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鵬志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時期。正是在這里和在這一時期,近代以來飽受“三座大山”壓迫奴役的中華民族從此真正贏得了走向站起來、富起來直至強起來的歷史契機和偉大力量。延安時期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延安精神。偉大的延安精神,特別是它所凝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的根本內涵,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卓越精神成果,是永恒綻放在中華民族精神世界中的成功之花、勝利之花、精神主動之花。
革命之花留給人的感召是長久的。延安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精神之花,其對我們黨和我們民族的精神感召、思想啟迪和文化滋養,更是歷久彌新、永不減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在中國共產黨誕辰百年之際,我們深入研究、大力宣傳和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充盈在每一個人心中的,不僅是回望延安的崇高敬意,更是領悟踐行延安精神的時代召喚與使命擔當。
為什么要回望延安、回到延安?這是因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之花。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得以形成并得到深入貫徹落實的時期。《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收入的毛澤東同志的159篇文章,有112篇是在延安時期撰寫的。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使我們黨科學地回答了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課題,深刻地拒斥了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對我們黨在觀念上的束縛和在實踐中的影響,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正確指導思想和科學行動指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表明,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了強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正是伴隨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延安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毛澤東思想是延安精神的理論基石和科學指南。
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花。近代以來,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的特殊國情是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落后分散的小農經濟、小生產及其社會影響根深蒂固,又遭受著西方列強侵略和壓迫,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成為首要問題。正是在延安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革命斗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造性地解決了締造一個在黨的絕對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造性地解決了團結全民族最大多數人共同奮斗的革命統一戰線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延安精神,正是這一創造過程的生動反映和文化標志。它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具備了創造性提出和實施正確理論路線戰略策略、及時解決中國革命進程中極為復雜的難題、引導中國革命航船不斷勝利前進的“東方魔力”。
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主動之花。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延安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邊區人民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正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追求民族解放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概言之,延安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動走向主動的最鮮明標識,也為這一精神轉變和躍升歷程提供了強大力量支撐。近百年來,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自覺自信自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為什么要走進延安、領悟延安?這是因為,中國道路的守正創新、中國精神的繼長增高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汲取真理力量,增強理論自信。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延安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為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道路的開辟提供了科學思想武器和強大真理力量。今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在新時代領悟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努力掌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始終做到牢牢堅守共產黨人的真理高地和思想標高。
汲取信仰力量,增強精神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堅強有力,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一名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延安時期,我們黨在異常艱苦惡劣的環境下,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創造彪炳史冊的偉大業績,靠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就是當年無數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圣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真情呼喚和精神寫照。在新時代領悟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從延安精神中繼續汲取信仰力量,補足精神之“鈣”、筑牢理想之基、把穩信仰之舵,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樹立與時代、實踐、人民相呼應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汲取道德力量,增強價值自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的大德。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追悼張思德同志時發表的《為人民服務》演講,深刻揭示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的真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從嚴治黨等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和廣大共產黨員始終堅持了為民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與人民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和擁護,也彰顯了我們黨深厚的政治優勢和磅礴的領導力量。在新時代領悟延安精神,就是要從延安精神中繼續汲取道德力量,確保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能夠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汲取實踐力量,增強擔當自信。從延安一路走來,黨團結領導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了曙光在前、前途光明的歷史前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新時代領悟延安精神,就是要從延安精神中繼續汲取實踐力量,不停留、不遲疑、不觀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鼓作氣、繼續奮斗,堅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努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為什么要踐行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這是因為,新時代新征程需要我們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從而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提高“政治三力”,踐行“維護”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新時代踐行延安精神,就是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善于從政治上領會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本地區本領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意義;就是要善于對國內外形勢大勢進行政治觀察、政治判斷、政治鑒別,透過現象看本質、立足現實抓長遠、把握大勢掌主動,旗幟鮮明地傳播好黨的聲音、黨的主張、黨的政策;就是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經常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方略對標對表,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對標對表,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誤差、把牢前進道路方向,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牢記“江山”重托,踐行“不負”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回顧歷史可以看到,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踐行初心使命、開創并守好紅色江山的宏大實踐歷程;延安精神,就是一幅黨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精神畫卷。延安精神及其真髓內涵深刻表明,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新時代踐行延安精神,就是要深刻認識和深入踐行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始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姿態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把握“三新”使命,踐行奮斗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深刻認識我國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的戰略判斷、科學理念和重大決策。新時代踐行延安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作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堅持把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堅持在把握好三者內在關聯的系統實踐中提高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和擔當自覺。
錘煉“艱苦”自覺,踐行主體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起家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共產黨人的品質,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基,也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的根基。”當年,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面對巨大的革命勝利成果和光明的革命發展前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同志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不論是毛澤東同志當年的鄭重告誡,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都是對延安精神的堅持和發揚,它既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深刻憂思、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又體現了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主動精神的深刻喚起和堅定塑造。新時代踐行延安精神,就是要進一步用具有高度主體性、主動性的延安精神,激發我們的精神自信、喚起我們的精神自覺、擴大我們的精神格局,在堅持自立自強和創新自信中努力建設高質量現代化,在堅持錘煉“艱苦”自覺中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從而始終以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精神主動者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本文作者 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