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

傳統出版產業受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影響,用戶需求改變,行業之間運營狀態、競爭方式、內容生產等方面都在發生著改變。全媒體出版方式應運而生。而圖書出版產業作為出版產業的中堅力量,選擇其為全媒體化探討的主體,更具有代表性。
圖書出版產業全媒體運營發展趨勢
數字化浪潮的沖擊和快速變化著的網絡環境,給圖書出版產業進行全媒體運營嘗試提供了機會。全媒體運營模式的積極探索,對傳統產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媒體出版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是產業融合加劇。出版、廣播、電信、網絡之間的產業壁壘隨著數字化技術、多媒體化技術的發展被打破,實現新產業的深層次融合。傳統出版產業在生產紙質出版物外,衍生出數字出版產品,并在內容實現方式上尋求創新,創造更多的產業價值,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是新舊出版方式之間的互利共贏。全媒體出版方式不是出于替代的目的,而是在實現出版流程數字化、全媒體管理與運營下,為傳統出版產業帶來新的活力,是在建立一條兼顧各方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的產業鏈。
三是手機出版將長期成為增長點。全民使用4G網絡的推動下,智能手機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提供多功能的服務,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手機出版會成為出版全媒體運營的一大增長點。
四是多元選擇下的市場細分。全媒體運營提供了多元選擇,使讀者更具主動性,打破原先出版社出什么書、讀者看什么書的局面,讀者能夠對內容、載體等更自由地進行個性化選擇。
圖書出版產業全媒體化的策略
在發展新媒體的同時增強圖書出版創新
新媒體形式給傳統圖書內容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呈現方式,音頻、視頻、圖像等展現形式加上電腦、手機等電子閱讀設備,能夠更加充分利用內容資源,在借力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圖書出版本身也要做出新的改變。
圖書出版創新一是要制定清晰的自我定位,從內容、出版流程上進行創新,傳統出版業應在了解讀者需求及消費傾向的前提下,針對性地選擇出版內容和出版方式;二是進行品牌建設,深刻的品牌形象能夠使出版業在市場上真正擁有一席之地,擁有研發內容和品牌效應才擁有了內容優勢;三是技術與出版社內容及特點的有機結合,全媒體出版將結束先前傳統出版為主、數字出版為輔的局面,而進入新時期。
學習國外新媒體圖書出版先進技術
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下,傳統產業要長足發展必須以數字化發展為前提,重新整合內容資源并建立起新的組織機構和活動流程。
一是樹立起對技術創新的正確認識尤為重要,傳統產業經營者必須意識到技術會帶來的革新和生產力,從而進行投資,為技術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二是要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專業人員,加強高校管理,培養不僅具備傳統編輯加工能力并且掌握一定先進技術的從業人員。高等院校是現今出版人才的主要培訓機構,人才培養計劃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教育觀念也要跟上新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地培養專業人才。
三是全方位推動技術進步。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員要勇于突破新課題,在手機終端的革新、技術手機的進步、數字化的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尋求突破。爭取解決現階段存在的電池能量有限、不同載體上的排版問題等。傳媒單位要積極引進新技術,并在實踐中熟練運用,在技術上進行投資和革新。
四是加速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這需要政府和行業雙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協調各方利益,組織建立行業協會,制定科學的、針對性強、富有實踐性的技術標準,為行業發展提供方便;對行業個體而言,應該以長遠目光看待問題,追求長遠利益,為了實現大家共同的、和諧的進步,取消技術壁壘,加速媒體融合。
增強新媒體圖書出版平臺管理意識
