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祥瑞
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通知》指出,我國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學精神弘揚不夠,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科普有效供給不足、基層基礎薄弱;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組織領導、條件保障等有待加強。
《通知》強調四個原則:突出科學精神引領、堅持協同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開放合作。
《通知》提出兩個目標。2025年目標: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各地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2035年遠景目標: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城鄉、區域科學素質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為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奠定堅實社會基礎。
《通知》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實施5項提升行動。第一項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第二項是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第三項是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第四項是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第五項是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臺,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互鑒,推動價值認同,提升開放交流水平,參與全球治理。
《通知》著重強調五項工程。一是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二是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三是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四是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五是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臺,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互鑒,推動價值認同,提升開放交流水平,參與全球治理。
《通知》提出組織實施三項保障。組織保障:建立完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協調機制。機制保障:完善表彰獎勵機制,完善檢測評估體系。條件保障:完善法規政策,加強理論研究,強化標準建設,保障經費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