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金華 321000)
對于“鄉村人居環境”的內涵,不同學者存有不同見解。建筑學上認為,鄉村人居環境是民用住宅建筑和生活環境的結合;生態學上認為,鄉村人居環境是以人為主體,圍繞鄉村居民各類環境要素,且以人與自然關系為基礎的復合生態系統。而筆者認為,鄉村人居環境應是既包含居民的有形活動空間,又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等要素的復合型空間樣式,它應該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結合,更應該是鄉村居民進行活動、交往、生產和消費的有機主體。
雅里村是2003年浙江省開展“千萬工程”的第一批美麗新農村樣板村,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金華市金東區雅里村通過村莊整治使原來‘臟亂差’的村莊變成一個‘水清、路平、燈明’的文明村。”現今該被譽為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西大門。
該村建設極具地方特色,村內建設有金東區新時代村干部精神展覽館、金東區知青文化館、金東區居家養老展覽館等極具特色和基層組織意義的活動機構;還建設有金華婺文化(王柏)研究館,王柏(1197-1274),字會之,婺州金華人,“北山四先生之一”,朱熹三傳弟子,朱理學代表人物之一。文化禮堂和金華婺文化(王柏)研究館的建設極具村落文化特色,是鄉村文化傳承建設的典型代表。
我國城鄉發展差距巨大,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2003年6月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倡導下,浙江全省啟動了以“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置此背景下,雅里村邁入第一批美麗新農村改造示范村行列。
人居環境優化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的產物,更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臟、亂、差”的生活環境迫切需要得改善,雅里村干部以此基礎帶領村民讓村貌煥然一新;打破村內原有經濟發展困局,實現農業轉型升級,雅里村干部帶領村民先后依托植物盆景觀走廊、農業果蔬產業園等產業基礎,走出一條“黨建+農業+旅游”的新型鄉村致富路。
1.“景村共建”模式
雅里村在鄉村振興目標導向下,積極落實村落景區改造建設工作。在村委和黨支部的帶領下,首先進行了村域功能區的再規劃,根據民需先后改建了村民停車場,于村內增建村民活動廣場、“雅里生態洗衣房”、燈光籃球場、集中停車場和養老照料中心等服務便民設施,提升了村域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其次雅里村積響應政府工作要求,村內拆除危房違建,將村內部分文化性建筑進行了修復,針對雜亂的民建進行了統一的裝飾性管理,“拆墻入院”更是讓村民家中的“小院”融入了村里的“大庭院”,實現了“入景于村”的第一步。

2.文化空間重塑
村落景區文化空間重塑需注重傳統村落的文化脈絡,避免在村落建設過程中失去自身的特性。雅里村在文化空間塑造過程中重點建設了以下內容,一是以王氏宗祠為中心,以“朱子理學”傳承為引線,以村內現存古建筑為依托,重新塑造了極具村落發展特點的核心文化空間——文化禮堂和金華婺文化(王柏)研究館;其次,金義新區知青文化展覽館的建設也為村落文化空間的重塑再次潤色,館內展出大量照片、資料與實物,不僅還原了知青們在難忘歲月的珍貴記憶,更是書寫知青歷史的重要依據,這些“檔案”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產物,更是珍貴的社會文化遺產,知青文化值得全社會學習,可以說知青文化館的建設不僅塑造了村落文化空間,更為社會文化傳承奠定了基石;而以鄉賢館舊址改建的新時代村干部精神陳列館,不僅陳列著各鄉鎮(街道)所得榮譽以及優秀黨員干部簡要事跡,更凝聚著黨員、村委和村民一起發展美麗鄉村事業的決心。

3.多方治理,聯動發展
雅里村在興建過程中,形成了“黨建+農業+旅游”的鄉村振興之路。雅里的改變始于2002,時任村支書的王永芳為村里做了三件好事:整理水塘、修整水泥路、安裝路燈。自此,村里積極向政府爭取項目資金,啟動環境整治工作。至2017年,雅里村貌再度提檔升級,啟動了包括鄉村文化空間、鄉村道路建設、村民庭院改造、鄉村便民設施建設等全方位、全域化的整治攻堅工作。
雅里村“新時代金東村干部精神陳列館”是由鄉賢舊居改造而成,內設金東區概況、整體經濟發展報告、各鄉鎮所獲榮譽及優秀黨員干部事跡等內容,成為村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和村與村聯系的重要紐帶,也成了金東黨員干部追尋初心和學習新時代干部精神的重要“打卡地”。自陳列館開放以來,雅里村已接待近百批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臨村主要道路的改建拓寬,更為村里帶來了“美麗產業”。村民租地給大戶種植盆景,形成盆景產業生態銀鏈,不僅提升了村民收入,更為村子帶來了新的產業結構形式——盆景觀光旅游;不僅如此,在村委的影響下,村民以中藥產業為基礎,將村后原本荒廢的山地,改造成中藥觀光基地,如今村內大大小小觀光景點有12處,游客中心等配套設施也逐漸興建起來。
可以說,以鄉村文化觀光,如金華婺文化(王柏)研究館、知青文化館等,黨群活動參學習及農業產業旅游為特點的系統開發,已成為雅里村特色形象性性展示的重要標志。
一是良好的村落資源與區位優勢。許多專家學者在村落規劃評價指標中提出村落的地理區位和區域經濟是村落人居系統發展提升的重要先決條件,雅里村在這里無疑占據了較好的前提,其北臨S103省道,南臨金義快速通道,交通較為便利,在其良好有交通件下,村委干部又帶領村民積極開展道路拓寬工作,將原本交通擁擠的小高線整修一新,貫通南北兩條主要道路;小高線路兩旁原本就分布著較多盆景種植園,產業服務半徑輻射全國,但原本的道路基礎讓整條路顯的擁堵無比,因此,小高線的整修不僅拓寬了村民的交通道路,更拓寬了村落經濟發展的“產業之路”,更為雅里村盆栽產業發展和旅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村落基礎人居環境的提升,為宏觀前景夯實基礎。雅里村切實做到了村落基礎環境的整治工作,自02年起,經一年努力,在七口池塘周圍挖通了排水溝,在最大的池塘周圍建起了九曲連廊,實現了第一道“美景”的營建,之后更是大力營建一系便民服務設施,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拆墻入院”,村落文化空間的塑造更實現了村落基礎景觀的進一步深化。
三是聯動發展,提升村民福祉。雅里村通過“黨建+農業+旅游”的聯動發展機制,為村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