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高不足1.5米,右手無法抬高超過肩膀,左手肘部無法正常彎曲,但正是這樣的一個“小塊頭”,身殘志堅,不等不靠,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實現了自我價值。他,就是石城縣贛江源鎮逕口村王家莊小組的賴朝優。
直面苦難不低頭
今年52歲的賴朝優是逕口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從小家境貧寒,父母體弱多病,加上兄弟姐妹眾多,成長階段營養不良,導致他發育不良、身材矮小。家庭極度貧困也直接導致賴朝優因貧輟學,被迫早早進入社會。
16歲時,只有小學文化的賴朝優便去福建長汀鞭炮廠當學徒。起初,身體瘦矮的賴朝優基本沒有工資,廠里只管一日三餐。漸漸地,賴朝優初步地掌握了煙花爆竹制作技術,成為廠里的一名臨時工。然而幾年下來,收入微薄的賴朝優并沒有什么積蓄。
后來,經別人介紹,賴朝優與現在的妻子王珍珠結為夫妻。由于妻子視力三級殘疾,在孩子出生后,一家人的日子便過得更加窘迫了。為了生計,他攜帶妻子、孩子到外地務工,但因身材矮小而屢屢受挫。輾轉幾年之后,他還是回到福建長汀的鞭炮廠,干起了老本行。雖然工資不高,但平靜快樂。
可好景不長。2000年,突如其來的一次意外爆炸事故,直接導致賴朝優全身大面積燒傷,特別是雙手受傷嚴重,留下后遺癥,手指至今無法正常活動。隨后,煙花爆竹廠倒閉,賴朝優被迫下崗離廠。為了生計,賴朝優四處找工作,然而,因肢體殘疾,他屢屢被拒,最困難的時候,身上只有二三十塊錢,一家人吃飽穿暖都成了一種奢望。有人勸他可以去乞討,但他堅決不干:“手伸出去容易,但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縮回了。”
賴朝優只好回到家鄉破舊的土坯房里,整天閉門在家,思考著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沉重的生活負擔重重地壓在他身上。賴朝優知道自己作為家中的頂梁柱,絕對不能倒下。打小走南闖北的他發現,朝天椒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卻無人種植,于是他開始嘗試種植朝天椒,沒想到,種植的效益不錯。第二年,很多村民都跟著他種植,他也當起了小老板,除了技術指導,還上門收購村民種出的辣椒,但是,同行的惡性競爭讓他又一次嘗到了生活的苦難。
不等不靠搞養殖
生活還得繼續。2013年,賴朝優來到隔壁的寧化縣淮土鄉養雞。雖然小規模養殖,但是也需要啟動資金,他借遍了親朋好友,但都沒有人愿意借給他。最后,實在沒辦法了,他選擇破釜沉舟,以高于銀行幾倍的利息向當地人借了2萬元。
有了啟動資金,賴朝優購回雞苗開始養殖。養雞雖然不算重體力活,但是對于他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包100 斤的雞飼料,他得分兩三次才能扛到雞棚里。剛開始,賴朝優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養雞上。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他就一頭扎進雞棚,喂食、清掃、測量溫度濕度等等,生怕出一點問題。
付出就有回報。他養殖的雞不僅品相好、肉質也好。漸漸的,他養的雞成為當地人購買的首選,許多顧客都直接到他的養殖場購買,他也成了當地的“名人”,一些食客更是點名要嘗“賴老板”養殖的雞。
其實,顧客對他的信任不僅僅是雞肉好吃,也是對他做人誠實守信的認可。一次,一位陌生的顧客到他養雞場買了幾十只雞,顧客走了之后,他才發現多了100元錢,他立即多方打聽,最終將100元錢還給了那位顧客。
生活逐漸開始朝好的方向發展。2015年5月,通過精準識別,賴朝優一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村里幫助賴朝優一家新建了60平米的農村解困房,徹底改善了他家的住房條件。
2016年,賴朝優擴大養殖規模,養殖了7000多只河田雞。本以為可以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沒想到遇上病毒性流感,到最后只剩下500多只雞,一下子虧損6萬多元。一路走來,賴朝優已經不懼任何打擊與挫折,他決定繼續發展養殖。
返鄉創業奔富路
2017年7月,在贛江源鎮黨委、政府以及幫扶單位的共同幫助下,賴朝優成功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信貸通”貼息貸款。有了啟動資金,賴朝優夫婦決定從頭再來。
了解了賴朝優的想法,幫扶干部與鎮村干部多次前往寧化縣淮土鄉,勸說賴朝優返鄉創業。最終,賴朝優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并決定把重心轉移到石蛙養殖和魚苗培育等方面。
養殖石蛙也是門技術活。為了盡快掌握養殖技術,賴朝優多方學習技術,并且,還開始嘗試養殖黃粉蟲,為石蛙解決飼料問題,黃粉蟲的糞便又可以用來喂魚,一舉兩得。
目前,賴朝優養殖雞500多羽、番鴨60余只,還有石蛙、魚苗共7.3畝。2018年,實現純收入3萬余元,終于把貧困戶的帽子給摘了。
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大女兒已經中專畢業,在深圳務工,目前一邊上班,一邊自考大專;二女兒剛剛讀大學,幫扶干部通過社會扶貧網眾籌了5000余元學費;小女兒還在讀初中,成績也還不錯。
如今,賴朝優家房子加了層、刷了墻,住房條件全面改善,屋里屋外、房前屋后都收拾得井井有條、干干凈凈。
回顧自己經歷的風風雨雨,賴朝優笑著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單位的幫助!貧窮本身不可怕,關鍵還是要自力更生,只要心中充滿希望、積極樂觀、勤勞肯干,一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也表示,等養殖石蛙和魚苗成功之后,要擴大規模并帶領更多貧困戶一起增收致富,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