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歡子



一日之計在于早晨的包子,狗不理賣了163年,這家誕生于1858年清咸豐年間的餐飲老字號,沒有表現出百年老店應有的矜持,反而因“價格貴”“服務差”等原因引來“差評”風波高潮,此后,狗不理線下門店逐漸縮減。
今年3月29日,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包子門店關門謝客。而一兩天后,狗不理所在的“大本營”天津,賣北京烤鴨的百年老字號全聚德,也關閉了最后一家天津門店。全聚德放下姿態躬身自省,眼下是老字號們慘淡的經營處境。
中國品牌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老字號企業從建國初期的16000余家到現在僅剩1600多家,存活率僅達10%。而當前全國經商務部認定的老字號品牌只有1128家,其中主營食品加工、餐飲住宿的分別有365家和187家。
老字號平均存續時間為140余年,只有10%的老字號經營順利,40%只能維持盈虧平衡,其中50%都處于勉力維持經營或持續虧損狀態。
活力殆盡的老字號,沉落在日暮黃昏里,想要穿透時間長河歷久彌新,前面會是怎樣一片荊棘?
老字號走向日落?
在國內A股市場,有60余家老字號上市公司,但在資本市場上,它們的表現卻是冰火兩重天。
貴州茅臺成為A股龍頭,總市值突破25000億元,海天味業上市7年市值突破6000億元。另一面,近年來,同仁堂、東阿阿膠、全聚德等業績則持續下滑,營收和利潤呈現負增長。
從老字號們的行業分布看,涉及食品餐飲、日用品及文體用品的最多,其中有全聚德、狗不理、大白兔、王老吉、五芳齋、光明、海天等知名品牌。除此之外,酒、醫藥、零售也是老字號所在較多的行業。
貴州茅臺和海天味業只是10%存活率中的少數派,在資本市場中,餐飲老字號巨頭全聚德正江河日下,而它也曾有過歷史性的高光時刻。
今年全聚德157歲,2007年11月深交所上市,作為“餐飲老字號第一股”和“烤鴨第一股”,上市當天,全聚德股價開盤高開223.2%,而后繼續上漲,半小時后即被臨時停牌,創下了當時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臨時停牌最快紀錄,其后股價走勢基本與大盤持平。
上市前六年,全聚德營收一路向上,從2007年的9.17億元增至2012年的19.44億元,尤其是2011年,全聚德的營收從13億元猛增至18億元,增長了34%,達到歷史巔峰。
福禍相依,隨后全聚德開始迎來命運的轉折點。2012年底出臺相關的限制公務消費規定,2013年“禽流感”對餐飲行業的猛烈沖擊,這些因素疊加,在2013年這一年,全聚德迎來首次下跌,財報顯示,扣非凈利潤為1.2億元,較上年下降2,639.22萬元,同比下降17.88%;接待賓客730.55萬人次,同比下降3.44%;人均消費同比下降2.22%,上座率同比下降4.14%。
此后,全聚德的營收陷入停滯,從2013年到2017年,全聚德的營收一直徘徊在18億到19億元的水平,未曾突破過投資者期待的20億元“大關”,在某些財年營收甚至出現倒退。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聚德預計實現營業收入7.60億元至8億元,與上年15.66億元相比,近乎腰斬,凈利潤虧損2.4億元至2.64億元。
全聚德的烤鴨和狗不理的包子在市場表現上是難兄難弟。
2020年5月,上市不到五年的狗不理食品公司從新三板正式申請終止掛牌。狗不理食品給出的解釋是,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以及當前實際經營狀況,審慎考慮后申請終止掛牌。
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間,狗不理食品的營業總收入從1.08億元增長至1.55億元,凈利潤從1820.82萬元增長至2425.58萬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8%、10%。
早在2012年,狗不理曾嘗試IPO,其高管曬出過“家底”:彼時,天津市有20多家狗不理分店,其中有10多家是中檔商務宴請酒店,2家是旅游型酒店,狗不理集團年營業額達7.5億元。
可以看出,數年過去,狗不理的業績每況愈下,全聚德和狗不理這樣的老字號正在走向日落。
“老”是發展滯后的根源?
“我們有兩個數據很危險,一個是我們主力消費者的年齡段,都比主力競爭對手的年齡大8歲至10歲;第二個是我們運營團隊的年齡也比對手大10歲。” 3月17日上午,全聚德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周延龍在第六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上指出這兩個數據。
全聚德正在被“老”字困住,“老”是發展滯后的根源嗎?無論是新字號還是老字號,沒有企業不想要自己的字號,真正的問題在于,老字號是否倚老賣老?
