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帆
【摘要】最新版本的《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地理核心素養中,將地理實踐力確定為其組成部分之一。筆者從地理實踐力的概念出發,對現今教育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學科實踐活動開展的現狀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在教學中的培養策略與結論。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培養;策略
地理學科是一門同時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性質的學科,在中學階段的教學中,它的實踐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課標》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要“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學科的實用性和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的教學理念。由此可知,新課改對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落實,已經從理念層次上升到目標達成的實踐階段,所以,教師有必要開展實驗教學、實踐教學。
一、地理實踐力的定義
地理實踐力素養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主要是以傳統課堂外的實踐活動為依托,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教學中的地理知識點。地理實踐教學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展示的方式將教材中的主要知識原理和地理現象與學生的實際經歷和感受相結合。
二、地理實踐力開展現狀
1.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地理被劃分為記憶規律型的學科,傳統的文理分科中被劃入文科范疇。與之相對比的理科學科——物理、化學、生物,這三個學科教材中的實驗部分已開發出很完善的實踐課程。而對于同樣具有探究原理、注重思維培養的地理學科,在實踐教學方面還有待加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部分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這也導致了教師重課本的理論原理,輕學生的實踐能力。
2.教師缺乏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
教師的基礎儲備是開展教學的前提。而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師沒有足夠重視對實踐能力的研究和鍛煉,很難使學生在參加的實踐中實現創新。另外,一些地理教師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欠佳,所以,就更無從培養自己學生的實踐能力了。
3.地理實驗用品不全且缺乏教學資料
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學校沒有建設專用地理實驗教室或者沒有條件為學生創建地理實驗教室,更無法引導學生去室外實踐。只有在一些新校區或者等級比較高且有經濟能力的學校才有新建。同時,市場上關于地理實踐教學指導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由于實踐教學資料和設備的欠缺,使得實踐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開展受到阻礙。
4.教育部門嚴格規范的制度
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流通,很多教育問題都成為網絡熱點問題,課外實踐時,學生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影響課外實踐教學開展的一大因素。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門分別出臺了嚴格的管控政策,使得各地教師都不能將學生帶出課堂,進行課外的實踐教學。因此,教育部門相應地放手,解放中學課堂,讓學生多走出課室,多親身體驗身邊的地理。另外,應當適當規定中學課堂除了開展傳統課堂活動外,各個學科的實踐教學必須在每個學期的課程中占一定的比重。這樣從上層注重到下層的實施才能更有保障。
三、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
1.課堂教學是根本
教學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無論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是分析、觀察現象,都需要通過思考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另外,對于結論的掌握,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引導。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的機會和活動,還要通過課堂教學為學生傳授有關的理論知識。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知道和掌握地理核心素養的內容,讓學生明白地理實踐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2.利用教具或實踐活動是基礎
部分教師,為了節省時間,趕教學進度,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講授法,有時加入一些課件動畫以及視頻資料。但是,視頻只是作為輔助在課堂中展示。所以,學生不能慢慢地去觀察和分析。而如果教師利用一些教具,或是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就可以豐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交通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地調查,分析相關的因素,然后再在課堂中進行分享,教師最后做總結。利用這樣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探究,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記憶和積累知識,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合理利用鄉土資源
合理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當地有名的工廠,讓學生自行分析或者引導學生分析該工廠選此地的原因。例如,教師可以以中山市古鎮燈飾產業為例,去古鎮燈飾街實地考察,然后讓學生總結工業區位因素等。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這樣更能突出地理的重要性以及核心素養下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
4.與工廠企業合作,增加實習基地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每個地區也都涌現出了一些知名企業與工廠。因此,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一些實際政策來鼓勵工廠、企業與當地中學進行合作,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例如,中山市就有咀香園有限公司、一品鮮廚邦醬油廠等企業。政府和教育部門可以牽頭與其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實地分析,來了解工廠企業建立的歷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區位因素等。這種教學成效遠比課本中材料和圖片的教學更有效,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更便于學生長遠的發展。
四、結語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學以致用,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因此,這就需要一線教師注重核心素養下的實踐教學。而開展好實踐教學,除了教師需要認真地設計好教學形式、設置好合適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走出傳統課堂外,學校和教育部門層面也要提供相應的功能、場所或是由教師開展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更能體現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倪曉艷.基于鄉土地理的高中地理課“問題研究”教學改革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伍國鳳,張特.“地理實踐力”考查芻議[J].地理教育,2020(1):29-32.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