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得知年過六旬的母親泡腳被燙傷,林宜憤怒了:“你作為護工竟這么不專業,不知道她有糖尿病,對水溫感覺不夠嗎?”
護工一臉不服氣,辯解道:“我怎么曉得她有糖尿病,燙腳都有這么多規矩?”
林宜沒想到,母親生病自己無法陪伴,想著請個護工照顧,卻引出更多糟心事。
而林宜的經歷并非個例。
在巨大的用工缺口之下,一大批護工經過“草草”培訓,匆匆上崗,以滿足一個個分身乏術的家庭,也產生了諸多糾紛和矛盾。
有全國人大代表呼吁,護工行業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出臺行業規范。
醫院護工已成剛需
母親因病入院,林宜因工作忙抽不開身,只能找護工陪護。市內一家護工公司在住院部樓下設有服務點,聲稱其下屬護工都經過專業培訓。在林宜以每天200余元的價格談妥后,便給她派來了護工楊阿姨。
楊阿姨年紀和林宜母親相仿,老家在農村,干護工這一行已一年有余。林宜雖覺得她年紀有些大,但見其穿著護工服裝、佩戴陪護工作牌,顯得頗為規范,便只囑咐她好好照顧母親。
三月春寒料峭,這天晚上母親想洗個腳再睡,楊阿姨便端來一盆水。母親試了試,覺得水溫不夠熱,讓楊阿姨添點熱水。這一添便出了事——老人腳被燙傷。
林宜看著母親腳上的水泡怒火中燒,一方面質疑楊阿姨作為護工不專業,一方面指責護工公司不負責,同時認為醫院也脫不了干系。此事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多月后以護工公司作出相應賠償而收場。
聘請護工遇到糟心事,折射出的是出當前護工市場日益緊俏和護工管理亟待規范之間的矛盾。
據了解,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院患者對高質量護理服務提出了更多需求。但目前,我國護理隊伍人力資源配備不足,2020年每千人口護士數3.14名,明顯低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每千人口9名護士的平均標準。
某機構調研了490家三級醫院的護理現狀,結果顯示,床護比約為1:0.6,未達到《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定的“1:0.8”約束性要求。據不完全統計,超過70%的護士日均工作超8小時,超過80%的護士每周倒班2-3次。
需求的增加伴隨著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的矛盾,催生了護工這一職業。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全國各地醫院嚴格執行標準化防護,“一患一陪護”成為常態。以往患者家屬“倒班式看護”無法繼續,急需護工“補位”。
我市某三甲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我院現有受聘于職業護工公司的護工300余名,但缺口依然很大。通常年齡偏大、疑難重病等患者都需要護工提供護理服務,老齡群體更是需要長期護理。我院老年患者約占六成,子女上班無法前來陪護,護工就成了剛需?!?/p>
護工行業亂象叢生
在奶奶這個月第五次念叨,她是不是還有第四個兒子的時候,汪華陷入了長久的悵惘和困惑之中。直到他向妻子陳凝說起此事,謎團才解開了。
“之前我去養老院看望奶奶,正好聽到護工和她的對話?!标惸f,當時一名賴姓護工滿臉堆笑,沖奶奶喊媽:“媽,認不認得我?我是你兒子,你不認得我了嗎?”
