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平
電視劇《都挺好》已經熱播兩年多了,但還是留在不少觀眾的記憶中。里面那個知性、時尚的蘇明玉被哥哥毆打后送進醫院。她出院后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里面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唯一缺少的就是食物。面對僅有的一包方便面,沒難倒作為烹飪高手的男朋友。當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端上桌,明玉蘸著油條一吃,不禁贊嘆道:“嗯!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面。”

你可以把這理解為“珍珠翡翠白玉湯”式的饑渴,但至少電視劇的編劇沒有像往常那樣,歪曲方便面沒有營養。更要說的是,一年多來在新冠疫情“大考”面前,方便食品有了成為食物供應中“三好生”的潛質。
如果用我國四川特色地方劇“變臉”來形容今天的方便面品種,一點都不為過。今麥郎的非油炸蒸出來的方便面正在征服日本面食大廚的胃,紅燒牛肉、泡椒牛肉、酸辣牛肉不同口味,還有刀削面都在其中。如果你再說只是圖上有牛肉,打開面里看不見,那就打開一包康師傅的“面館速達”看看,里面實打實60克的大塊牛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里建議的一天紅肉的攝入量,這一頓就吃夠了。還有多個品牌的蝦仁方便面里的蝦仁可是真材實料喲。為了減油、減鹽、減糖,方便食品行業的科研人員可真是動了腦筋。
有糖尿病和怕發胖的食客說,不敢吃這么凈白的面條,怕血糖指數蹭蹭地往上走。那就選加入了鮮土豆和紅薯制作的低GI的方便米粉、酸辣粉甚至方便火鍋。
后疫情時代,方便面繁多的品種正在滿足著人們不同的需求。今年以來,像方便螺螄粉、刀削面、手搟面、西北油潑辣子面、湖北熱干面這些地方特色美味賣得火熱。尤其是今年許多人就地過年,家鄉的味道成為人們“他鄉為異客”的慰藉。
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在家上網課的人不在少數,雖然有快遞、餓了么在小區里飛馳穿梭,但你如果不準備一些方便面、掛面之類的心里就不踏實。

說起速凍食品,那可是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不,今年的正月十五,湯圓尤其是黃黏米湯圓備受人們的青睞;日常的速凍小餛飩、煎餃、鲅魚餡的餃子也都特別受歡迎;至于腌制好的速凍西冷牛排價格高些,但也是人們周末小奢一把的不錯選擇;再有就是速凍手抓餅、蔥油餅、餡餅、油條等,不但是餐桌的常客,更是人們進行二次加工、制作更多美味料理的原料。比如現在許多年輕人不會和面,但跟著網上的創意教學,用現成的蔥油餅坯也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餡餅、牛角酥,人人都可以成為大廚。春節前,網上冷鏈銷售的“佛跳墻”“梅菜扣肉”這類技術性很強的美味也成了熱銷品。
因此,在稻香村或在超市里能看到“天福號”等老字號,同樣也能看到速凍餃子、餛飩和大塊包裝好的醬牛肉,更有和二十四節氣緊密相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