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濱 王 穎 劉惠敏
(四川省德陽中學校 四川 德陽 618000)
我國當下各地區、各學段實施學生創新能力教育的主體、途徑呈現多樣化的勢態。關于“中學生創新能力教育”的研究很多,但絕大部分研究的視角均側重于就某學科局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層面,而將視角放在班主任這個特殊群體的還很少見到。
教育承擔著國家在創新中復興強盛的歷史使命,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在初中學階高度重視并大力提倡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更是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綜合實力。在新的時代,肩負重任的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努力探索在中學階段實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的規律,認真研究實施并取得成效的途徑。
目前,理論界對創新能力內涵的闡述較多,也較為清晰。筆者從中學生教育視角審視,更傾向于認為“學生創新能力”由學習、分析、綜合、想像、批判、創造(創新能力的核心)、解決問題、實踐、組織協調、整合多種的能力幾大要素組成。
本文關注的對象是初中學生、初中班主任。初中學段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學生經過小學學段的訓練,建立起了初步的、朦朧的創新意識,高中學段,從身心發展上學生已經步入“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品質趨于穩定,伴隨著智力品質的提升“創新能力”會在初中學段基礎之上有較大的飛躍。而處于初中學段的學生,在學習心理、情緒和情感、意志品質方面都較小學有所發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但他們的穩定性較差,經常變化。從這些特征看來,初中學段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真正起步階段,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起始教育機制,才能步入良性的發展階段。由于初中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向師性”因素,毋庸置疑,班主任教育意識、教育品質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班主任作為與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最為密切的教育群體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勢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意識到班主任在參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中的意識、方法上出現了極大的不協調,沒有一個可操作性的方法支撐實際工作。為此,筆者以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班主任培養初中學生創能力途徑為契入點,從教育“橫、縱”維度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性操作,總結出通過“載體”,尋求“途徑”,進而形成“策略”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通過“載體”,尋求“途徑”,進而形成“策略”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當讓師體驗到前所未有“按圖素驥”式的教育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些都是與人們心理認知活動相匹配的正向因素,在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一旦形成了氛圍以后,會大大地已發起教師的“創新能力”教育激情,點燃學生“創新能力”學習的熱情,提升創新能力教育效益。
確定了“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就為可操作性實施教育教學提供了“生命體”保障,依托學校辦學特色這一“載體”,總結出了實施學生創新能力教育具體“途徑”。以“載體”為主線,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構建以下“創新能力” 培養的操作“閉環”(圖表1)和前期班主任實施途徑示意(圖表2);

圖表1:“創新能力培養”可操作途徑:

圖表2:前期班主任實施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經過以上“閉環”循回往復的教育過程,融合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元素的各種德育常規活動持之以恒的開展,加之“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的有力支撐,以及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學生創新能力必將將得以逐步形成、提高。將具有隱性特征的創新能力素養顯現地表述出來,進而形成學校層面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