有效的媒介融合要先從管理層面做起,建立合理的制度和管理平臺,從制度上解決管理混亂、多重限制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互聯網、電信、廣播電視行業失去明顯的界限,逐步融合,因此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勢在必行。改革嘗試已經在國內開展,如將市廣電局、新聞出版局、文化局等合并為“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局”。
其次,媒介機構內部也應該加強流程控制,部門之間合理分工,權責明確,形成高效率的組織化管理和運行機制。在全媒體背景下,傳統的單一按照屬性、類型來劃分的方法已不再適用,而是按照業務流程來劃分,如將組織架構劃分為內容中心、渠道中心和營銷中心。
加強新媒體圖書出版從業人員版權意識教育
圖書出版產業進入全媒體運營,版權保護更是要覆蓋傳統出版物、手機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等,要保障整個行業的健康運行,需要從政策法規到行業內部的全方位努力。首先是樹立版權意識。作者要明確自身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要勇于站出來維護自身權利,不抱得過且過的心理,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讀者應該意識到版權存在的意義,意識到圖書是作者的勞動產品,其精神價值是不應被忽視的,盜版是對版權人在經濟上、精神上的傷害。讀者應該樹立起閱讀消費意識,并和作者站在統一的維權戰線上,不購買盜版圖書,及時舉報,減少盜版圖書的市場份額。
其次是從技術上給予保護。研發和完善數字出版技術,由使用單一技術到多種技術相結合,保證使用者的惟一性,數字化的作品不會因為快速傳播而失控,從而保護作者的權益。
第三是建立與發展程度契合的數字版權制度。要推出并完善操作性強的相應的法律法規;要給正版渠道提供穩定安全的交易市場;行業要具備自律意識,加強自我管理,推廣公眾素質教育,從而在全社會形成正版消費的意識。
增強新媒體出版方式與傳統媒體出版方式的聯系
全媒體出版方式是一種新的出版發展模式,其包含著眾多的發展模式,發展模式之間各有特點和不同,因此要對每一種發展方式有充分的認識,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出版方式之間的聯系,根據內容資源的特點選擇媒體出版方式。
筆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在國際上比較知名的新媒體出版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聚合RSS出版。RSS 是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的縮寫,即“簡易資訊聚合”。RSS是一個網絡閱讀器,能夠在線使用并提供客戶端下載。用戶能夠定制需要的網站、頻道在閱讀界面,瀏覽方便,也可及時獲得網站更新的訊息。從而使閱讀器界面變成了個人網站,呈現用戶感興趣的內容。RSS 理念體現在企業出版中,就是將搜索引擎出版、SNS 出版、博客出版、口碑出版、事件出版等多個網絡出版方式的精華聚合在一起,融合成一種系統化、集成化的出版方式,形成集成傳播效應,最大程度地發揮聚合作用。二是威客出版。威客(Witkey)不僅是一類互聯網應用網站,同時也是這類網站的注冊用戶的代稱。運營方將難題交給網絡志愿者大軍去解決,從而在其中獲得價值,方式主要為兩種,一是通過采納志愿者的解決方案,直接將其轉化為產品價值的一部分;二是作為用戶分享交流創作內容的平臺,進行內容銷售和廣告營銷。第三是數據庫出版。在收集大量消費者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從而預測其銷售狀況,再進行產品設計和生產計劃,針對性出版的一種手段。它以引導消費者購買并實現產品銷售為目的。目前數據庫出版十分廣泛,譬如國內的教輔圖書的銷售就利用了該技術,防止庫存堆積,減少成本浪費。
圖書作為一種出版載體,其具有不同于其他載體的特點,如出版周期較長,內容豐富、系統、全面,圖書類型多樣。針對不同類型的圖書可采取不同的新媒體出版形式,合適的小說可以改編為劇本搬上大熒幕,生活貼士類圖書則可以以便利貼形式出版或手機等易攜帶的載體出版,專業性強的學術類圖書則可以考慮出版光盤等配套影音載體。從傳統出版的內容優勢出發,結合新媒體技術,使二者優點相加,從而產生更大的出版效益。
在嘗試全媒體出版的過程中,傳統的出版單位要堅守自身優勢,并不斷進行出版創新,克服產業鏈本身存在的問題,充分了解不同出版類型的特點,從實際出發,選擇最適合的出版模式。
[課題項目:本文系陜西省圖書館學會2020年度研究課題“傳播學視角下的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研究”(課題編號:19104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