打開社交平臺和大眾點評,關于全聚德和狗不理的負面評價中,“貴、難吃、服務差”是出現最多的吐槽。在北京生活了6年的吳周,他從沒有吃過老字號,而一聽到老字號,他的第一反應是“據說又貴又難吃,老字號嘛,就容易不好好干。”
不再平民的價格定位,讓全聚德和狗不理失去了吳周這樣的年輕消費群體。但一開始并不是這樣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中產文化和傳統受到激烈沖擊,飲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著名的老字號餐館不再出品昂貴精致的菜品,而被鼓勵要“面向大眾,經濟實惠”。
而在今天,不論是北京烤鴨全聚德,還是天津包子狗不理,它們的價格都不再親民。吃一頓全聚德的烤鴨,至少做好花上四五百元的準備。
久而久之,全聚德和狗不理被打上了“旅游餐飲”的標簽,而一旦被稱作“一錘子買賣”的旅游餐飲,在價格較高的同時,其產品和服務自然很難得到好評。
除了不再親民的價格,菜品單一也是餐飲老字號老大難的問題。時代發展,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烤鴨是困難年代打牙祭的最好選擇的那個年代也過去了,主流消費群體也變了。
海底撈靠花式服務吸引大眾消費,各類新式網紅奶茶從名字到產品變著花樣推陳出新……身處“后浪”危機中,這些仍不足以撼動全聚德對烤鴨單一的堅持,即使烤鴨是一個標準的堂食產品,且非暢行全國的互聯網產品。
除了價格和菜品制約著老字號餐飲,地域性飲食文化的巨大差異也是老字號餐飲很難走出去的一大掣肘。
飲食文化反映著地域文化,在中國有“川魯粵蘇,浙閩湘徽”等八大菜系,以及各種地方特色菜肴,大部分地方都會非常認同自己的本地菜肴。由于渠道布局弱,不少老字號很難成為全國性品牌,都只是地方性品牌。
全聚德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前述提到的單一菜品烤鴨,似乎并不能代表北京菜,這導致全聚德很難走出北京,而連北京人都不吃的全聚德烤鴨,只能成為各大北京旅行團的包場場所。
老字號餐飲身處內憂外患,內要面臨經營、資本的多方衡量,于外也面臨著網紅蛋糕、奶茶、禮盒的“后浪”式危機。
然而,本來就眾人皆知的老字號們,已經難以同網紅品牌一樣,短時間內借助新媒體火遍大江南北,反而因自身的區域性特點,無奈地固守著起家時的一畝三分地。
老字號的“重生”
關掉“老”字濾鏡,老字號真的已經徹底喪失了市場生命力了嗎?
與生存艱難的老字號相比,近年來,一些國潮新品牌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涌現,比如故宮,近幾年來,故宮從“老字號”中煥發新生、化身國潮的路線。
《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本土品牌線上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72%。當下中國年輕一代對國貨的接受度、喜愛度是過去幾十年來最高。
同時,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80后”“90后”“00后”人口數相加接近6億,這些人勢必將掀起一波年輕化浪潮,帶動新的本土消費主義。
在外跟上大的消費市場形勢的同時,老字號們也應該向內刮骨療毒,為更好地活下去動一場手術。
此前,全聚德的包間服務費是總消費額的15%,大廳則收取10%,這受到消費者許多詬病。全聚德方面表示,過去黃金周假期最繁忙的時候,“我們沒有服務”,所以不應該收服務費。
此外,烤鴨餐廳的傳播,不再是北京本地朋友的人際方式,演變成了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等社交媒體傳播。消費者年輕化是一種趨勢,逆勢而為只能被淘汰。周延龍表示,全聚德需要大眾點評這類渠道,接觸年輕群體。
而狗不理這邊,似乎正在將自己的定位逐漸放在速凍食品生產和銷售的角色上,或許希望食品業務成為其重頭戲。從狗不理官網了解到,目前狗不理的速凍食品業務包含線上線下多渠道、線下與商超等渠道合作,而線上設立了天貓、京東旗艦店。狗不理天貓旗艦店顯示,目前店內售賣的產品大致包括包子、湯圓、半成品等,其銷量最高的仍是速凍包子。
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間,狗不理的速凍包子收入占比最大,達到41%,其余是速凍面食禮盒、醬制品,產品的綜合毛利率38%~40%左右。
2020年狗不理退市時,其他上市的平價速凍食品公司業績則增長驚人:安井食品、海欣食品、惠發食品營收增速分別為32.24%、15.92%、16.48%,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0.86%、948.03%、
287.73%,三全食品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30%~260%。
革故鼎新之路漫長艱險,百年老店轉型不易,但唯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百年老店的啟示
統計顯示,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為42歲左右,世界最長壽的公司已達700多歲,歐美企業平均生存年限是12.5歲,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30歲,而在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遠遜于發達國家水平,平均壽命約為3.5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這些企業們是如何超越了歲月的風霜雨雪,時代的回轉變遷,而延續百年的了?
