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仲翔
(廣東省德慶林場,廣東德慶526600)
杉木傳統的營林方式是通過煉山、墾穴、定值等方式,造林之后連續撫育3年模式,在營林過程中,營林密度對杉木的生長量影響較大,需通過實驗的方式找到貼合種植區域最為合適的營林密度,從而進一步提高杉木材積兩,為創造更高杉木經濟效益提供基本保證,以促進杉木經濟的全面發展。
本文研究采用回顧分析法對廣東省肇慶市某林區杉木2010年~2020年材積生長量變化情況。所選試驗區氣候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1月份平均氣溫12℃,7月份平均氣溫28.7℃,年平均降雨量約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300毫米以上。適合杉樹生長,選取該林區2010年種植的杉木600棵,其中杉樹種植密度600株/hm2、1700株/hm2和1200株/hm2各200棵,按照種植密度的不同分為600株/hm2、1700株/hm2和1200株/hm2三組。三組中600棵杉木品種相同,種植時杉木品種均為同一批次,無差異。跟蹤600棵杉木2010年~2020年杉木材積生長量情況,并觀察杉木種植密度與杉木材積生長之間的關系。
對試驗中600棵杉木2010年~2020年材積生長量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并統計600棵杉木成活率等。材積量采用株平均材積量行觀察。
600株/hm2、1200株/hm2、1700株/hm2杉 木 在2010年~2020年期間均有死亡情況,600株/hm2存活率94.00%、1200株/hm2存活率95.50%、1700株/hm2存活率92.00%。其中600株/hm2存活率更高一些(表1)。

表1 試驗杉木(600棵)2010年~2020年存活率情況
600株/hm2、1200株/hm2、1700株/hm2杉木在2010年~2020年期間杉木均材積生長量情況均呈現上升趨勢,截止2020年600株/hm2杉木均材積生長量0.2287m3明顯高于1200株/hm2的0.1785m3、1700株/hm2的0.1049m3。但在每公頃材積量上1200株/hm2明顯高于600株/hm2、1700株/hm2。

表2 三組實驗杉木2010年~2020年材積量情況
600株/hm2、1200株/hm2、1700株/hm2試驗杉木材積生長量顯示如下圖1,三種不同杉木種植密度對杉木的生長材積影響很大,其中600株/hm2試驗杉木材積生長量增長更快,且截至2020年生長量明顯高于1200株/hm2、1700株/hm2試驗杉木。但在單位公頃杉木2010年~2020年材積生長量明顯1200株/hm2更高,如圖2所示。

圖1 不同密度杉木2010年~2020年材積生長量圖

圖2 不同密度杉木2010年~2020年單位公頃材積生長量圖
根據實驗數據,對三組不同密度杉樹生長進度進行分析,自上述試驗結果可知杉木種植密度同善目材積杉木材積生長量影響很大,研究中600株/hm2、1200株/hm2、1700株/hm2試驗杉木中,密度為600株/hm2杉木材積量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密度為1200株/hm2杉木,密度在1700株/hm2試驗杉材積生長量最慢。但綜合性單位公頃內1200株/hm2杉木材積生長量最高,分析產生此種結果原因如下:第一,單位公頃內種植杉木數量少,則杉木與杉木之間距離較遠,每一顆杉木成長均有足夠的空間,避免在樹木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相互遮擋等情況,充分確保每科杉木可以得到充分的生長。第二,低密度種植杉木利于綜合林業開發。杉木種植密度小,可以在種植杉木的同時,種植其他樹木,一方面通過立體林業開發進一步提高林業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通過混交林打造提高杉木病蟲害抵抗力等,確保杉木生長質量。第三,低密度杉木種植不得不考量占地面積過大增加成本等問題。從綜合杉木營林工作推進角度,考量到中密度種植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積,且杉木營林周期長,因此在杉木營林中需要充分考量土地成本問題,以最大化促進杉木經理效益提高。
對杉木的營造需經過長期的研究工作才能夠實現,通過實驗可知,對杉木營林影響因素非常大,而其中最重要和明顯的就是種植密度,但是在實際杉木營林工作中肇慶地區還存在著其他問題,導致當地杉木營林效果不顯著。首先是營林模式和管理方式過于粗放,沒有建立科學的營林生態體系,而且工作人員過于重視營林造林的速度,而忽視了質量。
肇慶地區有營造杉木林的傳統,也在具體的營林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新時代的育林工作中,由于現代營林育林工作面對的環境十分復雜,缺少有技術場營林造林團隊,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而且營林質量低,直接影響到當地杉木的營林發展情況,而且在選育過程和造林施工的過程中,缺乏最新技術的支撐,降低了營林效率。
杉木營造相對于其他樹種而言,所面對的環境更加復雜,所以在研究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由于杉木的營造見效率比較慢,所以對于杉木營林投入上不足,無法滿足其生產和發展的需求,針對現在工作中資金投入不足的現象需積極轉變其思想,為杉木營林造林保駕護航。
杉木營林造林的具體措施,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環境情況,例如,土壤、氣候、地形等,對這些元素需綜合考量,通過綜合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制定科學的營林計劃,采用多種形式的混交林模式,搭建生態保護工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杉木的數量和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所以在之后的造林工程中,工作人員需對杉木營林造林的發展意義進行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并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實現營林造林的目標,提升當地營林造林的水平。且在杉木營林過程中,注重杉木種植密度控制,根據肇慶地區實際情況,將杉木種植密度控制在1200株/hm2左右,并在后期營林推進過程中,對密度進行后期調控,做好杉木管理,為杉木經濟效益提高提供必要支持。
營林造林工作開展之前需針對當地環境,選擇適合的杉木種子。杉木種子的質量直接影響后續造林營林工作的質量,所以林業技術人員,要提高對杉木良種的選擇,并加強對杉木營林技術手段的研究。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生物手段和分子標記的方式,來完善樹種的選育工作,并根據樹種的繁殖狀況加強對技術組織的具體實施,從而能夠有效完杉木營林造林體系。選擇種子過程中,需根據種自的實際種植情況,提升質量并且針對當地常見的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
為促進肇慶地區杉樹造林工作,需加大資金投入,才能夠不斷對種植技術和硬件設備進行優化,從根本上改善杉木營林造林的建設效率,而且在資金投入方面可以不斷優化融資方式,從多渠道獲得杉木種植與管理所需要的資金,為杉木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同時,在杉木管理同時要做好資金投入管理,使得資金可以最大化發揮出效用,為杉木經濟效益提高提供支持。
通過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杉木的材積生長量受營林密度影響極大,研究中三種不同密度的杉木,中密度(1200株/hm2)度杉木明顯材積生長量要更優。除對杉木營林密度進行分析外,結合肇慶地區杉木營林實際情況分析當前杉木營林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采用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杉木營林計劃、選擇良種造林、加大資金投入等措施,強化杉木營林密度管理整體質量,提高杉木種植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