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550001)
在城市的地域發展之中,城市的各項規劃是其發展的方向和規范。目前中國部分地區對環境保護規劃的不重視,導致了現今城市發展中環境問題的加劇,例如固體廢物積累、噪聲污染和水質惡化等現象的加重。由此可見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之中顯得十分重要。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深入推進北京、天津、河北的共同發展以及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戰略部署——河北省雄安新區的設立,這是在深圳經濟特區以及上海浦東新區以后的又一個意義重大的新區,被稱作千年計劃,這也是我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大的決策選擇。如今,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區的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形勢十分嚴峻。水質水量對白洋淀水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雄安新區的創建為白洋淀的開發和利用創造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結合濕地生態系統本身的脆弱性,系統調查研究白洋淀的生態環境和有針對性的有效保護迫在眉睫,意義重大。下面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文獻梳理。
本文將探討在雄安新區大的規劃指導下,針對建設怎樣的白洋淀,如何改善白洋淀淀區的現狀,并作出初步的規劃構想。在建立一個生態環境優美、藍綠交織的生態城市理念的指引下,白洋淀勢必延續它的輝煌。
目前,雄安新區規劃正在緊張研究和討論中。對于雄安新區規劃的編制和制定,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將其視為“千年計劃,全國大事”。這就要求雄安新區的規劃要著眼長遠,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科學規劃。考慮到目前的情況,考慮到全球和當地情況,新安雄區的規劃分為起步區,中期發展區和遠期控制區,其中起步面積100km2,中期發展面積200km2,遠期控制面積2000km2。
白洋淀是位于我國北方地區的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它屬于大清河流域,位處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分別屬于保定市以及滄州市下轄的5個縣(市)管轄。它融匯了從西面、北面和南面的8條河流(包括府河、唐河和潴龍河等)而成。85%的水位于保定市安新縣。白洋淀是這里許多湖泊中最大的一個湖泊,就被人們總稱為白洋淀。據調查目前白洋淀內的污水排放情況、生活垃圾排放情況和旅游產物情況都不容樂觀。
白洋淀是中國北方濕地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新區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建設藍綠交融,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因此對于承擔水城交通重要任務的“水核心”白洋淀來說其環境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圖1所示,主要對“淀區”作水體運輸的規劃,對“濕地植被區”進行植被規劃,對“淀岸陸地區”進行公共設施的規劃,并集中進行景觀規劃。

圖1 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規劃圖
在濕地環境中,對不同地形的設計為生態系統設計了不同的模型。在濕地中,有不均勻的河岸,蜿蜒的溪流,各種大小的島嶼,以及灘涂等等,各種地貌和植物一起構成多種動物的棲息地。應加強水網網絡,局部控制景觀的銜接,維護局部地形,培育低洼濕地景觀,保護原有植被和水質良好的池塘。控制水深可以保證游客的安全,在水深過深的地帶禁止游人進去,同時設置好親水平臺.
近年來隨著白洋淀水運交通量的大幅增加,水上交通設施建設就顯得不夠先進,這是如今白洋淀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白洋淀淀區雖然旅游設施基本完善,但是貨物的運輸和村民的搬遷卻十分落后,其水運設施落后不僅有投資不足的原因,也是因為這里是多個行政區劃管理的,無法進行整體的開發與規劃。
因此,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統一的科學規劃這兩個方面來看,白洋淀的水上運輸則顯得較為匱乏。這不僅影響水上交通,還為游客的安全埋下隱患。同時村民日常生活生產也受到影響,甚至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應該盡快加強對水運保障能力的支持力度,加強其水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根本解決水運安全的隱患,更好地提高村民們的生產生活,促進該地旅游業的發展。
雖然由于各年份水量有所不同,其水體面積會有所變化,但其水體部分還是主要集中于劃定的“淀區”內,因此對水運的規劃也主要在“淀區”內進行,如圖1所示。
白洋淀的水運基礎設施起步較晚,未來建設任務比較困難。應統一規劃再分階段實施,本著抓重點、抓效益的原則,制定白洋淀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綜合規劃,確定不同優先次序和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開通重要水道,在淀區建設中小型碼頭,建立支持性水路支持體系,初步改善白洋淀水運情況。同時,也應該啟動碼頭和支線公路的建設。
到2030年,應更加注重航道的維護和支持,使其形成一個運行自如的體系,并在當前航道的基礎上開辟第二條航道,在北部增添一個碼頭,繼續完善白洋淀地區重要公路的建設,形成一體的水陸交通網絡。促進村民的流動和旅游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維持快速、安全和流暢的水運。
從生態角度來看,我們必須確保公共設施功能齊全,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首先功能性的公共設施在環境保護的方面是較為有利的,如果公共設施功能良好的話,也可以規范指導用戶的行為。為了方便人們的日常使用,可以合理地組合一些公共設施,比如指路牌和路燈進行組合。對于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如圖2所示。作為濕地景觀內在靈魂的文化景觀展現了濕地景觀的特征,濕地景觀規劃過程是人類文化歷史的傳承。通過空間和模式的調整,充分體現濕地文化,創造獨特的景觀區域,增強濕地的競爭力和文化的傳承。隨著濕地景觀的規劃,白洋淀地區現存的付費景觀有元妃荷園、漁人樂園、荷花大觀園、文化苑、異國風情園、鴛鴦島等,其主要分布在白洋淀淀區以及其周邊,在碼頭上船之后通過游船的方式經過游客自行選擇進行逐一瀏覽。通過水面的重新規劃,使其交通更加方便,且在恢復重建區重建完成后,可在岸邊新增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以豐富當地的景觀,如圖2所示。

圖2 白洋淀公共服務設施和景觀規劃構想
本文通過對白洋淀生態環境規劃研究得到的啟示:首先應對白洋淀水資源特征有很好的理解,適應當地條件,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其次,要善于管理整體與地方的關系,只有在保護和改造整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和發展白洋淀地區的水資源。第三,自然資源的治理、開發和利用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項目,需要我們的堅持和長期努力。
現在,我國正在步入重要的發展時期,現代化進程正在不斷的開展。我們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方面的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千年計劃”的雄安新區的創建為白洋淀的開發和利用創造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在遵循以美麗的生態環境為主,以構建水城共融的健康生態城市這樣的理念指引下,白洋淀一定會有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