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廣大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在我國已成為歷史。但絕對貧困的消除并不等于扶貧工作的終結,進入后脫貧攻堅時代,如何進一步鞏固深化脫貧攻堅成果成為各級扶貧戰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要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豐城市在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基礎上,結合本地工作實際,提出“四建立四精準”工作模式,重點圍繞“建立健全監測機制、堅決落實幫扶機制、鞏固完善保障機制”,注重以兩業發展為引領,從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著手,探索建立防止返貧致貧的監測、預警、保障工作機制,有效實現全市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初步走出一條治貧與防貧相結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豐城路徑”。
實踐做法
1.建立監測機制,精準掌握防貧對象。一是明確監測原則。圍繞“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未脫貧人口按期脫貧、堅決阻止源頭致貧”三大目標,將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監測對象,確保全部脫貧;將有返貧風險的已脫貧戶納入監測對象,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將有致貧風險的非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監測對象,確保從源頭上阻止致貧。二是明確監測對象。脫貧不穩定戶、脫貧質量不高、有致貧風險、收入驟降、支出驟增戶、受災因疫影響戶納入監測,加強動態監測預警,實現對全市監測對象精準掌握。
2.建立保障機制,精準防止返貧致貧。一是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因戶施策。具備發展產業條件和有勞動能力的,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其申請的扶貧小額信貸予以貼息,支持其參加與生產相關的經營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培訓,通過村內現有扶貧公益崗位進行就業安置。二是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且有產業發展意愿的監測對象,加強生產經營技能培訓,提供扶貧小額信貸支持。支持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各類經營主體帶貧益貧作用,確保產業幫扶長效性、可持續性,幫助實現穩定增收,做到產業收入“三個增補”。三是對有就業意愿且具備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充分了解就業技能培訓意愿,做到應培盡培;發揮工業園區、產業基地、新型農業合作社、扶貧車間等承接作用,以及公益性崗位就業兜底保障作用,幫助監測對象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幫助實現穩崗就業,做到就業收入“三個增補”。四是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對因病、因殘、因災等意外變故返貧致貧的家庭,及時落實健康扶貧和殘疾人、災害、臨時救助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的低保戶、特困供養戶、殘疾貧困戶等特殊群體,及時落實好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五是全面實施防貧保險。購買保險金額共225萬元,惠及人數5萬人,重點對因災、突發大病、突發事故等新致貧對象,通過相關政策和公益資源扶持后,仍然無法達到“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的防貧對象,及時啟動“防貧保險”項目,確保不出現一例返貧、致貧。
3.建立引領機制,精準助推“兩業”發展。一是狠抓產業。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產業扶貧中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通知》,扶貧資金投入形成可核查可物化資產,明確資產權屬,以折股量化的形式實施資產收益扶貧。豐城已投入資產收益扶持資金5200余萬元,帶動100個村委會,預計每年增收300余萬元,平均每個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同時,1078戶貧困戶通過獎補及務工增加收入,每人每年平均增收3000元。二是狠抓就業。制定了《豐城市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做好2020年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確保人崗相適、人盡其崗,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提升到300元至700元。同時,做實做牢就業創業培訓。以帶動創業為培訓目標,分批分部門對199名有種養殖、家政、電商等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培訓,確保“培訓一人、脫貧一戶”。
4.建立激勵機制,精準激發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激發扶貧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真正解決精神貧困問題。一是結合扶貧扶志感恩教育“三講一評”工作,在全市各地開展脫貧奮進之星評選評議。通過建立“愛心超市”“五星”評比、愛心積分兌獎等辦法,不斷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動力,讓貧困人口從根本上樹立脫貧靠奮斗的思想。二是加大宣傳脫貧攻堅力度,推出了一批主旨鮮明、創意新穎、形式多樣、感染力強的扶貧政策宣傳廣播,在重點時段,長時段、大板塊、多頻次集中播放,最大限度激發脫貧熱情、聚集扶貧力量。
經驗啟示
1.兜底保障是底線。不論是已脫貧戶或是監測戶,其發展基礎尚不牢固,抗疾病、災情等風險能力較弱,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進行兜底保障,解決其脫貧致富的后顧之憂,需要整合扶貧產業、就業培訓、創業支持、醫療救助、教育資助、住房保障、低保保障等國家政策資源,堅決防止返貧致貧現象發生。
2.兩業發展是抓手。防止返貧致貧,出路在產業和就業。對于有發展產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貧困戶,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通過就業推薦、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扶持發展產業等手段,幫助貧困戶找準脫貧致富路子,助推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
3.自立自強是根本。歷經五年攻堅,絕大部分貧困人口逐步擺脫物質貧困,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成為日益緊迫的任務。在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為進一步有效消除貧困,除了繼續加強外在幫扶外,更應下力氣強化內生動力,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引導貧困戶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簡介:彭亮,豐城市扶貧辦公室。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