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1524)
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是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的主要力量,對于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引起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近十年來,教育部連續發文強調高等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能力為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特別是2018年6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如何切實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筆者在高校進行音樂教學法教學與研究工作多年,曾經從課程改革、實踐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過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次筆者將研究視角轉向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近幾年筆者在培養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的一個新的方向。
從廣義上來說,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包括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切核心素養,包括教育理念、師德師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等。然而根據2018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指南》的相關規定,教學能力是指在教育實踐中,能夠依據所教學科課程標準,針對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認知特點,運用學科教學知識和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獲得教學體驗,具備教學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這是一個相對狹義的范疇,但是針對性更強,因此,本文中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指標體系將建立在三個一級指標之下,即音樂學科教學知識、音樂學科教學技能、音樂學科教學評價。在三個一級指標之下分設各項二級指標,具體見文末附表。
音樂學科教學知識隸屬于構建教學能力的基礎知識范疇,包括八個二級指標,這八個二級指標幾乎涉及了音樂教學基礎知識的所有內容,其中占比相對較重的是學生對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掌握情況,這是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基礎。其次是學生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熟悉,這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對不同教學方法的理解與掌握,是學生能夠進行創造性教學的關鍵。此外,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核心素養的理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了解教學對象、掌握課程資源等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提高教學能力的基礎。為了便于測評,這一部分能力主要通過試卷的方式來考核。學生的教學科研能力可以通過論文的方式來考核,對于本科生來說,論文的寫作只要提出的研究課題方向正確,論點論據基本充分,文章敘述能夠層層展開,富于邏輯性即可,如果還能提出自我的觀點,且觀點正確,便屬優異。
音樂學科教學技能隸屬于教學能力的實踐操作范疇,包括七個二級指標。教學設計主要考察了學生進行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整個教學實踐的基礎和準備階段,因此占比最重。而后的六個二級指標都屬于實踐操作范疇,其中教態和教學語言是教師授課綜合課感的重要因素也是體現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和準確表達是教學實踐的基本要求;教學方法是教學實踐成功與否的關鍵;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教學實踐順利進行的催化劑;教學機智是教學實踐的保障條件;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課程資源的開發運用是對當代教師的基本要求;中小學音樂教學基本技能是教學實施的基本條件,包括基本的彈唱能力,以及運用課堂樂器表現音樂以及進行綜合性音樂活動的設計和表現的能力;教學理念則是教學實踐的根本保障,只有教學理念正確,教學設計才是有意義的,同時這部分內容可以從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所有這些實踐操作性指標的評定都是通過學生的教學實踐來完成,衡定的最終標準即課堂教學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音樂學科教學評價隸屬于教學能力提升的推動因素,包括三個二級指標。其中教學反思能力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關鍵,教學反思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及時反思,即通過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多的是課后反思,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良好的教學反思能力不僅能夠找到教學的不足,還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可以通過學生的教學反思報告和多次的教學實踐來評價,反思能力最終如何關鍵在于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程度。評價學生的能力是執教老師對相關教學知識的運用,是對教學對象音樂學習興趣、態度、音樂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鑒定,同時也是課堂即時生成的一種激勵形式,科學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更積極地進行音樂學習,增強音樂學習的信心。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是對學生自我能力的一種提升,當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時,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表現和評判能力都會得到提升,這也是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后兩項二級指標可以通過教學實踐和提交評價報告來實現,優秀的課堂評價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為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評價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同時也提供了通過轉變評價方式來提升學生教學能力的新思路。有了這一具體可量化的評價指標,不僅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據可循,同時也使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成為可能。以往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評價,多是單向的教師評學生的方式,且比較籠統,主要是從教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實施等方面來總體評價,評價指標不具體,不詳細,全憑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以至于教師的點評隨意化,學生也一知半解。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學生教學能力的每一項指標都清晰明了,教師對學生的點評就層次分明,針對性更強。同時,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學生可以自評或者互評,參照每一項指標,能夠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總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為該專業培養人才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藍本,它能使培養目標具體量化,也為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可測評標準,有利于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可持續發展。
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