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大皰性膿皰瘡絕大多數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在面部、臀部、軀干、會陰部和四肢形成松弛性半透明大皰,極易破裂,破后留下潮濕的糜爛面,周圍無明顯紅暈,局部淋巴結不大[1]。筆者用西藥常規療法配合清熱消膿湯治療成人大皰性膿皰瘡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36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分為兩組各18例。對照組男9例,女9例;年齡19~59歲,平均(33.56±11.46)歲;病程3~8天,平均(5.06±1.43)天。治療組男10例,女8例;年齡18~60歲,平均(33.72±11.65)歲;病程2~9天,平均(4.94±1.76)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2]擬定。皮損好發于顏面、軀干及四肢。初起紅斑,后形成水皰,以后迅速增大到豌豆大,棗大甚至雞卵大之大皰、淡黃色,皰壁薄而松弛,以后黃色膿液沉積皰底呈半月形,上部則透明,皰破后局部糜爛結痂,略癢,愈后不留疤痕,一般無全身癥狀。
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大皰性膿皰瘡的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年齡18~60歲。
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對研究用藥過敏;③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④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⑤非大皰性膿皰瘡、深膿皰瘡、新生兒膿皰瘡、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⑥近3天內使用過治療本病相關的藥物。
兩組均用西藥常規治療。給予阿莫西林膠囊(聯邦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醫藥產品注冊證號HC20150055),每次0.5g,每天3次。
治療組加用清熱消膿湯治療。藥用西瓜翠衣25g,荷梗15g,白扁豆15g,鮮竹葉15g,車前草10g,澤瀉8g,厚樸6g,砂仁6g,滑石10g,甘草10g。中藥飲片來自于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藥房,煎藥機煎藥,統一包裝成袋,每劑中藥包裝成3袋,每袋約150mL。每日1劑,每次150mL,3餐后0.5h溫服。
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
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治療前后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指標。
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皮膚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擬定。痊愈:膿皰、瘙癢消退,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正常。有效:膿皰減少,瘙癢減輕,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輕度異常。無效:膿皰、瘙癢無明顯改善,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仍明顯異常。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天,±s )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天,±s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膿皰時間 瘙癢時間治療組 18 4.11±1.02△ 4.50±1.34△對照組 18 7.06±1.83 8.22±1.86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W B C(1 0 9/L) N(%)治療組 1 8 治療前治療后8 0.2 1±0.6 9 6 7.6 6±0.5 9*8 0.2 0±0.5 3 6 3.1 9±1.0 4*△對照組 1 8 治療前治療后1 3.5 7±0.7 5 5.5 7±0.4 0*△1 3.5 1±0.8 3 7.1 1±0.5 3*
大皰性膿皰瘡是膿皰瘡少見的臨床亞型,其致病菌多為凝固酶陽性的Ⅱ型噬菌體組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是71型),此菌可以產生一種可溶性毒素,即剝脫毒素,該毒素經血液循環至全身,使表皮顆粒層產生裂隙,從而引起皮膚損害[4]。多見于兒童,成人也可以發生[5]。阿莫西林是臨床常用抗生素,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有強大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為阿莫西林和細菌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使細胞壁的合成受阻,從而達到抗菌效果[6]。
中醫認為,膿皰瘡是由于夏秋之季,濕熱交蒸,暑濕熱邪襲于肌表,以致氣機不暢,疏泄障礙,熏蒸皮膚而發[7]。治宜清暑泄熱,化濕行氣。清熱消膿湯方中西瓜翠衣和荷梗相伍。可增強清熱解暑之力,白扁豆解暑化濕,鮮竹葉清心利濕,車前草與澤瀉相伍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解,厚樸與砂仁相伍,化濕行氣,滑石與甘草相伍清暑利濕。諸藥合用,使暑邪解,熱邪散,濕邪消,氣機調暢,膿皰自消。
中西醫結合治療成人大皰性膿皰瘡比單用抗生素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