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
引言:“如何做一個合格的CEO”系列,由和君咨詢品牌部策劃,回應時下企業家心中的核心疑惑。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制度”,就從和君的信用等級積分來看下制度的建設、管理與落地。
談起企業管理中究竟是“制度管人”,還是“人管人”,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制度管人。你看,幾乎每一個公司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基本制度規范體系,但是實際落地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公司本質上還是在“人管人”,距離“制度管人”遠著呢。
那么,大家也一定會好奇,作為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和君的制度是怎么實施落地的?有沒有好的方式、經驗可以提供給大家?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講一講和君很有意思的一套管理制度,是如何產生、建設以及落地的。
一個制度的建設、管理與落地,并沒有那么難。真正難的在于我們自身不夠堅持對制度的完善、不夠堅持對制度的執行、不愿意把制度的執行結果放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看得見,最終讓制度失去了本身應有的效力,其嚴肅性、公平公正性受到嚴重的挑戰,最后制度就成為了貼在墻上的宣傳語、封存在檔案室的廢紙。
和君咨詢有一個“信用等級積分管理辦法”,這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核定每一個事業部、每一個員工的信用等級積分。信用等級積分是我們內部的一個叫法,簡單說就是我們鼓勵的很多行為會獲得加分,但也有很多我們反對的行為,一旦有人觸碰了就會減分。
信用等級積分管理辦法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這個管理辦法最早的應用部門是我們的財務部。財務部負責全公司的財務報銷等事項,辦理過程中,財務部門發現很多員工總是粗心大意,該提交的不提交,提交上來的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了模板、規定等,但是總是會有人執行不到位,為此大動干戈去處理又不值當,怎么辦?
財務部的負責人就想出來一個簡單的辦法:給每個人記一本小賬,記錄每次與財務部門打交道的時候,違反了哪些規定,對應的給一個簡單的扣分;如果下次改正了,或者做得比較好,那么給一個簡單的加分。隨著扣分程度的增加,財務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但是如果整體分值非常良好,那么辦理速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快,享有一定的優先權。
財務部門的這個辦法,內部叫做財務信用積分。這個辦法推出來以后,效果非常好,大家對于財務的規范性一下子就重視起來了。沒辦法,財務信用積分低了以后報銷都不好使了,大家就不得不重視。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在制度建設過程中經常提到的兩個詞:問題導向以及試點。所謂問題導向,就是制度的出臺,一定是針對某些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并且能夠起到良好的解決效果;所謂試點,就是出臺了制度,通常也不會一下子就轟轟烈烈地迅速鋪開,會有一個小范圍嘗試的過程。財務部出臺的積分管理,解決的就是違反制度規范但又不值得上綱上線的小問題;財務部的做法,就是為日后和君的信用等級積分制度大面積的推廣,做了一個試點。
除了財務部,我們還有其他很多管理部門,也面臨同樣的需求。例如總裁辦負責辦公環境,有的員工著裝不規范,批評教育固然需要,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總裁辦就提出來,能不能我們也采取扣分的方式,發現員工著裝不符合規范的,扣一點分,扣分積累到一定程度了,給予一定的處理。其他各個職能管理部門也紛紛提出來類似要求。于是,我們在財務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著手制定整個和君的信用等級積分制度。
單一部門的簡單管理訴求,和整個公司的管理制度,差異就比較大了。為了讓這套管理辦法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哪些行為會觸發信用等級積分的增減?對應的程度如何?具體如何加減積分?權限流程如何設計?當積分減少,或者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應該觸發什么事件?這些問題需要不斷探討,而且很明顯,無法做到一次性完備完善。
大體上,我們將扣分項從0.5開始,0.5分、1分、3分、5分以及清零項,加分也基本對應同等階梯。不同扣分項顯然對應不同程度的違規,比如著裝不規范扣0.5分/次;員工行為對和君品牌造成影響,一次要扣5分;如果客戶滿意度出現了問題,那就是紅線,需要清零。發表文章、每日觀察等有利于和君品牌傳播的事項,對應有積累加分。一正一負,我們提倡什么、杜絕什么,就都明明白白,給員工良好的引導方向。

俗語說“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信用等級積分系統又很好地解決了小善小惡的獎勵懲罰問題—當積分扣減累計到一定程度,對應觸發警告、通報、限制服務、開除等處理方式;而積分增加到一定程度,我們也給予對應的表揚、獎勵。
