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填喻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睔v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要素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盡力踐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此,謹以初中部編人教版《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課為例,淺談培育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淺薄認識,企盼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教學思路
人教版《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課,有三個子目:西漢的建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內容簡潔易懂,而且主要以結論性敘述為主。這種情況下,如果讓學生自學,學生也能知道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西漢建立以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帶來“文景之治”的盛世,但是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歷史解釋能力還欠缺,可能只是生硬地記住了某些結論性的歷史知識。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停留在灌輸結論的層面,那么這節課只會枯燥無味。為使學生對各個歷史事件有整體的認識,筆者梳理了本課三個子目之間的關系,以本課的難點“休養生息政策”為中心,上承“休養生息政策”的前提——西漢建立,下啟“休養生息政策”的結果——“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最后延伸本課知識,“文景之治”為漢武帝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也為此后2000余年封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重點是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難點是“休養生息政策”。為突破重點,筆者采取梳理歷史事件的時序、在歷史地圖上辨認空間位置、觀察歷史文物圖片、觀看歷史記錄片等方法,讓學生建立起對西漢建立這一歷史事件的時空觀念。為突破難點,筆者主要采用“合作探究,論從史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秦漢統治措施的眾多史料對比中得出暴政亡國,休養生息興國的結論。
二、教學過程及思考
導入:【任務一】穿針引線? 因果相連
①秦末農民大起義? ②楚漢之爭? ③秦朝滅亡
④劉邦取勝? ?⑤秦朝建立? ⑥西漢建立? ?⑦秦的暴政
導入環節采用“穿針引線,因果相連”的練習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對秦朝從建立到滅亡,再到西漢建立這中間一些重要歷史事件進行排序,并通過PPT上的地圖來辨認西漢都城長安的空間位置、觀察教材上的文物圖片“漢并天下”瓦當、完成學案上西漢歷史小卡片的填寫,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
【任務二】“視”“文”相印? 以史證史
材料一:視頻:《文景之治》(節選自《中國通史》紀錄片)
材料二:漢興,接秦之敝(同“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同“無”)蓋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顏色相同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 ? ? ? ?——《漢書·食貨志》
問題:1.觀看視頻,用一兩個詞來概括漢初的社會經濟狀況。2.結合所學,你認為出現此狀況的原因有哪些?3.說一說,材料二中哪些語句能印證視頻所反映的漢初社會經濟狀況?
選好、用好史料是史料實證素養的基本認知能力。歷史紀錄片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發展很有限,看問題處在直觀和感性階段。根據這一學情,筆者選用歷史紀錄片《文景之治》中的一段,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和理解當時的歷史概況。同時,讓學生閱讀文字史料,通過“視”“文”相印,以史證史,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對漢初衰敗、殘破、凋敝的狀況有更多的真實體驗,從而得出統治者必須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以恢復和發展生產力。
【任務三】合作探究? 論從史出
1.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以下表格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史料實證有明確的定義,即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史料實證素養,不僅可以實證教科書敘述,用史料重現歷史真實、辨析歷史真相,還可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休養生息政策是本課難點,如果直接拋出這個概念,顯得突兀,學生不易理解,而且對于涉世未深和初學歷史與政治科目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有關歷史上的政治、政策的內容比較繁雜,晦澀難懂。為突破這個難點,筆者呈現了多則史料,把秦朝和漢初政策進行對比,通過不同史料的邏輯推演,即“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過程,意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對這些史料的思考、討論和總結,得出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當學生對漢初實施的政策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后,再呈現休養生息的概念,即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蕩之后,為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元氣,以達到恢復社會經濟、穩定政治統治的政策,以加強學生對此政策的理解。
2.閱讀分析史料,獨立完成問題
材料:“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 ? ? ? ? ? ? ?——《史記》
問題:(1)解讀材料,用3—4個詞語概括材料中描繪的局面。(2)這一局面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什么?(3)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文景之治”是我國古代第一個盛世,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和討論上述史料,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出“文景之治”局面的特征是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這也是所有盛世的共同特征?!拔木爸巍背霈F的原因這一設問需要學生綜合理解本課所學,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視角加以總結,不難得出以下原因:西漢的建立(前提)、休養生息政策、以德治國、以農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