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炎
【摘要】以課本“快樂讀書吧”為載體,在教學中通過單元主題的課文延伸閱讀整本書的課堂教學探討,是提高高年級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力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幾種課型,真正落實“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課型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可見,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意義有多么重要。而部編版每冊書里都有專門章節編排“快樂讀書吧”讓學生學習一些名著內容,尤其高年級要求閱讀中外名著的整本書篇幅長,內容難度加大,學生不易駕馭?;诖?,指導提升高年級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力是當務之急。
傳統閱讀教學只重視一篇課文的閱讀、分析、感悟。而對學生課外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指導課滯后,導致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力不強,興趣不濃,從而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詞匯量積累少,語文理解能力不強,語文素養低,寫作水平低。所以,教師要重視提升高年級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力的課型教學方法的研究。為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保駕護航,筆者從以下三種課型進行教學活動探究。
一、興趣激發,上好閱讀導讀課
導讀課,目的是激起學生讀整本的興趣。教學流程可分為鳥瞰全書、精選精讀、信息延讀。
1.鳥瞰全書
上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教師通常要設置讀封面、人物表、簡介、目錄、后記等環節。讓學生能了解整本書大概內容,對整本書形成初步的印象,激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導讀課中,首先讓學生看看書的封面,把了解到內容填在讀書卡上。學生通過封面了解了這本書的書面、作者、譯者、出版社,甚至通過封面插圖可猜想書的大概內容。接著在教師引導下,繼續閱讀這本書的“人物表”,了解這本書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姓名、特征,并通過簡介和目錄進一步了解書的主要內容。激起學生對閱讀整本書的欲望,讓學生在這一環節里學會運用略讀方法去把握整本書主要內容。
2.精選精讀
我們在導讀一本書時,只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精選部分精彩的內容,讓學生體會閱讀其中部分情節的興趣,并能持續這種興趣到課后繼續去追讀其它章節的內容,這樣才達到導讀課目的。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筆者挑選了魯濱遜流落荒島這一章節的精彩片段進行精讀,讓學生了解魯濱遜初到荒島,面對一切困難,他將怎么解決,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了意猶未盡的念頭,課后自己主動捧起這本書去閱讀,去追著情節走。
3.信息延伸
導讀課中,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還不夠,還要讓學生知道讀完這本書有什么價值。讓學生對這本書有更多了解,以最大限度激起學生閱讀興趣。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在導讀課結束前,筆者會大力推薦學生去讀這本書。并告訴學生這本書在全球發行量很大,幾乎所有青少年都讀過。這是一本很勵志的書,特別是青少年,要學習主人公魯濱遜積極樂觀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精神。
導讀課除了激起學生興趣,最重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為增加課外閱讀鋪好奠基石。
二、整本書通讀,上好閱讀推進課
閱讀推進課的教學是一個“授人以漁”的過程。因為整本書的篇幅較長,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讀的書都是中外名篇的長篇小說,學生容易望而卻步,失去閱讀的興趣和耐心。所以,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
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是分章節閱讀和若干個小主題的討論。有時一節課,有時若干節課開展,無論哪種教學方式,都要推動學生去深入學習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理解整本書主題思想。筆者以《水滸傳》里面的章節《武松打虎》為例,這篇文章是單元精讀課文。筆者以此課為契機,將此課作為閱讀整本書的范文來講,讓學生通過學習一章節文章的方法去拓展看整本書。在教學中,筆者以五個環節進行:激趣導入——初讀章節內容——深入細讀文章——升華主題思想——拓展延伸其它章節等過程教學。
1.激趣導入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老師”。筆者以播放武松打虎精彩片段視頻激起學生閱讀整章節興趣,吸引學生去看打虎精彩語段,去感受這章節故事情節多么扣人心弦。
2.初讀章節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以讀促講。”因此,筆者讓學通過自由讀、默讀、略讀的方式去快速感知章節主要內容。為接下來細細品讀武松打虎這一人物形象特征作鋪墊。
3.深入細讀文章
細細品讀文章,那是詞匯量和優美語段積累最佳方法。一篇膾炙人口文章,語言精彩,是值得積累的。只有深入細讀,去品味、去揣摩、去推敲,才能理解作者所刻畫人物形象。例如,通過武松打虎動作,可了解武松這人物很勇武,粗中有細這一形象,從中還可以積累打虎動作詞,為寫作積累詞匯量。
4.升華主題思想
一本好書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作者的寫作背景。而《水滸傳》這本書就是反映出當時社會動蕩,官逼民反,民不聊生的封建社會下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本質矛盾。只有深入閱讀各章節,通過各種人物形象來體會整本書主題思想。
5.拓展延伸其它章節
只有熟練掌握閱讀一篇章節的方法,學生才會觸類旁通,才能夠抓住重點,找對方法去快速閱讀其它章節,從而能輕易駕馭閱讀整本書。例如,筆者利用課文《武松打虎》這一章節作為重點教學,引導學生閱讀其它章節,延伸到課后在家里能主動積極快速閱讀整本書。閱讀過程中能做到理解各個章節內容,能串連整本書情節,能自己感悟人物形象,能理解整本書主題思想。為接下來分享整本書的讀書心得,提高課外閱讀量、語文素養,增強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上好閱讀分享課
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的教學應以文體出發,進行指導,以學生對作品感悟為重點,指導學生把自己讀書心得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例如,在課堂上,以學生匯報交流為主體,教師只提供投石問路的“拐杖”,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這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積累語言。此外,還可以通過制作讀書卡,思維導圖歸納,手抄報,寫讀后感、梗概等多種形式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通過觀看別人的作品填補自己閱讀體會的不足,吸收整本書更多知識點,從而加深對整本書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典型環境和深刻主題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提高課外閱讀興趣,由“要我讀”到“我要讀”“我想讀”的蛻變。
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這本書,有想要去認真閱讀的強烈欲望。而整本書課型探討就是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力,提高學生輕易駕馭讀整本的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有明確規定小學階段是145萬字的閱讀量,而語文教材里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暗梅ㄓ谡n內,得益于課外。”語文閱讀課型教學必須利用“快樂讀書吧”的教材內容,加強課本內外、課堂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