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華,馬曉飛
(湖北省荊州市中醫醫院,湖北 荊州434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退變或受外力作用導致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壓迫或刺激脊髓、神經根及馬尾神經,引起的以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經痛[1]。我們用杵棒點穴聯合子午流注擇時督脈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氣滯血瘀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8年1月至7月本院骨傷科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9.12±5.24)歲,平均病程(41.91±17.83)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0.32±5.45)歲,平均病程(46.53±15.56)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氣滯血瘀證的診斷標準。
治療組:①杵棒點穴:使用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自制中藥藥膏(艾葉、當歸、川椒、海桐皮、草烏、沒藥、片姜黃、白芷、紅花等研磨制膏)10g,均勻外涂于施灸部位,厚2~3㎜,再用杵棒依次按摩刺激督脈上的穴位及腎俞、氣海俞。每穴旋轉按揉2~3min,力度以患者能承受為宜,杵棒點穴10min后行督脈灸。②督脈灸:將新鮮生姜1000g研磨成姜泥,加熱至38-42℃備用,將優質艾絨制成高2cm、直徑3cm的艾柱條備用。施灸部位為大椎穴至腰俞穴,寬度為兩側膀胱經內側線之間的區域。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皮膚,評估皮膚適宜此項操作。在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間,藥膏上面鋪上一層桑皮紙,桑皮紙上鋪長50~55cm、寬10cm、厚2cm的長條狀加熱生姜泥,生姜泥中間放置事先備好的艾柱條,用少許酒精將艾柱頭、中間、尾部點燃,緩慢燃燒,讓中藥膏通過熱力的作用滲透于背部諸穴。待艾柱條充分燃盡后,重新更換艾柱條,一般灸2柱艾柱條為宜。施灸時間選擇酉時(17:00~19:00)。每次60min,1周2次,兩周為一療程,共2個療程。
對照組:杵棒點穴及督脈灸部位、方法、持續時間及療程同治療組,但每次治療時間為酉時之外的時間。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劃一條長度為10cm的線段,左端“0”代表無痛,右端“10”代表劇烈疼痛,患者根據其腰痛程度作記號。
日本骨科學會JOA下腰痛評分表[3]:包括主觀癥狀、臨床檢查、日常活動受限度3項,13個條目。評分標準為0~29分,評分越低表示病情及功能障礙越嚴重。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JOA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JOA評分比較 (分,±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JOA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VAS評分 JOA評分治療組 40 治療前 5.44±1.33 7.88±1.23治療后 1.47±0.93*△ 23.50±1.44*△對照組 40 治療前 5.24±1.30 8.50±1.35治療后 2.53±1.21 21.41±1.33*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腰痛”“痹證”等范疇。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機為氣滯血瘀,經絡受阻,不通則痛。治當平衡陰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杵棒點穴藥膏中艾葉、當歸、川椒活血通絡,海桐皮、草烏、沒藥散血祛瘀、溫經止痛,片姜黃、白芷消腫通經止痛。杵棒點穴刺激穴位,可放松肌肉,促進藥物吸收使患處體表毛細血管網擴張,緩解和消除腰部肌肉痙攣,達到疏通氣機、通達血脈的作用。督脈灸用生姜可溫陽化濕、溫通氣血,艾絨燃燒可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督脈主一身之陽,可調節陽經氣血;背俞穴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關系,刺激背俞穴可恢復五臟之功能。督脈灸可溫補腎陽,消散瘀血,通絡止痛。
子午流注中子午針對時間而言,子為夜,午為日,兩者均是陰陽轉化的起點[4],《靈樞·衛氣行》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流注指人體周身氣血隨陰陽消長而變化的盛衰規律,子午流注理論實質[5]是在中醫天人合一思想指導下,以經絡、臟腑、氣血的十二時辰盛衰節律為基礎而形成的擇時治療理論。分為納干法和納支法,子午流注納支法[6]為一天十二個時辰與十二條經脈相聯系,十二條經脈與人體內五臟六腑相聯絡,人體內的氣血循環運行都有其特定的時間,氣血流注到某一條經脈,這條經脈的氣血最旺盛,即是這條經脈相聯絡的臟腑的主令時辰,氣血流過后該經脈的氣血開始衰退,如《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可知隨著時間的變化,十二經脈都有氣血旺盛和衰退的時辰,因此找準某條經脈氣血流注的時間進行治療就可以獲得更好療效。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多屬于腎經病癥,腎經于酉時氣血最為旺盛,是祛除本臟腑外邪最有利之時,于酉時進行督脈灸治療,于腎經流注時杵棒點穴可激發腎的先天功能,激發腎精轉化為腎精、腎陽,溫腎壯陽的作用可提高自身免疫力。腎藏元陰元陽,元陽足,則腎氣旺,腎氣旺則氣血生化充足,筋得其養,榮則不痛,可順勢而通經,較好地改善癥狀,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