幫助老年群體盤活不動產,獲得充足的養老資金,進而提升養老生活品質。
圍繞老年群體的服務僅僅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行動內容之一。在“張富清精神”的感召引領下,中國建設銀行培養了一批批年輕的“張富清”。他們從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以金融科技賦能智慧政務,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鄉村振興等多方面深入踐行“張富清精神”,齊心協力助力紓解社會痛點、難點問題,將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融服務觸角延伸至更深更遠處。
中國建設銀行始終堅持以黨的精神為指明燈,以永葆初心為使命,不斷深化黨建品牌內涵,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化的黨建之路。這不僅為建設銀行自身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也為社會的健康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進而全面助推社會向好、向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