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正福
教育工作其實有很大一塊是編課程和教材。課程教材涉及的事情很多,但我們只要抓住三大點就好:第一個是明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個是我們要教什么?第三個是怎么教?
關于我國中小學海洋科技教育這個話題,首先是教育的目標是什么,應該以國家海洋發展的有關政策文件為指引;其次我想介紹中小學海洋科技政策演變;最后是開展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海洋是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對于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歷史上看,有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提出的觀點和戰略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也作出很多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指示批示。從黨的十五大到十九大,都有對海洋經略的描述。海洋事業也有專門的規劃,這些規劃都提到海洋科普、海洋能力建設。從“十一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都有對海洋的描述,比如深海、深空、深藍。《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提出了一些人工智能和深地深海的戰略布局。教育部非常重視青少年海洋意識的培養,要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提倡海洋知識進校園、進課堂,強化海洋意識和海洋國土知識的教育。

李正福,教育部課程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專題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副研究員
其次看一下海洋科技政策的演變。主要是從課程教材方面。從近百年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來看,反映了我們海洋科技教育的理念內容和方式的變化,同時也為我們當前如何開展海洋科技教育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鑒。
1929年,在民國時期,高級中學普通地理暫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主要從軍備問題,如陸海軍組織及各軍備設施等,對高中生進行科普教育。1932年,高級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目標是使學生明了總理實業計劃、國防形勢及本國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教材大綱既有水上交通、輪船通航水路、帆船通航水路、航行里程與季節,還有都市口岸港灣、筑港及國防 ,特別關注的是日本與太平洋及其軍備、蘇俄軍備、美國軍備。1940年,抗戰時期就修正了高級中學地理課程標準,教授關于國防及國防建設問題,應注意下列各項:各省軍事形勢及交通線路圖、邊疆及沿海各省地理形勢、關于舊有疆域的教材、國防國恥圖表、我國及外國重要軍事形勢。這些內容都是從國防方面對海洋和科技進行了要求。
教科書里對海洋和海洋科技的教育也有一些描述。光緒三十年(190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最新中學教科書《物理學》在序言里寫得很真切:我國自開海禁以來,屢為外國所挫辱,頗務富強而絕少言藝學者……然政教之不敵藝學,殆無異議焉。歐美藝學之興,不過二百年,其創造輪船鐵路,不過百年,而富強莫比,識者以謂格物之功居其大半……有鑒于此,頗持振興工藝制造之議,而苦無格物學善本,以為學者先導……且裨憂世者知富強有大道,而非茍得也……
民國八年(1919年)中華書局中學物理學教科書,我們可以看到羅盤針,這是把科技應用到輪船上。
抗戰時期的1937年,圖書的封面上已經有與科技相關的事物,如飛艇、飛機,也介紹了輪船和飛機的推動器。1946年,也就是抗戰結束之后,正中書局教科書《高級中學物理學》里也有這方面的內容,比如飛機的飛行原理和構造,輪船的平衡性和船上的羅盤,還有原子彈、潛水艇的構造。1956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人教社《高級中學物理學》也有火箭炮和噴氣式飛機原理,在軍事和海洋上都有一些應用,還有海洋上的傳聲筒、探照燈以及推進式發動機。1979年,改革開放后,人教社的物理課本也對科技與建設的關系進行了描述,介紹了飛機的慣性、雷達對飛機的監測、原子彈等。2007年,人教社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也包含了很多,比如指南針和鄭和下西洋,海洋與科技方面的結合,海上固體燃料的導彈,船的航行以及推進原理,潛水艇,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的發展,還有新能源、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海洋環境保護方面。
總的來看發現了幾個特點。求強求富始終是我國海洋科技教育的重要目標;我國海洋事業從瀕海、近海、淺海走向遠海、深海;反映出海洋技術發展史,比如從小木船、帆船、河船、海船到遠洋巨輪、 潛水艇、航母、深潛器等,從探照燈、喇叭到雷達、無線電等;從以國防海洋科技為主拓展為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科學考察、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的海洋科技;介紹國外先進海洋科技到介紹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成就;以國外素材為主到以我國海洋科技素材為主。
最后是對開展中小學海洋科技教育的一些對策建議。
一是明確教育目標。要把各種各樣的教育目標系統化。
二是構建教育內容。每一個內容從專業角度來看都非常正確。但是中小學的課程量有限,要選取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內容。
三是優化實施方式。科技和海洋的教育既有一般教育的特征又有特殊的實施方式,比如開展的“海鱸魚”賽事,就通過比賽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海洋的可愛和科技的力量。
四是加強資源開發。因為我們是科技類教育,跟人文教育有不同的地方,科技類教育還需要很多設備,需要有配套的資源開發。
五是做好條件保障,今天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對海洋科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和建議,這些機構也是我們開展海洋科技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可以先攜起手來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

“海鱸魚”國際青少年無人系統(北京)競技挑戰活動開幕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