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山


對于絕大多數的傳統紙媒來講,駐站記者是新聞報道第一線的主力軍。然而隨著新型傳媒產業的興起以及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與蓬勃發展,導致傳媒業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駐站記者的相關職業角色也隨之而發生了改變,并不再是以往傳統的單純新聞采編者與新聞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是有著更加豐富的職能,也更多關系到報社事業的整體發展。因此,本文從黨報駐站記者在當前融媒體潮流下所產生的困境出發進行探究,并提出黨報駐站記者如何做到“下沉身子,寫好稿子”優化自己報道工作的具體措施。
駐站記者的困境分析
由于駐站記者職能的限制,基本上是以采訪本地黨政新聞以及政策為主的。其活動范圍也大多數是局限于本地轄區,采訪對象也都是本地人物,采訪素材也多是本地本土化的政策或者是黨內新聞。這一工作特點也決定了駐站記者日常活動范圍與采訪范圍是受到限制的,大多數是以本地為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駐站記者的工作特點是把雙刃劍。與其他記者相比較,黨報駐站記者可以更好扎根于基層,了解并熟悉轄區內的基本情況,并迅速獲取轄區內的政策動向以及新聞信息稿。但這也限定了駐站記者的工作范圍與活動范圍,某種程度上對記者的工作開展角度與報道視野進行了限制,甚至影響了駐站記者看待事件的方式與思維角度,這就導致駐站記者有著地域色彩較強和鮮活性較強的報道特點。
黨報駐站記者工作方向
新時代的黨報駐站記者并不應僅僅滿足于發揮本地新聞報道這一基本工作職責,而是應胸懷大局,通過觀察與思考,在深入基層的基礎上主動出擊,探尋本地化報道和本地化新聞的同時,將新聞報道做得更加有聲有色,并在黨報重點報道以及重大宣傳和重要典型宣傳等諸多報道板塊的工作中爭當先鋒,起到主攻作用和前鋒作用。在保持駐站記者地方特色性與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堅持新聞規律,堅守記者操守,牢記服務地方和服務中心以及服務人民的使命,維護好黨報記者的職業道德與良好形象。在樹立大局觀的前提下,發揮“腳力”,接地氣,深入基層并融入基層,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
著重大局意識與思想學習
駐站記者應牢固樹立大局觀和大局意識,黨報記者作為黨思想綱領與基本政策的宣傳者,其最基本的職業需求與職業素養就是政治素質。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駐站記者才能以正確輿論引導群眾,以正確思想指引群眾,以正確態度重視群眾。其中最為重要與關鍵的就是大局意識,因此黨報記者應牢牢把握住大局觀,在具體的駐站工作實踐中反復培養與錘煉自己的職業道德,尤其是大局意識,站在全局看待問題,看待新聞報道,關注黨和國家整體層面的問題與重大事件,關注人民群眾所關心的新聞報道,將新聞報道的角度放在中央以及黨委,以整體角度來考量與定位,這樣才能擺脫傳統駐站記者采訪工作中時狹隘眼界的束縛,才能使駐站記者站在社會全局甚至是歷史發展的高度上,來整體把握與反應新時代的潮流與精神,為中國夢的復興以及社會的穩定提供幫助,創設良好輿論氛圍。
黨報駐站記者要加強思想教育學習,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自身的思想建設是黨報駐站記者最重要的著力點之一,因此需要將思想教育學習融入每天的工作之中,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政治敏感度。黨報駐站記者需要對新聞事件和新聞素材有很高的敏銳性,才能產出高質量的新聞。由于其駐外的工作性質,駐站記者會在基層中受到當地風俗習慣文化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新聞報道的立場和觀點的正確性,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學習。
擺正自身位置
