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理品


螢石主要成分為氟化鈣(CaF?),具有顏色豐富、晶形多樣、用途廣泛等特點,是自然界礦物巖石家族中美麗又用途廣泛的礦物之一。
螢石是自然界中顏色品種最多的礦物,極具審美價值。從常見的紫色、綠色到無色、紅色、粉紅色、淡藍色、黃色,各種顏色的螢石色彩繽紛艷麗、七彩斑斕,甚至在同一塊晶體可見多種顏色,使其更加魔幻絢麗。純凈的螢石是無色的,自然界中螢石顏色多樣性的原因可能是螢石的礦物晶體形成過程中因雜質元素、晶體缺陷、混入物等因素引起。已有研究表明存在于螢石礦物中稀土、鈉、鉀等元素和鐵及錳雜質、混入物均可使螢石致色,如釔、鈰稀土元素是螢石呈現綠色調的重要因素,中深色螢石中鈉、鉀含量比淺色螢石的高很多,在白云鄂博的螢石中表現明顯。螢石等軸晶系的獨特晶體結構,使其在晶體形成過程中由于類質同象作用容易引起晶體缺陷,從而使晶體形態豐富多樣。常見的螢石晶體為立方體、四方雙錐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它們的聚合形體。絢麗的色彩在螢石不同晶體上恣意揮灑,造就了其特有的晶瑩剔透、色彩斑斕、形態迷人的視覺效果,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夜明珠歷來被視為神秘、稀有之物。自古至今,人們常以愛慕、驚異、迷惑的心情,對其津津樂道。螢石在紫外線或陰極射線激發下會發出耀眼的熒光,將它加熱后置于暗處會熒光閃爍,“螢石”的名稱便由此而來。看到這里,腦海中是否已浮現出一個問題——莫非螢石就是千載流傳的“夜明珠”?
螢石在紫外線和陰極射線照射下,都會發出如螢火蟲般的熒光,在離開紫外線或陰極射線照射后,螢石依舊能持續發光較長時間,這是最具特色的特征。事實上古代一些“夜明珠”正是螢石礦物,古代中國人喜愛的“孔雀暖玉”夜明珠,印度人喜歡的“蛇眼石”夜明珠,日本人喜歡的“神圣的寶石”紅色水晶夜明珠均為螢石礦物,考古遺跡表明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使用螢石作為裝飾品。螢石礦物內的部分電子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由低能狀態進入高能狀態,當外界能量刺激停止時,電子又由高能狀態轉入低能狀態,這個過程就會發光。如果用強光照射,或者放在50°~100°的熱水中加溫,則發光更加明亮。含稀土元素的螢石礦物在外界環境突變時使電子移動作用加強,致使其在日光燈照射后可發光幾十小時,白天照上都在發光,但由于人視覺問題致使白天看不見,晚上才能夠看到。


世界螢石資源分布不平衡,各地區有很大差別。截至2018年底,中國查明螢石資源儲量2.57億噸,約占世界螢石儲量的13.3%,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中國螢石礦產量約400萬噸,約占當年全球螢石產量的57.2%,為世界螢石生產第一大國。中國也是螢石第一大消費國、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3.8%。螢石在現代工業中除被應用于冶金、煉鋁、玻璃、陶瓷、水泥等傳統行業外,還是氟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其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類稀土”非金屬資源,先后被多個國家納入戰略性礦產或關鍵性礦產。中國于2016年11月將螢石列入戰略性礦產,作為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重點對象。
貴州螢石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地區的晴隆、興仁、貞豐和黔東北地區的沿河、務川、正安等地,早在清朝時期,安順市華嚴洞螢石礦已被發現并開采利用。黔西南地區螢石主要產于“大廠層”硅化蝕變體中,多為銻礦共生礦床,以晴隆大廠螢石礦床為代表,其所產的紫色立方體螢石早已走出國門,風靡全球礦晶界,受到廣大礦物愛好者的青睞和追捧。大廠螢石礦的晶洞產出的螢石多為綠色,局部白色、紫色、薔薇色等,晶體呈立方體或立方體聚集形態,與輝銻礦、石英、透石膏、方解石、文石等共生,共同組成了婀娜多姿、異彩紛呈的觀賞晶簇。收藏于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內的4塊晴隆大廠螢石礦物晶體由紫色透明的立方體螢石晶體構成晶簇,單晶光澤好,晶形發育完美,晶簇一團團、一簇簇,閃閃發光,璀璨奪目,具有較高的觀賞性與收藏價值。
(編輯/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