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華,王真權
(1.湖南中醫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肛腸科,湖南 長沙 410005)
便秘分為正常傳輸型便秘、慢傳輸型便秘(STC)、排便障礙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4型。而慢傳輸型便秘已成為臨床多發疾病,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STC屬慢性、原發性、功能性、結腸傳輸緩慢性便秘。是指由于腸道蠕動減慢、腸內內容物通過時間延長,且并不牽涉發病原因。其中“慢性”指便秘的癥狀持續1年以上,而“原發性”則是指未發現明確的發病原因,“功能性”是指無全身器質性病因及藥物因素,并局限于結腸,或以結腸為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便秘在全球范圍的發病率為0.7%~79.0%(平均16.0%)[1]。慢傳輸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16%~40%。一般認為STC是一種特發性、多因素共同干預的復雜疾?。?]。本研究用生血通便顆粒結合穴位貼敷治療慢傳輸型便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肛腸三科住院部就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27~80歲,平均46.5歲;病程13個月~17年,平均(11.32±2.36)年。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85歲,平均48.6歲;病程12個月~15年,平均(9.36±1.8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臨床實驗經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按照2017版《便秘外科診治指南(2017)》[3]診斷標準。排便次數少于1周3次,并經結腸傳輸試驗確診為STC。②中醫診斷標準按照《中醫臨床指南釋義》[4]氣陰兩虛型相關標準。癥見大便干結如栗,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無華。舌偏紅少苔,上有裂紋,脈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STC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18~90歲;③病程大于等于1年;④15天內未用其他藥物治療;⑤無精神疾病史,可積極配合醫生,完成相關的治療方案;⑥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胃腸道器質性疾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③排除結腸腫瘤、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便秘;④排除藥物引起的便秘;⑤排除消化性潰瘍、炎癥性腸病等疾病;⑥排除既往有胃腸道手術、結直腸手術史;⑦排除哺乳期、備孕期、妊娠期;⑧排除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⑨已納入其他臨床研究。
對照組給予麻仁丸(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0020517)9g,日2次,口服。
觀察組:①生血通便顆粒(何首烏、白術、生地黃、決明子、當歸、桃仁、白芍、瓜蔞皮、瓜蔞子、枳殼、大黃,由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湘藥制字Z20080818),每次8g(1包),1日2次,沖服。②穴位貼敷。取雙側足三里穴、神闕穴。大黃粉加油調合成直徑0.5cm左右的藥丸,制作成穴位貼。貼敷4~6h,1天1次。
如出現皮膚紅腫、灼痛感、疼痛、水皰、破潰、瘙癢、紅疹、化膿、滲液,立即停止敷貼,并清除皮膚表面的藥物殘留,破損處皮膚予絡合碘消毒后以無菌紗布保護創面??诜ū泐w粒、麻仁丸藥物后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異常情況時,停止服藥,并行相關處理。
兩組均治療14天。
采用PAC-SYM評分[5]:觀察近2周內的便秘情況,包括糞便性狀、腹部癥狀和肛周直腸癥狀3個層次,0~4分代表無、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5級。分值越高表示便秘程度越重。
采用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Spitzer quality of lifeindex,SQOL)評定生活質量,共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用IBM SPSSstatistics21進行統計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治愈:排便通暢,每2天自行排便1次,便質轉潤,伴隨癥狀消失。顯效:每2天自行排便1次,排便欠暢,伴隨癥狀減輕,便質轉潤。有效:每3天自行排便1次,便質先干后軟,排便欠暢,伴隨癥狀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無自主排便。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PAC-SYM及SQOL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C-SYM及SQOL評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C-SYM及SQOL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PAC-SYM評分 SQO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4.13±4.01 8.73±2.89*△ 4.35±0.57 8.35±0.25*△對照組 40 33.95±4.27 19.96±3.37* 3.94±0.52 5.94±0.85*組別 例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沒有發生不良反應。
慢傳輸型便秘屬中醫“便秘”范疇。生血通便顆粒方是我院肛腸科賀執茂教授的經驗方。方中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白術健脾腎、助運化,生地滋陰生津潤腸,決明子潤燥滑腸,瓜蔞、枳殼利氣寬腸、通導大便,大黃瀉下通便,當歸、桃仁補血活血,白芍養陰補血。全方既有潤腸通便之功,又有滋補精血精液之效[7]。穴位貼敷調理臟腑陰陽,疏通經絡氣血,足三里、神闕穴調節腸道蠕動,改善便秘。
生血通便顆粒配合穴位貼敷治療STC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