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真真
摘要:談及對于音樂的感受,應該可以說是一種潛在的本能,是一種投入全身心的享受。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人們在幼孩時期在大街上聽到音樂時,身體往往會隨著音樂的節拍一起左右搖擺,自由哼著小調。然而當人們長大開始學習后,學生卻不太喜歡上音樂課了,這是為什么呢?經過研究調查發現,我們應該給傳統的音樂課增添點“調料”,就像做美食的廚師一樣,使音樂課變得有趣生動,使音樂課成為一道美食,更加符合學生們的口味。
關鍵詞:音樂;美餐;學生
在音樂課中加點“樂”的味道,可以使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應該從音樂本身為立足點,根據音樂節拍、速度、情感等方面,通過感官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去體會音樂本身,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
比如,教學《開心里個來》音樂作品時,歌曲中出現了三句“開心里個,來”,這三句表達的節奏、情緒都各不相同,是在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如果老師單純生硬的教學,會讓學生磨滅對音樂的樂趣,同時也在唱歌時不好掌握曲調。所以我們應該增添些“樂”進去,第一遍從傾聽觀賞入手,帶著疑問通過聆聽之后去感受歌曲之中的所暗含的情感。第二遍需要找出歌曲中最為情感中心的句子,特別是在歌曲中重復出現的句子最能體現。第三遍需要同學們找出歌曲中的重復句所歌唱的情感是一樣的嗎?或者又有哪些不同呢?在學生進行三遍聆聽之后再進行范唱,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也很好地領悟到了歌曲之中的奧妙。
眾所周知,我們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我們自身對某一事物所產生的興趣。所以要想學生積極學好音樂,不反感音樂課,需要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良好的興趣。教師需要在音樂的基礎上加點“趣”,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趣”這一調料可以增添在上課之前的導入部分,有利于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可以將其增添在教學時候,使同學們在學習時候保持對音樂的激情;還可以增添在歌曲的表現階段,使學生們對其回味無窮。
比如在教學《法國號》這首音樂作品時,可以在剛上課時,導入一個有趣的話題,設計學生所喜愛的童話背景,器樂國的國王正在籌備一場演奏會,許許多多的樂器都紛紛趕來,想一展歌喉,讓我們來一起猜猜下面是誰的聲音吧!跟隨著音樂旋律的進一步播放,教師可以邊打擊樂器一邊提出問題,是誰在唱歌呢?學生則依據老師所播放的旋律來進行猜想,紛紛回答。這樣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學生不僅熟悉了每種樂器的聲音,還掌握了這首音樂作品的曲調。
實際上,教師在傳授音樂作品時,只要多加聆聽作品并對其進行相關思考,就能設計出好的“趣”調劑來增添課堂積極性,讓同學們更好地愛上音樂課,愛上音樂。
音樂是一種會流露出人們真實情感的藝術,所有的音樂作品都無不體現出一定的情感。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相關的認識音樂、欣賞音樂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們用心體會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某一特殊情感,并產生感情共鳴達到一致。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對音樂產生興趣與熱愛。
之前看過兩位教師采取兩種風格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侗家娃娃幸福多》,最后得到的教學效果迥然不同。《侗家娃娃幸福多》是一首極具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其中的曲調、旋律對于學生有著一定的難度。一位教師為學生教授曲中的節奏、旋律,其間老師講解范唱得很累,學生上課上的也不輕松。
課堂結束后,學生雖然能夠初步了解歌曲的相關內容,但是不能夠帶有情感的演唱出來,較為沒有情感。然而另一位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內容是為什么你們聽這首歌會有快樂的感覺呢?我們一起來找一下相關節奏吧。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原來這首音樂是十六分節拍的,后來老師帶領學生們用搖擺身體拍手跺腳等各種方式來突出展現十六分節拍的節奏。通過這種方式傳遞出一種韻律美,在不知不覺中歌曲里面的重、難點部分迎刃而解,學生沒有聽得很累,反而以一種享受、輕松的姿態,不僅學到重要知識,而且快樂地結束了這堂音樂課。再來回頭看看這兩位音樂老師的教學方式,一個較為死板,另一個輕松帶有激情,得到了兩種迥然不同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哪種的教學方法較為突出。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在音樂領域積極探索追求,善于思考發現,靈活運用教學技巧,在音樂美食中運用有味的調料,那么相信學生們一定會對這道美餐產生濃厚興趣且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