黨報駐站記者要切記自己的立場,擺正自身位置,準確定位,進而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可以隨時隨地撰寫和傳播,使得整個新聞業迅猛發展,但飛速發展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雖然信息量和傳播速度有所增加,但是當前環境下不乏為了增加自身關注度而刻意夸大甚至編造新聞事件的媒體,不僅影響了新聞界的秩序,更使社會氛圍變得浮躁。因此黨報駐站記者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在新聞信息傳播第一時間意識到,在進行針對性的辨別與跟蹤的同時,與當地政府聯系,及時用權威的聲音澄清。黨報駐站記者要及時擺正自身位置,合理引導輿論。駐站記者也應認識到大局觀是基于基層的,因此駐站記者應擺正自己位置,不斷深入一線進行采訪,到群眾中去、到一線中去、到基層中去、到生活中去。靈活運用駐站記者的優勢所在,駐站記者是記者群體中離群眾最近,離生活最近,離實際最近的。因此駐站記者應靈活運用這一優勢,深入田間地頭,發揮自己的“腳力”,下沉身子,用“腳”來探索新聞,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深入把握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深入理解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脈搏共呼吸,才能以時代眼光來提取本地報道的主題,才能將第一手的事實與新聞報道以及中心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對地方黨政部門的相關決策進行更加貼近的詮釋與解讀,才能創造出活生生的,貼近群眾的新聞作品。
提升自身能力
黨報駐站記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來滿足工作需要,才能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占據主流媒體地位,把握新聞發展方向。需要提升新聞寫作能力,以高效完成保質保量的新聞稿;學習攝像技能,以應對突發新聞事件;提升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從正確角度合理分析新聞事件。對于駐站記者來講,與黨報總部記者相比較,其優勢就在于對一線情況的深入了解與更為熟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駐站記者在對綜合信息的相關分析與掌握搜集上存在著部分能力缺陷的,這是由于駐站記者工作角度限制的,并不意味著駐站記者本身能力的缺陷。因此,駐站記者應做到取長補短,結合自己報道的地域特色,制定相關的報道研究課題,確定研究方向的同時,將國家政策以及本報道方向領域的專家觀點進行細致分析與詳細研究,并深入基層,將相關政策在基層中的落實情況與基層對政策的反映情況進行總結與歸納,努力鉆研,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專業水平。
開拓自身眼界
駐站記者應從自身做起,努力開拓自身眼界,突破這一新媒體時代為駐站記者所帶來的困境,爭取更大發展空間。黨報駐站記者的眼界決定著新聞報道的質量,只有開闊自身的眼界,才能夠從繁多的信息中精準捕獲關鍵新聞重點,進而高效且深入地報道新聞。駐站記者由于駐扎基層,需要在工作中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強自己的見識,做到能夠結合社會實際情況,站在宏觀的角度從整體上思考新聞事件,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完成一針見血的高質量新聞報道。駐站記者可以通過時刻關注政府網站以及地方黨報的網站,每周進行本地重大事件的總結,重點關注當地黨委以及政府每周的重大決策,或者是與民生相關的政策等,然后與同事進行交流,做到不出門,卻“總覽天下事”。要做到立足于本地,而將本地放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大格局中去,觀察本地所在的優劣之處,以整體的思維去判斷本地所發生新聞事件的報道價值高低。
無論是在新媒體時代或是傳統媒體時代,在媒體競爭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容為王”與“質量取勝”。因此由于駐站記者工作特征限制,在采編工作中大部分是以單打獨斗式的工作狀態,這就需要駐站記者在深入群眾、下沉身子的同時,也要有著極強的新聞敏感度,因此駐站記者應不斷搜集新聞素材與新聞話題,站在更高立足點上,對新政策、新動向以及其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與探究,時刻繃緊工作狀態,以新思維來研究新動向。
總而言之,由于駐站記者的職業特點,導致其一言一行不僅關乎于記者本身的個人形象,也更關系到黨報媒體在群眾中的整體形象。因此駐站記者應不斷優化自己的大局意識,把握好中央政策與方針,并為之而積極宣傳,為群眾詳細講解,也要不斷提高職業素養,為所在黨報提供更加優質的稿件與新聞報道素材,培養自己的敏銳新聞嗅覺,對記者這份職業投入極高的熱情與工作參與意愿,深入群眾,下沉身子,關注本地現象,深入基層進行選題報道與采訪,與人民群眾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