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文


【摘要】“互聯網+”為教育帶來了很多變化,近年尤為突出的是慕課的普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慕課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改變著教育中一些固有的聯接。我們積極利用慕課這個特性,解決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幾大因素之間日益尖銳的矛盾。本文以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為例,論述如何通過慕課建設在云端打造新型職業教育關系架構。
【關鍵詞】慕課建設;云端;職業教育關系架構
一、慕課建設背景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蘊含著巨大機遇,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網絡課程資源的體系建設,大力開發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建立更多的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不斷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云課堂”和慕課的興起,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學習途徑,使學習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極大地增強了教育適應性。
二、職業教育關系架構中的幾對矛盾
眾所周知,有幾個主要的因素在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它們分別是企業、學校、教師、學生、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幾個主要因素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變化,它們的矛盾也日漸尖銳。
1.企業希望學校提供能滿足他們用工要求的員工,但學校所用教材一直都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步伐,所教授的技能與知識跟現實的工作需求之間存在著一道鴻溝。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只是企業和學生的普及面都不夠廣。因此,學校很難大規模為企業精準地培養人才。
2.學校一方面要求教師堅守“三尺講臺”,另一方面則要求教師跟上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時代步伐,可這“三尺講臺”恰恰又限制了信息化技術那種高效大范圍傳播的優勢。在實體課堂上,最好的信息化手段也只能解決幾個班的問題。不符合信息化社會的效益。
3.在傳統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大多數在做單向的知識傳輸,學習效果難以得到即時反饋。而且,對于生長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學生來說,信息來源非常豐富,教師不再是唯一的權威,他們更樂于與教師交流而不是照單全收?,F在單單依靠傳統課堂已經很難做到教學相長。
4.學生的學習日趨個性化,他們已不滿足于僅僅從課堂上獲取的學習資源。興趣愛好和市場的導向已經成了他們選擇學習資源的風向標,市場也會根據大數據準確推送資源,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循環。這在學校里不容易實現。
5.互聯網上的資源不僅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企業。企業希望員工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自己我增值,但傳統的面授很難做到這一點。而網絡課程則能以其碎片化的優勢,讓企業員工低成本地進行充電。只是網絡資源很多不成系統,難以對接企業需求。
三、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慕課資源體系建設實施特色
慕課的興起,讓我??吹搅嘶馍鲜雒艿那腥朦c。我們從以上幾個因素的特點出發,組織慕課建設團隊,大力推動資源共建共享,促進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建成靈活、規范、富有特色的慕課資源體系。
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自2019年初開始建設慕課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經建有150余門慕課課程,其中有16門為市規劃的非全日制課程。學校已經基本實現全專業、全課程覆蓋。平均每2名教師就執教一門慕課課程。每門課程根據其所面向的專業,參與學習的人數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到目前為止,校內外的選修人數已突破萬人。
我們的慕課建設優勢并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而是我們借助這個體系來打造一種新型職業教育關系架構。(見圖1)
1.在這個體系之下,我們把慕課建設滲透進校企合作中,讓人力資源的需求與供給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我們的做法包括把校企合作中的一些日常交流活動,如,“廠中校”的學習,“校中廠”的培訓等錄制成視頻,放進慕課里。還有鼓勵企業的師傅或專技人員參與到我們慕課建設中,例如,課程設計、教學視頻錄制、討論區的互動等。通過這些方式,企業可以把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核心的用工要求通過慕課直接傳達給教師和學生,讓更多沒機會進入企業學習的師生受惠,也使得學校能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快速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實施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精準培養員工,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引進和培訓成本,在協助企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擴展學校的內涵與外延。
這種“慕課+校企合作”的形式也有助于我們打破雙方合作的地域限制,校企之間的相互選擇已漸漸拋開“就近原則”。只要有利于企業發展,有利于專業發展,有利于學生發展,就能以這種遠程的方式進行互助與互動,實行“跨地域、零時差”的人才培養。
2.慕課打破了“三尺講臺”的限制,使教師有了更廣闊的舞臺,也讓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從講臺延伸到了平臺。我校在“拆臺”的同時更為教師“搭臺”。在制度層面,我們從建設慕課伊始就著手制訂慕課建課標準以及相關的激勵機制,并調整課程架構;在后勤層面,我們為每個教研組配備慕課制作工具,給每位教師開通優芽賬號,舉辦與慕課建設相關的一系列培訓;在技術層面,我們與“中國大學MOOC”平臺合作,搭建身份認證、教學進程監控、學習進程跟蹤等系統,為教務管理決策提供量化依據。同時,我們也建立了相應的教務管理慕課,構建了協同辦公平臺,動態呈現校園各項數據及工作進展,打造可視化的智慧校園管理體系。
在這個“慕課+教務管理”系統的幫助下,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變得更加靈活、科學和人性化,更有利于教師在這個開放的舞臺上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增值。
3.慕課賦予了教師更大的自由度,也給了學習者更多的選擇,讓教學從“單向傳輸”向“多維互動”轉變。這種轉變在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階段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那時,我們全體總動員,掀起了線上教學的熱潮。教師們從懷疑到認可,從陌生到熟悉,逐步認識到慕課不只是用來看視頻的工具。相反地,它能提供大量的學習數據,為教師的精準備提供客觀依據;它能讓師生與生生以一種面對面以外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且焦點能放在學習上;它能將知識的呈現轉移到課外,而將知識的內化放到課內;它還能把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一元評價體系轉化成過程性、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因此,復學以后,我們就鼓勵年輕教師嘗試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2)。在這種模式下,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堂的訓練和實操上,令整個教學活動更符合職業學校的定位。這也有助于他們的角色慢慢地從教師轉變成導師,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動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