幾次遇到這樣的事后,陳凝才品出味兒來:“他這是專門做給家屬看的,以顯示他跟對奶奶關系多么親昵?!?/p>
但是,這給九十多歲的老人帶來了莫大困擾:明明自己膝下只有三子,怎么突然多出一個來,而且還不姓汪?老人開始整天琢磨這事,并反復詢問家人。
陳凝說:“對著患者喊媽,我不認為這是專業護工該有的做法?!?/p>
某三甲醫院相關負責人認同了這一說法:“護工的護理水平應介于護士和保姆之間,因其陪護對象往往患有疾病,需要接受專業護理。因此,看似簡單的陪護中包含了諸多人文等因素。”
一位多年從事護理工作的醫院護士長,展示了一本名為《職業資格培訓鑒定教程:護理員》的教材。該書是根據衛生部衛醫發[1997]第2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護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推行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市衛生局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受市衛生局、市職業技能指導中心委托而組織編寫的。
這本書重點介紹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其涉及的知識面涵蓋了十幾門學科,僅護理基本技術這一章,就介紹了病區環境管理、病人入出院護理、臥位和安全的護理技術、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的技術、病人清潔護理技術、生命體征的測量及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冷熱療技術及常用急救技術……
“就教材而言,至少成為一名高級技能的護理員是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的?!痹撟o士長說。
然而,護工專業性不足已成為當前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因護工護理不到位,導致人員傷亡的案例屢屢見諸媒體。
早在2016年,我市便有報道稱,重慶將對護工進行技能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但這并沒有成為護工入行的‘硬杠杠。”該護士長認為。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第三方職業護工公司大量進入陪護市場,但絕大多數公司為家政、養老等領域轉型而來或新開展陪護業務,受制于專業師資不足,多數僅能開展日常的飲食起居培訓。
此外,受制于成本因素,職業護工公司多招錄進城務工人員。據某醫院對125名護工進行的調研,這些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僅35.55%,小學文化占42.96%;年齡偏大,50歲以上的占82.22%,60歲以上的占35.55%,無40歲以下從業人員。
在巨大的用工缺口之下,一大批護工經過“草草”培訓,匆匆上崗,活躍在醫院、養老院等場所,以滿足一個又一個分身乏術的家庭。
該護士長坦言,醫院原本不具有培訓護工的職責。但因為醫療陪護涉及一些專業知識,醫院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同時為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往往會對這些護工進行崗前培訓。院方還規定,護工同時護理多名病患時的最遠相隔距離、以避免意外發生。但對這些規定,“黑護工”卻視若無睹。
此外,由于缺乏監管,一些職業護工公司為追逐經濟利益,頻頻出現在原市場價基礎上加收費用的情況,而“黑護工”亂喊價的現象更加普遍。
亟待出臺行業規范
“護工行業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了?!比珖舜蟠恚兄嗅t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延萍表示,她在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提出過相關建議。
李延萍認為,國家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督促各省級衛生主管部門盡快出臺與完善針對護工行業的制度與規范,協調職業教育等主管部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分層分類有序推進護工行業的規范管理。
“首當其沖是推行護工行業自律。”李延萍表示,我國現行法律對醫師、護士的執業實行了行政許可,但并未對護工實行行業準入。她建議,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督促行業協會、社工組織等自治機構,建立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治,對護工和護工公司準入條件、服務價格等建立符合各地實際的指導標準,加大宣傳力度,從源頭強化護工行業的規范管理,改變護工行業目前的無序狀態。
在李延萍看來,還要加強規范化專業化的培訓和考核。她建議,各地衛生主管部門指導護工行業自治機構,制定統一的培訓和考核方案,督促護工公司、醫療機構加大護工的崗前培訓和考核,特別是強化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消毒隔離知識等護理基礎知識,逐步引入護工持證上崗和繼續教育制度,強化護工的崗中培訓和考核管理。同時,衛生主管部門在培訓經費方面予以適當的財政支持。
“探索建立護工職業教育制度也是勢在必行?!彼硎?,國家一直以來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李延萍說,針對護工職業特點,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在部分初等、中等職業教育院校率先開展試點,開設護工專業,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護工職業教育培養,從根本上解決護工行業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同時拓寬了就業渠道,進一步促進就業和保障民生,也為居家養老、康養產業儲備足夠的技能人才。
上述護士長透露,日前我市已出臺《重慶市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方案指出,力爭到2021年底,完成30000人次醫療護理員技能培訓,形成一支由執業護士和輔助性護理人員組成的護理從業人員隊伍,規范醫療護理員管理,促進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就業創業,建設技能型勞動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