19世紀的法國巴黎,大部分居民都飼養馬匹。1837年,蒂埃利·愛馬仕在繁華的Madeleine地區的Basse-du-Rempart街上開設了第一間馬具專營店。他的馬具工作坊為馬車制作各種精致的配件,在當時巴黎城里最漂亮的四輪馬車上,都可以看到愛馬仕馬具的蹤影。Hermes制造的高級馬具當時深受歐洲貴族們的喜愛,其品牌也成為了法國式奢華消費的典型代表。
但是,愛馬仕從未將自身業務局限在馬具領域。
20世紀20年代,Hermes將產品拓展至手提袋、旅行袋、手套、皮帶、珠寶、筆記本以及手表、煙灰缸、絲巾等產品。擴展業務不改品牌調性,Hermes所有的產品,都保持著法國人極具浪漫與藝術的格調。
60年代起,Hermes又陸續推出了香水、西裝、鞋飾、瓷器等產品,成為全方位生活領域的品味代表。
1978年,Hermes家族第五代的讓·路易·迪馬就任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他開發了手表和桌飾系列等新商品,賦予了Hermes新的素材和氣息。
世界奢侈品巨頭愛馬仕這家老字號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驗,用事實在驗證品牌經濟的合理發展路徑,是更新“老”的深耕細作,而將“字號”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在保持悠久歷史內核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品牌的外沿,最終不僅能穿越歷史的局限,還能擁抱不斷變化著的未來。
與愛馬仕這樣國際知名老字號不太一樣,日本一家企業的經驗則將極致的獨特與普世的創新演繹得淋漓盡致。
橋本隆志是一位70后大叔,他家的祖業是日本京都一家米店。老店始于1750年,是中國的乾隆年間。
因為賣米在日本一直是旱澇保收的營生,200多年來橋本家的米店生意一直不錯。可因為西餐在日本的普及,和“吃米飯容易胖”論調的興起,20多年前橋本家的米店生意突然開始走了下坡路。
老店傳到橋本隆志手中時已經瀕臨倒閉。
不想成為“末代當家”的橋本隆志開始設法“逆襲”,命運的轉折來自反向創新,橋本隆志覺得大家都忙著研究各種菜系,東方餐飲最核心的大米反倒被忽視,為什么不去開一家以“大米料理”為特色的餐廳,把一碗米飯做到極致了?
于是他將米店改頭換面,轉型成一家名為“八代目儀兵衛”的米料理餐廳,專營各種大米主題料理。如此注重品質加上營銷有道,老店新開一夜爆紅,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米料理熱潮。人有一個共識:從來沒吃過這么有誠意的米飯。或許正是這份誠意與創意,“八代目儀兵衛”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餐廳,登上了世界餐飲界的巔峰。
如今,橋本大叔不但盤活了老店,每年銷售額高達15億日元。更難能可貴的是,大米料理的興起帶動了日本整個大米產業鏈的重生與復興。而這源于一個年輕人對米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如何將執著、專注以及創新完美融合,是八代目儀兵衛帶給“老店們”帶來的啟示。
如果,一家老字號不僅味道、工藝是老的,就連消費群體和設計品味也是固守成規,使得品牌逐漸成了一種束縛,誤入歧途被困在具體產品的屬性和特點上,卻還幻想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重獲輝煌。這樣的老字號必將快速被時代淘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狗不理的包子與全聚德的烤鴨,是傳統美食的記憶,也是中國城市的符號,而如何在時代中生存下去,又能保留住傳統美食的記憶和智慧,是一項并不容易的課題。我們希望通過國內外成功的歷史經驗,給予老字號更長久更旺盛的生命力,希望它們能詮釋出更為雋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