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靈寶 472500)
股骨頸骨折是骨科常見病,常發生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骨骼強度與密度均所有下降,導致股骨頸骨折發病率上升。又因老年人體質及機體抵抗力較弱,導致手術后骨折愈合慢,易引發畸形愈合與股骨頭缺血壞死等問題[1-2]。本院用空心螺釘內固定術結合續骨活血湯治療股骨頸骨折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4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觀察組男22例,女30例;年齡65~81歲,平均(73.26±5.51)歲;骨折狀態為移位骨折28例,無移位骨折24例;骨折部位為頭下型骨折9例,基底型骨折11例,經頸型骨折32例;骨折分型(Garden)為I型12例,II型19例,III型21例。對照組男23例,女29例;年齡65~80歲,平均(73.19±5.45)歲;骨折狀態為移位骨折29例,無移位骨折23例;骨折部位為頭下型骨折10例,基底型骨折12例,經頸型骨折30例;骨折分型(Garden)為I型11例,II型18例,III型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經正側位X線檢查后確診,且均具有髖部疼痛癥狀;②擁有良好手術受耐性且無相關手術禁忌證;③為骨折后24h內就診;④患者及家屬了解研究詳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傷;②中途放棄治療或未完成隨訪;③具有髖關節手術史。
兩組均給予結節牽引,給予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取仰臥位,患肢保持外展內旋位,在X線透視下進行牽引復位,直至復位滿意,于大粗隆下行約5cm縱向切口,依次切開闊筋膜、外側肌,顯露股骨上端及大粗隆,使用3.5mm鉆頭行外側骨皮質鉆孔,導針從該鉆孔進入并經過骨折線達到股骨頸,擰入與導針長度相同的空心釘,并使用合適的髖關節加壓螺絲釘固定,經透視檢查骨折復位與固定,達到滿意效果后沖洗創口并逐層縫合。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治療時間及使用劑量根據自身狀況遵醫囑調整。服藥期間叮囑患者禁食辛辣及油膩的食物。
觀察組聯合續骨活血湯治療。藥用骨碎補9g,當歸9g,生地12g,白芍9g,續斷9g,乳香9g,沒藥9g,自然銅9g,土鱉蟲6g,落得打9g,甘草6g。日1劑,加1000mL水煎至約500mL,分早晚飯后溫服。連服1個月。
兩組出院前均指導康復訓練,并在觀察周期內進行電話隨訪,觀察周期為6個月。康復訓練根據恢復情況,強度由弱至強依次遞增,內容包括直腿抬高、側抬腿、髖關節屈伸等。
髖關節功能:使用髖關節功能評分表(Harris)[4]測定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3個月的髖關節功能。共包含疼痛、功能、畸形、活動度4個維度,其中功能包含步態及功能活動兩個方面,總分100分。
骨折愈合及疼痛水平:治療后1個月、3個月通過X線光片評價骨痂生長評分,無明顯骨痂計0分,骨折線模糊且伴隨少量骨痂計1分,骨折線模糊且伴隨中量骨痂,骨折線接近消失且伴隨大量骨痂生長計2分。治療后1個月、3個月通過VAS疼痛評分評價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大表示疼痛越重。
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中相關內容,結合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結果評定。疼痛等癥狀消失,X線顯示曲髖磊于90°為優。具有間歇性疼痛癥狀,曲髖75°~90°為良。伴隨持續輕度疼痛癥狀,曲髖45°~74°為可。疼痛癥狀明顯,曲髖小于45°為差。
兩組治療前后髖關節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髖關節功能比較 (分,±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髖關節功能比較 (分,±s )
時間 組別 例 Harris評分治療前 對照組 52 54.22±5.35觀察組 52 53.70±5.16 t 0.505 P 0.615治療后1個月 對照組 52 64.07±4.98觀察組 52 68.94±5.12 t 4.917 P 0.000治療后3個月 對照組 52 76.88±4.36觀察組 52 80.04±4.17 t 3.777 P 0.000
兩組治療3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3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骨折愈合及疼痛評分比較見表1。
表3 兩組骨折愈合及疼痛評分比較 (分,±s )

表3 兩組骨折愈合及疼痛評分比較 (分,±s )
時間 組別 例 骨痂生長評分 VAS評分治療后1個月 對照組 52 0.45±0.20 4.55±1.16觀察組 52 0.62±0.26 3.27±1.08 t 3.374 5.824 P 0.000 0.000治療后3個月 對照組 52 0.89±0.34 3.06±0.88觀察組 52 1.22±0.38 2.12±0.54 t 4.667 6.565 P 0.000 0.000
老年人骨質疏松癥較為常見,骨骼強度較低,摔倒后極易發生骨折,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易導致殘疾甚至引發死亡。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不易愈合的骨折類型之一,其位置及受力相對特殊,更增加了骨折后自主愈合難度。據統計,有7%~15%的股骨頸骨折存在不愈合情況。目前,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手段以手術為主,其中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術為較常見術式,能夠獲得80%以上愈合率,但仍有部分會發生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老年人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布,導致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被削弱,使股骨頸更加脆弱,且隨著年齡增長,髖部肌群發生退變,難以有效抵消有害應力,影響愈合。因此,骨折后除及時進行內固定等手術治療外,還應給予藥物治療,以促進愈合速度,使髖功能早日恢復正常。
中醫認為,骨折會損傷血氣,形成瘀血,血瘀久而不散可導致腫痛。治療原則以祛瘀在前,接骨在后。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個月及3個月,觀察組髖關節功能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骨痂生長評分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續骨活血湯聯合內固定術可以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顯著改善生活質量。續骨活血湯方中骨碎補性溫微苦,歸肝腎經,主治骨傷、跌打閃挫,可達止血、活血之功;落得打味苦性寒,歸肝、脾、腎經,主治骨折損傷、關節脫位、血瘀氣滯、腫脹疼痛,可達解毒消腫、清熱利濕之功,與骨碎補同為君藥。當歸味甘性溫,可治撲跌損傷、血虛痿痹,有補血活血之功;自然銅消瘀血,續筋骨、散血止痛,有接骨之功;沒藥散瘀定痛,3味共為臣藥[5-6]。生地味苦性寒,涼血止血,可治骨蒸勞熱;白芍味甘性溫,可治風濕骨痛,有解毒鎮痙之功;續斷強筋骨,調血脈,主治跌撲創傷、損筋折骨;乳香活血行氣、消腫生肌,4味同為佐藥。土鱉蟲破瘀血,續筋骨,治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為使藥。諸藥共用,可達止血活血、散瘀止痛、續筋接骨之功[7]。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續斷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類、三萜皂苷類、環烯醚萜類及生物堿類;中、高劑量的續斷水煎劑可以顯著提升骨細胞增殖能力,促進堿性磷酸酶表達與礦化結節數量的增加,以此刺激成骨細胞鈣素及I型前膠原的表達,達到抑制成骨細胞凋亡、提升其分化增殖能力,最終促進骨折愈合。此外,續斷還具有增強免疫系統、抗衰老、保護神經系統及抗炎抗菌作用[8]。
綜上所述,續骨活血湯聯合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可以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利于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