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利 濰坊學院體育學院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積極地狀態和同環境保持良好心理適應的能力,它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心理系統的高標準追求。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23.25%的大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到90年代上升到25%,近幾年以達到30%,有心理障礙的人數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2001年4月,我國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關意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人擔憂。
啦啦操教學在我國是全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它以團隊表演形式出現,在有音樂的襯托下,通過專業運動員完成高超的啦啦隊運動技巧并結合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集中體現青春的活力、健康的向上的團隊精神,她是追求最高團隊榮譽感的一項體育運動。本文通過研究啦啦隊教學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來分析啦啦隊教學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為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新的途徑。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某高校進行啦啦隊學習的女大生100人為實驗對象,另外隨機選取100名大學生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0.34(sd=2.05)
1.文獻資料法
檢索、搜集、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和相關的學術論文等各方面的文獻,并對其進行認真的閱讀和分析,從而制定了調查內容和調查對象。
2.問卷調查法
此次研究的心理測試問卷采用國內外通用的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該量表由Derogatis,L.R.在1975年編制,我國學者王證宇先生在1984年翻譯引進。該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個因子。各個因子的計算方法是將各因子所有項目的分數之和除以因子項目數,總均分計算方法是將總分除以90。每項采用1-5分的5點評分進行測量,每個項目的自評分值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
3.實驗法
對實驗組的100名大學生進行為期4個月的啦啦隊教學,教學內容以體育系教練設計的教學大綱進行,每周3次,每次120分鐘,由3位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教學目的通過本學期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啦啦隊運動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及練習方法,使學生認識與理解身體活動的重要意義,并把外在東西轉化為學生的身心,使其形成一種穩定的個性的心理品質,應用其終身。
對照組被試為沒有進行啦啦隊學習的女大學生,在實驗期間沒有分配其他任務。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先完成心理測試問卷(SCL-90);實驗后,再次完成兩份問卷,要求集中測試,兩組同時發放問卷,被試根據答卷說明填答問卷,大約15分鐘。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198份,有效率是99%,其中實驗組為100份,對照組為98份。
4.數理統計法
將心理測試和調查的原始數據在SPSS軟件上進行統計整理,獲得有效數據,得出結論。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這9個因子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兩組被試具有較高的同質性。在均值方面,實驗組的強迫因子、人際關系敏感性因子、焦慮因子和偏執因子稍高于對照組,其他因子稍低于對照組。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一覽表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均值方面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對女大學生進行啦啦隊訓練,能夠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進作用。其中,軀體化因子、強迫因子、人際關系因子、抑郁因子和焦慮因子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敵對因子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2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心理健康比較
可見,啦啦隊運動對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F代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與家庭高度期望值得特殊人群,他們自我定位較高,但社會閱歷淺,心理發展不完善,使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有一部分學生還會出現學業下降,甚至退學等問題。啦啦隊運動是一項充滿了藝術性的項目,它傳遞著大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希望,反映大學生的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價值追求。在追求這種刺激與成功的過程中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同一組被試,在均值方面,實驗后的均值均低于實驗前,說明通過啦啦隊的學習,大學的心理狀態得到了很好調節。其中在軀體化因子、強迫因子、抑郁因子和焦慮因子出現了顯著性差異,在人際關系敏感性因子方面出現了非常顯著性差異。這是因為啦啦隊運動提高了個體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啦啦隊運動是一個團體項目,它要求團體協作,追求“最高團隊的榮譽”。隊里的每個成員,必須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每次托舉、每次拋接、每個金字塔造型都凝聚著所有人的能量與情感;每次隊形的變化,動作的鏈接都離不開親密無間的合作。相比個人體育項目,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

表3 實驗前后被試心理健康比較
1.啦啦隊教學對女大學生心理具有顯著性的促進作用,正確的,規范的啦啦隊教學能有效的改善女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提高了她們的社會交往能力,為步入社會,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做好準備。
2.啦啦隊教學能夠培養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和積極的體育鍛煉態度,有助于推動女大生參加體育鍛煉,從而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為女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在高校公共體育中設計適合女大學生學習的啦啦隊教學課程和教學模式,并逐漸的開展啦啦隊教學,為促進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2.在啦啦隊教學中要選擇適合女大學生的音樂,在音樂選擇上做到與時俱進,使女大學生感興趣,使女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悅,充分發揮啦啦隊教學的身心促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