這套制度,最難的地方在于無法將所有可能觸發的行為都計入在內。我們組織梳理了幾次,對可能觸碰的行為來回研討,每次都能發現一些漏網之魚,或者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一次性完善的制度是幾乎不存在的,所以探討、征求意見以后,我們發布了《和君咨詢信用評價辦法(試行)》,開始對信用等級積分管理制度進行試運行。
試運行接近了一年的時間,效果基本達成了制度設計預期。某個事業部個別員工因為不當的行為被扣除信用等級積分,整個事業部都會因此很重視,立即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并且找到管理部門,解釋、道歉、匯報交流后續處理辦法,這在以前是很少見到的。有些員工并沒有明顯的大過錯,但是小毛病不斷,體現出其整體素質不夠過硬,不符合我們的文化要求,其累計信用等級積分扣除達到紅線以后,我們就按照制度規定對其進行勸退、開除處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這些小毛病大家日常可能都不太會在乎,那么現在就知道了,日常不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即使很小,積累起來我們也會嚴格處理。
但在試運行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信用等級積分體系的一些問題。比如,總有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沒有考慮充分,不在信用等級積分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圍之內,員工這些行為觸發以后,我們沒有對應的管理手段;有一些員工對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無法當期立即體現在積分獎勵上等等。
根據這些問題,我們開始對信用等級積分制度進行新一輪的修訂,增補了空白點,調整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同時為了讓信用等級積分制度與其他管理制度相融合,對相關涉及的制度、規范也進行了修訂。修訂完成后的《和君咨詢信用評價辦法》將正式發布,進入正式運行的階段,成為和君咨詢的一個基本管理辦法。
但是,如果僅僅是發布這么一個制度,完備制度的文本內容,顯然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又安排IT部,做了一個特別的信息化系統模塊,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報表系統,把每個事業部、每個人的信用等級積分情況、扣減分的時間原因等基本要素,全部上線,公開透明,可以查詢。誰的得分低、誰的得分高,一目了然;都為公司做了哪些貢獻,或者違反了公司哪些規定,清清楚楚。一個龐大的公司,相互之間的信用情況大家可以隨時去查詢,這樣可以大幅減少公司的內部交易成本,提高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壞人”無處可藏,“好人”大家都看得見,公正、客觀的信息擺在面前。而且,系統的記錄真實有效,也杜絕了人為去掩蓋、修訂的可能性,人治的成分大大降低了。
這個例子,給大家講得很詳細,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制度建設落地的標準過程:由管理需求觸發一個制度建設的出發點;經過小范圍試點,確定可以推廣,建立起基本制度試運行;根據試運行結果完善制度,最后正式發布,并借助信息化手段落地。整個過程包含試點、試運行、正式發布、信息化四個大的階段,其中信息化可能在試運行階段就已經建立了。
小范圍試點的過程,往往是由于一個制度的出臺,尤其一些創新性制度的出臺,要考慮其對整體體系的沖擊以及影響的不可預知性。一旦發生新的制度產生系統性影響,或者影響面過大的時候,其失敗的結局是大家不可接受的。所以,通常重大的制度,會選擇在可控范圍內做試點。試點確認可行性的時間可長可短,出現了問題,就應該積極糾正,如果偏差很大,就要考慮重建或者延長。試點沒有問題了,隨后就可以形成初次規范的制度,然后發布制度出版進行試運行,擴大范圍進行推廣。
試運行過程中通常會再次暴露問題,但一般都是小問題,大的、系統性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是不應該出現的,否則就意味著前期工作做得很不到位。試運行的周期,根據制度的管理范圍、重要程度而定,通常是半年到一年。試運行階段結束以后,我們需要對制度進行完善、修訂,然后正式發布,這時候,制度建設與落地任務就算基本完成了。
能夠在信息化系統固化的制度,一定要在信息化系統中固化下來,否則就會陷入人治的泥潭,制度的嚴肅性得不到保障,執行隨意,效果為零。如果不涉及機密性,那么這些執行結果最好能夠讓所有人都看得見。只有公開透明,才能讓制度最終公平公正地管理好對應的事項。
所以,一個制度的建設、管理與落地,并沒有那么難。真正難的在于我們自身不夠堅持對制度的完善、不夠堅持對制度的執行、不愿意把制度的執行結果放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看得見,最終讓制度失去了本身應有的效力,其嚴肅性、公平公正性受到嚴重的挑戰,最后制度就成為了貼在墻上的宣傳語、封存在檔案室的廢紙。這樣的制度,有什么用呢?
因此,我建議那些抱怨自己企業內部建立了很多制度,但是得不到執行的管理者們都深度反思一下,你的制度建立過程是否合理?執行是否到位?結果是否透明?如果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那么,也就不用談論什么“制度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