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最近我有一種很“可怕”的想法,就是明知道這是一件在爸媽眼里的錯事,但我就是有想去做的沖動,為什么?
答:讓青春期的你有這種“沖動”,有三種可能:
一是你“知道”這件事不對,卻不“認同”這是錯誤,因為你沒有經歷感受過,所以不妨去問問經歷過的人,自己找答案。類似情況成年人也有——抽煙的人肯定“知道”吸煙有害,煙盒上寫著,但他們未必“認同”,所以繼續抽煙,可如果有一天,自己或煙友因為抽煙而重病纏身,才會真正“認同”。
二是故意做錯事,借此撕掉自己身上的某種標簽。曾經有個女孩把同學和老師的車胎氣全部放掉了,就為了“消除”過去一直被貼上的“乖女孩”的標簽。
三是用“錯誤”行為強化自己的“價值”。這樣的行為往往發生在父母管理比較嚴格和精細的家庭。這類孩子在心理形成“父母喜歡的是好行為,而不是我這個人,所以好行為是有價值的,我這個人沒價值”的觀念,期望一個犯錯的自己也能被家長接受。
你不妨看看自己是哪種原因,然后“對癥下藥”。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