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青


社會記憶作為人們對共同記憶的認知和重構,在人類文明傳承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照片作為社會記憶的重要載體,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以圖片形式記錄下來的某個特定時期的“記憶”,在構建社會記憶的實踐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作為保存社會記憶的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可以將歷史記憶以照片形式集中存儲,以更廣闊的視角,重新構建對于特定時間、空間或特殊歷史事件的社會記憶,促進社會記憶可持續發展。
一、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意義
1.有利于社會記憶的有效整合
檔案一直被視為承載社會記憶的重要載體,綜合檔案館則被稱為“記憶的儲存器”,它能有效記錄和保存社會歷史發展和變遷的軌跡。作為各類檔案資源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綜合場所,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檔案資源結構,而且可以實現區域圖片資源的有效整合,使社會記憶更加完整。
2.有利于社會記憶的搶救保護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發展,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全面推進,城市建筑風貌、社會發展、經濟盛衰、文化變遷日新月異,社會記憶無時無刻不在重構。關于社會記憶的搶救保護刻不容緩。綜合檔案館作為專業檔案管理部門,具有檔案保管最優質的人員、環境、設施,必然能夠給予這些歷史記錄最佳的保管和最有效的利用。
3.有利于社會記憶的共享傳承
檔案館的社會影響力主要取決于其資源對于國家利益、社會發展和公民需求的價值與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照片利用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建立一個囊括各個時期各個方面的照片檔案數據庫,對記錄歷史、服務中心工作、擴大檔案館的影響力將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可以使檔案館有能力提供充足的、高質量的數字資源,滿足廣大群眾的照片利用需求,并通過這種需求共享,進一步促進社會記憶的構建及傳承。
二、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探索
國內關于社會記憶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檔案界關于社會記憶的研究和探索則到2002年才啟動。部分綜合檔案館立足于地區特色,創新性地開展照片檔案社會記憶的構建。青島、張家港、淮安等地在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1.記憶城市風貌
2002年,由青島市政府撥出專款,青島市檔案館率先研究并實施“青島城市記憶工程”,這是國內檔案界最早的關于社會記憶研究。青島城市記憶工程專注于城市面貌的記錄,搶救歷史珍貴影像,收集現存的城市風貌照片及文字,主要針對城市風景及建筑進行拍攝和圖片收集。后期也配合重大活動,市檔案館主動介入,收集圖片。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和新聞媒體合作,收集第一手的高質量圖片等,提高照片收集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在單位門戶網站上專設了“照片銀行”欄目,提供照片交流傳播互動平臺,在豐富館藏、展示照片的同時,提高城市記憶工程的參與度。目前,青島市檔案館的館藏照片數量50多萬張,形成了比較全面的能夠反應青島地域風貌、城市建設、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的照片檔案數據庫。
2.記錄城建發展
2012年,張家港市檔案館向市政府提出建張家港市圖片中心的申請。經市政府同意,由張家港市檔案館籌建張家港市圖片中心,首期批準經費70萬元。以照片檔案移交進館的方式,由各單位整理歸檔后移交,并形成長效機制,列入年底對各單位的考核中。同時,采取與攝影家協會等單位合作的方式,征集一些珍貴照片。經過近10年的發展,張家港圖片中心從最初的1.5萬張照片,發展到目前的40多萬張。
3.記載民生百態
淮安市檔案館以“淮安拍檔”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專注民生百態,收集市民手中的第一手照片,以百姓的視角,記錄淮安事件。并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提高關注度和參與度。館內定期將館藏照片進行專題匯編在公眾號上發布,形成相對完整的歷史事件的社會記憶,引起共鳴。短短一年多時間,收集高質量照片2萬多張。“淮安拍檔”建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更加注重廣大人民群眾對歷史事件的集體記憶的構建,因此更具有廣泛性,而且對各綜合檔案館的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也是一個有益的啟示及探索。
三、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路徑
筆者通過對一些綜合檔案館進行電話調研的方式了解到,綜合檔案館對文書、業務類檔案相對比較重視,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檔案進館機制。對于照片檔案,多數通過征集進館或自行拍攝的方式進行收集。受限于人力、經費等方面的原因,照片檔案資源相對比較貧乏,照片檔案全文數字化工作尚未完全開展,照片檔案大多為紙質照片,大量的征集照片還停留在資料狀態未經整理,無法開發利用。
先進地區的建設經驗,對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結合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照片檔案數據庫的構建,以期形成某一地區的特色明顯的社會記憶。
1.提高思想認識是關鍵因素
成功的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離不開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社會公眾對于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關注和支持。從以上幾個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成功經驗中,可以看到,思想認識的提高對于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2. 制定完備的標準制度是基本前提
綜合檔案館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需要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在把握城市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變化的脈絡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照片資源的特色,制定明確的照片收集制度、標準、方案,以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還可結合國家標準,出臺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標準規范,從而指導本地區照片檔案數據庫的系統化建設。
3.形成規范的工作機制是關鍵環節
工作機制的建立可以使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成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進而促進該項工作長期有序地開展下去。照片檔案庫的建設需要制定明確可操作的收集機制、保管機制、宣傳利用機制。在有效保管和大力宣傳照片檔案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綜合檔案館的優勢,將各種檔案同規劃、同指導、同進館;加大對重大活動項目的前端介入;形成與宣傳媒體、專業機構及民間收藏者的合作常態機制。增加社會公眾的關注度、參與度和歸屬感。
4.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有效保障
檔案是建構集體記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檔案工作者有責任通過自身的業務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記憶的建構、 維護與傳承;檔案工作者的觀念、工作原則與方法對于集體記憶的真實、完整與鮮活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綜合檔案館應結合工作實際,組織檔案人員參加相關的業務培訓,增強檔案人員對照片檔案構建社會記憶的認識、收集照片檔案的意識,提高照片檔案整理的規范性、照片檔案元數據收集的完整性,進而提高照片檔案數據庫建設的質量。
5.開發高效的管理系統是有力支撐
高效的照片檔案數據庫管理系統對照片檔案的整理和共享利用至關重要。綜合檔案館在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搭建中具有天然的優勢,目前,數字檔案館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照片檔案數據庫的建設可以借助數字檔案館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照片檔案的特殊性,搭建一套適合照片檔案分散整理、元數據輔助錄入等功能,能夠便于照片檔案“收管存用”的管理系統。
作者單位:泰州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