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赤嶺小學 廣東 湛江 524094)
語言文字是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載體[1]。而寫作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構建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打破傳統講授教學的模式,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出發,關注體驗式教學,在實踐參與,讀寫結合,導圖構建的過程中,培養寫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技巧,促使文章寫作更加優質,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為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解決對策。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主要有兩難,分別是教師難和學生難兩方面問題:
第一,從教師方面問題來看,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在寫作教學中依然還是以一言堂、填鴨式教學為主,注重考試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過程體驗感,導致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常套用寫作模板來完成為寫作任務,從而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文章,不論是內容和結構都比較枯燥乏味,從而無法發揮寫作教學的育人價值。
第二,從學生問題來看,通過調查訪問,很多學生反映,在寫作的時候,常會出現有心無力的現狀,也就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制定寫作結構,運用素材資料,取法新意和聯想力,難以表達真情實感。
2.1 注重實踐,關注體驗,豐富寫作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是一項理論課程,其實不然,只有學生真實體驗,寫出的文章才會更加出彩,更具真情實感。因此,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可以開展實踐活動,關注學生體驗感,在真實參與的過程中,豐富寫作情感,創新教學模式,落實人本觀。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內容時,寫作是圍繞觀察日記展開的,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植物,以一周為期限,完成以下表格內容:

觀察對象時間狀態(大小、顏色、形狀等)照片
通過細心觀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現象和記錄寫作觀察類的文章,在真實參與、切實體驗的過程中,促使文章寫作內容更加真實,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記錄生活、表達生活,在寫作教學中,提高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豐富寫作情感。
2.2 讀寫結合,優化內容,充實寫作素材。閱讀和寫作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然后通過寫作表達閱讀中的思想情感[2]。為此,教師可以讀寫結合法進行寫作教學,在優化寫作教學方法的同時,培養良好讀寫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寫讀后感作文內容時,是基于閱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的基礎上進行的寫作。首先,是簡單介紹文章內容;然后,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寫作;最后,聯系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記錄感悟。在開展這一寫作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讀寫結合的方法為輔助,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最近閱讀的文章或者喜歡閱讀的書籍,讓學生交流溝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是某一個片段,或者也可以談論某一個事件或者任務,在交流閱讀體會的過程中,根據該閱讀書籍為核心,導出寫讀后感寫作教學內容,讓學生整理文章內容,記錄其中的片段,用自己的話語進行表達,最后按照讀后感的寫作格式進行寫作,在此過程中,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其推進不同書籍,在激發閱讀興趣的同時,立足一邊閱讀一邊寫作的教育思想,通過寫讀后感,豐富寫作素材和寫作情感,提高寫作能力。
2.3 導圖構建,促進思維,提高寫作技巧。一篇優質的文章,其結構必然是流暢的、科學的,不論是故事情節的處理,還是故事內容的安排都是合理連貫、有序發展的。而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工具,可以利用導圖為輔助,根據寫作主題,構建寫作結構,激活思維,提高寫作技巧。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作內容時,主要是針對學習倡議書展開的,屬于應用性作文范疇。為此,在教學的時候,為讓學生能夠正確書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構建,如:

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在明確寫作格式和寫作重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寫作題目和素材利用導圖構建倡議書寫作框架,運用導圖梳理寫作各個要點,從而使其在寫作的時候更加科學嚴謹,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培養寫作技巧。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寫作技巧,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寫作教學法,探索新的寫作教學模式,從學生習作特點和新課程標準出發,通過開展寫作實踐活動、讀寫結合教學、思維導圖構建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從懼怕寫作到樂于寫作,在自主寫作、主動寫作的過程中,培養語言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從而提高寫作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