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 陳善鈞
農商銀行之間差異較大,因此,農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也是各不相同的。上市農商銀行和規模較大的農商銀行在數字化應用能力上普遍具備優勢,而規模較小的農商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發展上則是邊探索、邊實踐、邊前行。但數字化轉型同時又是農商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定位和重要抓手,所以更要思路清晰地走好農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在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農商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淺談幾點認識。
網點綜合服務能力新升級,分層次做好智能網點建設。就農商銀行而言,更應采取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策略。其智能網點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對于城區優質地段的網點,可以根據其人流量、業務量、效益性及營業場所占地等選取一至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網點,按照全功能智能銀行旗艦版本打造,布放自助開卡等全功能智能機具;二是選取有政府設立機構的規模較大一些的支部行網點,有選擇性地布放部分智能機具;三是針對規模稍小的網點,則可以依托省農信聯社即將上線的智能核心系統、助農取款服務點、電子銀行等提升客戶體驗度。這樣不僅能降低智能網點建設的成本投入,還能根據前期智能網點的營運情況對全行的智能網點升級提供參考,打造有溫度的智能銀行網點。
數據治理的重要性凸顯。銀行的數據治理,不僅是要將“沉睡”在后臺的、龐雜而分散的數據形成相對標準化、便于存儲、調用的數據資產,而且要通過可定制開發的算法模型,將數據資產“活用”于前端業務。在這一點上,如果僅依賴于行社業務部門的業務管理人員或一兩個科技人員,可能是無法完成的。針對縣域農商銀行,可以通過與對外輸出技術的專業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更深層次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豐富數據資源,進行風控、營銷和運營等相關領域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場景應用,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數字化轉型路上,做好智能風控是重點。一是采用大數據技術,綜合化引入內外部數據信息,有效利用數據資產,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實現業務運營數據化、可視化;二是結合應用定位、防火墻、智能攔截等技術和硬件裝置設施進行智能監控管理,建設機控化非現場檢查模式以替代人查,節省人力成本并提高監測覆蓋范圍;三是依托多維度風險篩查模型,建設涵蓋事后監督、敏感交易、反洗錢、報表監測、憑證影像調用、稽核審計檢查、法院查控、電信詐騙、風險管理等功能的風控平臺。通過將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后,對業務進行實時跟蹤監控、數據持續采集、異常情況預警等,創新風控模式,實現銀行精細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管理,有效控制風險,切實防范案件風險隱患。
信貸業務移動化、線上化。農商銀行的零售業務形態和服務形式等都亟待升級,其中“數字化”主要體現在客戶群體對“便捷性、效率性、互動性、可獲得性、安全性”方面的創新。實現業務線上化,提供可交互、可感知的服務是發展趨勢,比如借款人線上申請、線上授權查征信、擔保人線上預審、線上還款等,讓客戶能更便捷、迅速地享受金融服務。目前,農商銀行部分信貸產品雖然已經實現了線上自助放款和還款,但在貸款自助申請上與國有行比還有較大差距,國有行早已能實現客戶通過線上提出申請,其后臺通過對申請客戶的征信記錄、住房公積金余額等信息匹配,自動計算該客戶的貸款額度,客戶通過K寶即可實現從申請到支取全線上過程,非常便捷。就四川農信而言,目前蜀信e貸在手機銀行上成功上線,但是,在客戶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還存在申請額度低、申請時效長等問題,在如何做好風險把控上還需努力。
守牢“線下服務”不松手。一是當前農商銀行在縣域雖然已經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但農商銀行在城區和農村的業務對象仍存在差異,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在逐年遞增。這部分人群的金融服務很難完全通過線上完成,而農商銀行正是這部分老人可選擇的銀行,這樣的情況至少還要持續二三十年。二是針對小微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完全靠標準化的線上產品是無法完全滿足的,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在不同縣域,呈現明顯差異。而且,同一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標準化的線上產品能滿足部分小微企業和農戶的需求,但其生產經營性需求還需要線下產品來滿足。
產品創新和人才儲備是關鍵。一是扎實推進產品創新。包括但不限于:創新代理保險業務線上精準營銷手段,不斷提高目標客戶銷售成功率;創新對公業務營銷模式,加大銀企聯動力度,廣泛開展客群營銷、主題營銷和聯盟營銷等;創新行業應用拓展方向,轉變思想,沉下市場,總行業務部門與網點配合完成美食通、停車通行業應用的拓展等等。二是積極推進人才儲備建設。立足自身經營管理實際,建立科技創新人才庫,在青年員工中廣泛開展“學技能、學產品、講產品、爭當業務營銷能手”主題活動,常態化開展跟班學習和普惠信貸、數字化轉型等業務專題培訓,加快復合型科技人才的引進、轉崗和培養,加速形成一批優秀科技業務骨干。
(作者單位:四川隆昌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