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食品理化檢驗時,極易因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檢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其中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檢測方法、檢驗人員主觀條件、測量環境、所用試劑、樣品、測量儀器設備精度等,因此為了有效減小誤差,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本文就食品理化檢驗中的誤差分類及來源進行分析,并對誤差處理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食品理化檢驗;誤差;誤差成因
(一)系統誤差
在相同條件下,此類誤差主要因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部分經常性原因所產生的,其誤差絕對值與符號通常遵循一定變化規律或保持恒定,并且在進行重復測定時,其呈現是重復性表現,且對檢驗結果所產生的影響也相對固定。此類誤差成因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人員誤差主要包括兩類,一種是因檢驗人員自身偏向及個人習慣而造成的;另一種是因檢驗人員對檢驗方法缺乏嚴格執行力度或不熟悉所造成的。
方法誤差主要是指因檢驗方法中存在的經驗公式、測試方法、檢驗標準等存在問題而造成的測量誤差。
材料誤差主要是指質量檢驗中所制作的樣品和采用的原材料中存在不符合標準及制作不規范等而產生的誤差。
環境誤差主要是指測量設備所運用的測量環境,以及與檢驗儀器及檢驗方法所需條件不符合而產生的測量誤差。
儀器誤差主要是指檢驗中使用未及時進行校準或檢定的儀器,或檢驗儀器存在精度偏差,或檢驗方法準確度不足,或檢定儀器誤差未及時進行修正等所產生的測量誤差。
(二)隨機誤差
此類誤差主要是指測定值在實際測量條件下因各種因素存在的隨機變動而產生的誤差,作為一種隨機引發的現象,此類誤差具有較強的偶然性,并且每次誤差出現的正負及大小不固定。此類誤差雖然表面上毫無規律,但其具有統計規律,可通過數據統計的方法對此類誤差進行控制。另外,對正態分布曲線進行分析歸納可以看出,此類誤差具有:對稱性特征,即正、負誤差絕對值相等,其出現概率也相等。另外,此類誤差絕對值小時,出現概率較大,絕對值大時,出現概率較小。
(三)過失誤差
過失誤差主要是指檢驗人員因操作不當、粗心大意或測量條件突然變化等情況下所產生的誤差,與正常情況下的測量結果對比,有較明顯的變化。
在食品理化檢驗過程中,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直接受到測量誤差的影響,但無法及時發現誤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由于誤差普遍客觀存在,因此需要對食品理化檢驗中的具體問題加強分析和研究,根據其變化規律對誤差性質及產生原因進行剖析,對具有針對性地解決方法進行制定,從而使誤差盡可能減小或消除,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得以保證。另外,誤差數值的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并無法使誤差徹底消除。
針對檢驗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誤差,誤差主要來源之一是儀器誤差,需要對合適的儀器設備進行選擇,并定期進行校準或檢定,使此類誤差得以消除。同時,需要對檢驗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進行準確掌握,可采用多個同類儀器或反復測量同一樣品等方式進行核查,對儀器所帶來的誤差進行判定。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對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危害。需要有效保障食品質量安全,食品理化實驗分析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檢驗工作者應加強誤差理論學習,對誤差來源進行總結,對誤差最大程度減小的檢驗方法進行選擇,并在測量中通過檢定修正等方法使系統誤差消除,對隨機誤差加強控制,從而使食品檢驗結果質量得以有效保證。
作者簡介:
梁玉冰(1987.3-),漢族,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