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華
(貴州省安順市農業科學院,貴州 安順562109)
貴州省是全國水稻的重要產區之一,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2.8%。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多樣性的土壤類型為優質水稻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造就了貴州優質稻米的悠久歷史。區域性的生態特點和土壤類型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因素的綜合反應;黃宗洪等通過相同品種不同生態區域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影響米質的各項主要指標在不同生產區域均不相同;水稻的豐產性、抗逆性及品質除受品質的遺傳基因控制外,在生產過程中的栽培措施、土壤及氣候環境因素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很大;海拔不僅僅是影響水稻株形和生理變化,也是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素,趙國珍等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區,海拔顯著降低稻米的外觀品質和食味品質。為此,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安順市農科院2020年從從省內外引進12個不同類型的優質水稻品種在1400m海拔進行比較試驗,從中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進行推廣,旨在為貴州中高海拔地區優質稻生產提供栽培技術服務。
征集省內外國標三級以上雜交水稻、粳稻12個品種進行試驗,分別是:19-1081(外觀品質好,香味濃郁)、金秋香優1079(國標二級)、T香優557(國標一級)、桃優香占(第一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鑒評金獎品種)、泰優390(國標一級)、玉針香(第一、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鑒評金獎品種)、又香優龍絲苗(廣西十大優質稻品種)、香早優2017(國標三級)、廣8優香絲苗(廣西十大優質稻品種)、楚粳28(國標一級)、南粳9108(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鑒評金獎品種)。對照選用宜香優2115(四川省第六屆“稻香杯”優質米特等獎品種)、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三次重復,每小區面積為0.02畝,呈長方形,每小區栽8行,每行40窩,每窩插2粒谷秧,栽插密度為(6+9)×5寸,重復間、小區間設走道0.5米,四周插有保護行。移栽后,按統一標準定點定時調查Ⅰ、Ⅲ重復各小區10窩的分蘗動態,至總苗下降止。田間調查農藝性狀、抗性等,成熟期間調查株高、有效穗,室內考種調查經濟性狀,以小區面積計產,T測驗進行方差分析。
試驗選擇在海拔1400m,年均溫13.9℃的安順市普定縣白巖鎮。秧田黃壤,肥力上等均勻,冬閑田,機耕多次。各參試組合4月13日浸種,強氯精消毒,4月15日播種,濕潤育秧,泥漿塌谷,塑膜蓋至二葉一心期。5月10日追施尿素10kg/畝。5月25日追施尿素5kg/畝。6月8日移栽,秧苗素質好。本田黃壤,肥力中上等,前作小麥,小麥秸稈還田,機耕多次。底肥:油餅100kg/畝。6月20日每畝追尿素10kg+復合肥25kg。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10月13日收獲。
試驗結果表明,各參試組合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較CK增產的組合有廣8優香絲苗(616.00kg/畝)、T香優557(586.83kg/畝)、金秋香優1079(579.17kg/畝)、泰優390(549.33kg/畝)、香早優2017(534.83kg/畝),分別增產17.30%、11.74%、10.28%、4.60%、1.84%,其中廣8優香絲苗、T香優557、金秋香優1079增產極顯著;其余組合較CK減產。(見表1、2)

表1

?
各參試組合每畝有效穗最多的是泰優390為20.80萬,最少的是香早優2017為14.88萬,其余組合在15.16~19.76萬之間。每穗總粒數最多的是又香優龍絲苗為190.8粒,最少的是玉針香為93.4粒,其余組合在120.8~185.9粒之間。每穗實粒數最多的是金秋香優1079為153.1粒,最少的是玉針香為82.5粒,其余組合在102.4~149.9粒之間。千粒重最高的是宜香優2115為34.1g,最低的是楚粳28為19.8g,其余組合在20.0~32.5g之間。桃優香占、宜香優2115感穗頸瘟較重;19-1081、泰優390、又香優龍絲苗抗寒性較差。
(見表3、4)

表3 試驗組合生育期及抗性表

?

表4 試驗組合主要經濟性狀表
貴州省中高海拔地區,稻田灌溉基礎設施不完善,以中低產田為主,小氣候復雜多變,播種期倒春寒和楊花灌漿期的秋風秋雨對水稻生產危害特別大,因而品種的選擇是決定稻米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品種的來源一是引進全國優質水稻品種開展適應性鑒定進行篩選,二是省內育種家根據區域特點進行新品種選育,選育適應性、豐產性、優質水稻品種是貴州優質水稻發展的關鍵,在中高海拔區域種植的水稻品種要達到高產優質,必嚴格控制品種的生育期,播始歷期在130d左右。
本試驗結果表明:廣8優香絲苗:畝產616.00kg居首位,T香優557:畝產586.83kg居第二位,金秋香優1079:畝產579.17kg居第三位,較CK增產10%以上,生育期適中,株葉型較好,分蘗強,穗大粒多,抗性較強,米質好,在貴州中高海拔地區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