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敏,張慧永,李 林,陳曦光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安陽 455000)
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指頸動脈因年齡增長、糖和脂質代謝異常、吸煙、高血壓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出現粥樣硬化病變[1]。頸動脈粥樣硬化出現的斑塊積累,可能會使頸動脈變窄甚至堵塞,主要誘發因素為血脂異常,一般會出現思維模糊、記憶力下降、眩暈、頭暈等癥狀。本研究用通脈穩斑方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CAS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8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老年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或CT等檢查確診為CAS,按照隨機法分成兩組各64例。對照組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齡(70.32±3.64)歲,平均病程(11.34±1.15)個月,高血脂35例、腦梗死19例、冠心病8例。觀察組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齡(70.35±3.61)歲,平均病程(11.40±1.13)h,其中高血脂36例、腦梗死19例、冠心病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31)晚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連續服藥12周。
觀察組加用通脈穩斑方治療。藥用三七6g,白術15g,天麻15g,丹參20g,紅花9g,黨參15g,黃芪15g,半夏9g,川芎9g,黃連9g,山楂15g,水蛭9g,甘草6g,大棗3枚。惡心嘔吐嚴重加竹茹,頭痛眩暈加菊花。加適量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飯后溫服,連續服藥12周。
脂代謝指標:治療前后抽取空腹時靜脈血5mL,經過離心分離出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斑塊穩定性:采用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治療前后易損斑塊數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厚度。
用PEMS3.1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治愈:臨床癥狀、斑塊完全消失,血脂水平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斑塊基本消失,血脂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斑塊部分消失,血脂水平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血脂水平、斑塊無明顯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Hcy(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4 4.56±1.12 2.74±0.22*3.48±1.16 1.69±0.20*4.89±0.45 2.02±0.20*0.94±0.56 1.05±0.12*28.36±2.56 16.31±1.46*觀察組 64 4.53±1.10 1.28±0.15*3.45±1.15 1.26±0.11*4.86±0.44 1.03±0.11*0.95±0.55 1.38±0.22*28.39±2.52 11.45±1.03*t 0.1331 38.2573 0.1279 43.7515 0.0320 30.2895 0.1895 27.0322 0.0666 21.7034 P 0.8944 0.0000 0.8985 0.0000 0.9406 0.0000 0.8288 0.0000 0.9470 0.0000
兩組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指標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MT(mm) 斑塊厚度(mm) 易損斑塊數量(個)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4 1.45±0.12 1.23±0.07* 0.96±0.18 0.76±0.12* 5.65±0.58 3.82±0.18*觀察組 64 1.44±0.13 0.92±0.03* 0.95±0.19 0.45±0.15* 5.62±0.56 2.24±0.14*t 0.1089 21.0861 0.1261 21.2273 0.1077 15.5965 P 0.9135 0.0000 0.8792 0.0000 0.9144 0.0000
CAS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病理表現是動脈管壁脂質沉積、平滑肌細胞及纖維組織增生及炎性細胞浸潤,表現為頸動脈的管壁增厚,管腔狹窄[3]。發病因素主要是脂質代謝異常,血管壁增厚,直接造成血管的狹窄、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血管閉塞。阿托伐他汀是羥甲基單纖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肝臟的三甲基、戊二酰單纖輔酶a還原酶及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進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以及血清蛋白的濃度,并通過增加肝臟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增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攝取及代謝。
CAS屬中醫“痰核”范疇[4]。病因病機多與痰濁、瘀血、陰虛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肝脾腎日益虧虛,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瘀血日積增多而發病。通脈穩斑方中黃芪補中益氣、滋補肝腎,黨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丹參活血化瘀,三者為君藥。三七活血止血、化瘀止痛,天麻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紅花活血化瘀、舒經通絡,水蛭活血化瘀、舒經活絡,川芎行氣活血化瘀,五味藥配伍能夠增強通脈之效,共為臣藥。白術滲濕健脾益氣,半夏燥濕化痰,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者配伍增強滲濕之效;山楂活血化瘀化痰,共為佐藥,能助君藥、臣藥化瘀。大棗調和營衛、通利血脈,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藥性,二者為使藥。諸藥合用,標本兼顧,補通兼施,共奏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之效。
研究發現,CAS發病因素主要是脂質代謝異常,血脂異常能夠使血管壁增厚,會直接造成血管的狹窄、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血管閉塞。TC、TG、HDL-C、LDL-C水平是提示血漿中血脂是否代謝異常的重要指標。Hcy水平與頸動粥樣硬化嚴重程度相關,其水平升高會增加動脈狹窄的風險。兩組治療后TC、TG、LDL-C、Hcy水平均下降,HDL-C均上升,但觀察組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5],通脈穩斑方中黃芪中含有的黃芪皂苷能夠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腦組織中內酯化成分的過氧化反應產生的毒性、抑制Hcy水平升高,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黨參中的有效物質能改善細胞代謝障礙,調節脂質水平;半夏含有的有效物質揮發油能夠有效降低體內血脂水平,降低血黏度;天麻中含有的天麻素能夠促進受損細胞修復,恢復血管舒張功能,還有降血脂、抗血栓的作用;川芎中所含的生物堿川芎嗪能有效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調節血脂水平;丹參中含有的丹參酮能夠擴張血管,降血脂,具有改善微循環;白術中含有的蒼術酮能夠調節血脂、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中的有效成分能顯著降低血清中TC、TG水平;黃連中的黃連素能顯著升高HDL-C水平,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三七中的總皂苷能下調LDL-C水平,改善血液黏稠度,調節脂質代謝紊亂;紅花中有效成分能夠降低血脂;水蛭中有效成分能通過抑制LDL-C氧化,發揮調節血脂代謝的作用。諸藥合用,能調節血脂代謝水平。
動脈粥樣硬化病理表現是大動脈管壁脂質沉積、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血栓,進而形成粥樣斑塊,會直接造成血管的狹窄,導致血流量降低,供血不足。易損斑塊會有隨時脫落造成血管閉塞的危險;IMT、斑塊厚度值越大,越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研究斑塊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IMT、斑塊厚度、易損斑塊數量均降低,但觀察組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6],通脈穩斑方中黃芪中含有的黃酮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增強微栓子清除能力,降低IMT;川芎中所含的生物堿川芎嗪能有效擴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丹參中的丹參酮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病理性毛細血管高滲透性,消除斑塊;紅花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水蛭中的揮發油能保護冠狀動脈,減輕血管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三七中的皂苷類能重構微循環,清除斑塊;半夏含有的有效物質揮發油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黃連中的生物堿能溶解血栓;天麻中的天麻素能干預IMT進展,降低斑塊厚度,山楂中的有效物質能減少血流阻力,具有顯著的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
通脈穩斑方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CAS效果較好,能夠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消除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