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芳,秦合偉,郭 寧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由于腰椎間盤髓核、纖維環退行性改變引起椎間盤組織突出,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刺激或壓迫相鄰脊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水腫、充血、炎性反應及代謝障礙,出現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1]。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有手術及非手術2種療法[2],非手術方法臨床上多應用牽引、體外沖擊波、中藥等治療[3-4]。本研究用體外沖擊波結合藥泥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5~65歲,平均(45.56±8.23)歲;病程(9.88±3.31)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36~66歲,平均(47.91±9.08)歲;病程(10.08±2.0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胡有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5]診斷標準;②經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③突出的椎間盤處于椎管內,無鈣化、椎管狹窄;④未采用其他方法或藥物治療;⑤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兩組均用體外沖擊波療法。用瑞士產發散式體外沖擊波治療儀,型號Swiss Dolorclast Smart(FT-203)。避開骨骼部位,椎旁痛點定位,疼痛定位處涂以耦合劑,設定基礎參數頻次8次/s,壓力200~300kPa,單次治療沖擊次數2000次,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適度調整沖擊壓力,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6周。
觀察組加用藥泥灸。藥用生川烏30g,生草烏30g,獨活12g,白芍15g,葛根12g,伸筋草30g,川木瓜15g,雞血藤30g,當歸15g,川芎15g,紅花15g,延胡索15g,冰片3g,甘草6g。粉碎成粉,與蓖麻油15mL、蜂蠟20g、生松香200g、聚異丁烯100g、氮酮3mL、火山泥1000g與水適量均勻攪拌成藥泥。將藥泥用微波爐高火加熱2~3min,徹底融化,以腕內側皮膚測試溫度適宜后,敷于雙側腎俞穴、腰陽關穴、阿是穴,厚度1cm左右,然后用保鮮膜覆蓋。每次0.5h左右,取下后藥泥后皮膚處也用保鮮膜覆蓋1.5h左右,每日治療1次,共治療6周。
疼痛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腰腿疼痛程度,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腰椎功能評價: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標準進行評價,總分為29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功能越好[6]。
腰背伸肌群疲勞程度及肌力評價:采用TeleMyo2400T表面肌電圖儀(Noraxon,美國)檢測患者坐位兩側腰背伸肌群表面肌電信號(MPF,IEMG)。
疼痛和炎癥相關因子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疼痛因子(P物質)、炎性反應因子(白細胞介素-1β)、氧化應激反應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治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好轉:腰腿疼痛有所緩解,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或可疑陽性。無效:腰腿疼痛無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JOA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JOA評分比較 (±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JOA評分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VAS(分) JOA(分)對照組 50 治療前 5.53±0.92 9.73±3.73治療后 2.36±0.63* 15.22±4.29*觀察組 50 治療前 5.55±0.81 9.75±3.82治療后 1.39±0.18*△ 19.17±5.61*△
兩組治療前后腰背伸肌群MPF和IEMG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背伸肌群MPF和IEMG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背伸肌群MPF和IEMG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左側MPF(Hz) 右側MPF(Hz) 左側IEMG(μV×s) 右側IEMG(μV×s)對照組 50 治療前 37.08±6.98 42.69±7.15 100.89±34.71 111.84±26.62治療后 39.09±3.89* 43.95±4.12* 119.33±19.34* 124.16±33.63*觀察組 50 治療前 36.88±8.49 43.01±5.93 101.06±27.99 112.68±27.68治療后 45.77±7.73*△ 46.17±6.67*△ 138.22±38.28*△ 137.35±39.29*△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物質、IL-1β和丙二醛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物質、IL-1β和丙二醛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物質、IL-1β和丙二醛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丙二醛(pmol/mL)對照組 50治療前 5.83±0.67 0.46±0.07 7.88±3.45治療后 3.26±0.53* 0.25±0.08* 5.49±2.26*觀察組 50治療前 5.85±0.49 0.47±0.06 7.17±2.37治療后 2.09±0.35*△ 0.16±0.05*△ 4.95±1.38*△組別 例 時間 P物質(μg/L)IL-1β(ng/L)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腰椎間盤刺激機體釋放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L-1β)、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漿血栓素(TXB2)等化學物質,促進炎性反應發生,加劇疼痛。IL-1β是IL-1的一種,刺激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和聚集,在腰椎間盤突出組織炎性反應中呈現高表達[8];P物質由脊神經節合成,隨軸漿流送至神經末梢,與激肽-1、NK-2及NK-3受體結合參與痛覺的傳遞,神經肽在正常感覺神經元呈低表達,當神經受損后可大量表達[9]。氧化應激是機體早受到外界有害刺激時體內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氮自由基等高活性分子過度產生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血清丙二醛測定常與超氧岐化酶配合進行檢測,血清丙二醛的水平則反映機體受自由基攻擊的嚴重程度[10]。
體外沖擊波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利用沖擊波治療儀發出的能量振波作用于人體產生機械應力和生物效應,通過其剪切力、拉應力使發生粘連的組織松解,改善局部血流,促進局部血管再生,刺激局部神經感受器,改善核心肌群疲勞性,改善血液微循環,此外,沖擊波可使腰部患處周圍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產生一定的一氧化氮,可以促進局部血管再生,改變肌細胞肌電活動,改變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攝氧,松解肌肉組織,起到鎮痛作用。
藥泥灸法集針灸與藥物治療之所長,通過溫熱使中藥有效成分充分滲透,直接刺激穴位,并透皮吸收。藥泥灸方中生川烏、生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活血,行氣止痛,獨活、葛根、伸筋草、川木瓜舒筋通絡、養陰止痛,雞血藤、當歸、川芎、紅花、延胡索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冰片香竄善走,引藥達患處。諸藥合用,共奏溫經通絡、活血止痛之功。藥泥灸可以增加膠原纖維組織的可延伸性,軟化瘢痕和粘連的結締組織作用,改善局部病灶血循,擴張局部毛細血管,起消腫、止痛作用。
體外沖擊波結合藥泥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增加腰背伸肌力,降低炎癥相關因子水平,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