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良
一、 研究背景
中山市坦洲鎮十四村小學是一所鎮的鄉村小學,長期以來,班級集體往往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價值取向,學生從小接觸到的班級文化幾乎是,千“班”一面,無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如何讓學生健康成長,張揚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和可持續的發展呢?這需要創建充滿人情味的個性班級文化。帶著這一系列問題,筆者于2013年9月開始參與了學校開展的“小學班級特色文化校本研究”課題,從實踐的層面積極探索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二、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調查
筆者對學校學生和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摸底,目的是了解現狀。初期調查結果顯示,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班級物質文化缺乏;2.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明顯不足;3.班級文化活動弱化;4.班風建設積極正向引領有待加強;5.班級個性化文化建設認知不足;6.班級管理工作評價不高。
三、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策略
為了解決調查問卷所反映出的相關問題,構建特色班級文化,經過課題組成員的訪談、討論以及征求學校教師的建議擬定了特色班級文化構建的實施方案,具體做法如下:
(一)班級特色主題如何確定
班級特色文化創建初期,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或者針對學生發展的需求,確定一個具有特色的班級主題?一開始各班的教師都感到迷茫與困惑。學校行政領導親自帶領教師們學習、討論、探索、研究;教師們帶著學生開展討論。經過領導的鼓勵,教師和學生們的積極參與研討,在集中教師和學生的智慧的基礎上,學校先后創建了包括以學習為目的的孔子班、愛學班等;以興趣為目的的剪貼班、版趣班等;以激勵為目的的星樂班、陽光班等。全校12個班級都開創屬于自己班級的那片天空,各班的班徽、班歌都體現了各班的特色。
(二)班級特色物質文化布置如何顯現
班級特色物質文化布置如何顯現,一開始教師們心里也沒有底。教師們對本班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等各方面進行了解時,發現各班學生的生源結構中隨父母外出打工的外地學生多,父母因工作變動而長期流動,孩子受其影響,學習基礎,智力水平懸殊較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們經過學習和討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同一個模式要求他們,多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多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比如,陽光班的班主任經過思考認為要使陽光班的“亮點”盡快“亮”起來,就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陽光班用心設計了“陽光之家”“我跑得快”“榮譽欄”“古詩學位考核”“分享島”等各具特色的內容,使班集體真正成為學生們健康成長、發展個性特長的溫馨樂園。
(三)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如何體現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集體形成的靈魂,班級精神文化如何體現特色是班級文化建設是否成功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教師們往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為了使班級精神文化踐行長久,教師們善于從“小事件”中推演出大精神。班級精神文化于無聲處得以體現,促使了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向上的精神,促使了班級倡導的團結友愛的班風,同時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堅強,團結,拼搏意志。
(四)班級特色團隊文化如何開展
在特色班級團隊創建活動中,各班利用班隊課、大課間等時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筆者作為班主任,又擅長書法,在班級特色團隊文化建設中將所帶的班命名為“墨香班”。在“班班有特色”的發展目標引領下,為了培養本班學生寫好字,筆者注重豐盈班級活動,凝聚成長動力,主要通過有序階段性地推進墨香活動,喚醒和激勵了學生們練書法的興趣。班級特色團隊活動的探索與實踐證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創建班集體的血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實踐成果與成效
(一)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實踐成果
1.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實踐機制初步形成
四年來,可以說經歷過風雨,也享受過陽光,通過在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形成了“一種精神”“兩種活動”“一種評價”的實踐機制。
“一種精神”是指:圍繞一種精神,即班魂。“兩種活動”是指:開展的兩種實踐活動,即“班級物質文化布置活動”以及“班級動態文化活動”。“一種評價”是指:開展對教師和班級的評價,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2.促進了學生素質全方面發展
通過班級文化建設,教師以“分”為本逐漸向以“生”為本轉化。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學生學習途徑拓寬了,這正體現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創新實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舞臺,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視野得以開闊,心理素質也增強了。
3.教師教育觀念得到端正,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在研究過程中,班主任對班級文化的建設意識有了自己的主張和思考。在實驗過程中,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認真學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向專家同行咨詢請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和修改實驗方案,詳細記錄和分析實驗資料,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實踐成果,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營造了舒適的班級環境文化
班級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地方,是師生成長的重要時空。現在來到十四村小學的教室里,你會發現,教室里桌椅排列整齊,物品擺放有序,班級展板主題鮮明,美觀且有對學生有教育和欣賞的意義,綠化角、班級多功能書柜等特色元素在班級布置區域布局合理,動靜結合的構思各班級的物化的東西展現了班級的個性,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
5.建立了良好的班級特色制度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規章制度的約束,這些“公約”是根據《坦洲鎮十四村小學學生一日常規》在全體師生民主參與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實際而產生的,做到“有法可依”。
(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成效
實施班級文化構建方案后,訪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檢驗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再一次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筆者發現無論是學生、班級還教師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班級物質文化得到了優化;班級制度文化得到了完善;以特色活動為引領,扎實有效;班風建設得到了改善;教師對班級文化的認知得到了提高;班級文化建設效果明顯,呈現新態勢。
五、結束語
本文就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策略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著力于分析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通過實踐探索,以期為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提供實驗參考樣本和依據。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