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虎,王連軒,張龍柱,石建強
(河鋼集團邯鋼公司 技術中心, 河北 邯鄲 056015)
DP鋼作為高強鋼,廣泛應用于汽車部件底盤、車身、懸架和轉向系統[1-2]。由于其強度高、加工硬化能力強,有利于碰撞安全。汽車發生碰撞時,相關部件的應變速率跨度范圍從幾十到幾百,采用靜態力學性能對其碰撞吸能性能進行計算或仿真分析時,不能準確體現DP鋼的動態吸能潛力和耐撞性能[3-7]。因此,本文研究了幾種不同DP鋼在準靜態和動態條件下的力學行為,對其應變速率敏感性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對比。
試驗采用三種雙相鋼,分別為1.2 mm厚的DP590、1.6 mm厚的DP780和1.4 mm厚的DP980。
按照GB/T 228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規定,以板材軋制方向為參考,分別沿與板材軋向呈0°、45°和90°方向進行取樣,樣品的形狀及尺寸如圖1所示。準靜態拉伸在SANS CMT5305拉伸試驗機上進行,試驗拉伸速度為5 mm/min,試驗完成后分別按照GB/T 5027和GB/T 5028測試試樣的加工硬化指數n和塑性應變比r。

圖1 準靜態拉伸試樣
高速拉伸試驗在HTM5020液壓伺服試驗機上進行。該試驗機的最大拉伸速度為20 m/s,試驗采用的樣品形狀及尺寸如圖2所示。試樣沿軋制方向進行取樣,樣品的平行段的長度為20 mm,因此在該試驗機上試樣的最大應變速率可達到1 000/s,試樣平行段寬度為10 mm,過渡圓弧半徑為10 mm。在汽車碰撞過程中,一般最高的應變速率不超過500/s。

圖2 高速拉伸試驗試樣
測力和測變形時均采用在試樣上粘貼應變片的方式。其中,測變形的應變片粘貼在試樣的平行段中間位置,測力的應變片粘貼在試樣不發生塑形變形的夾持部分。
本試驗選用8個不同的應變速率進行試驗,分別為0.001/s、0.1/s、1/s、10/s、100/s、200/s、500/s和1 000/s。
三種雙相鋼在準靜態條件下的流變曲線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雙相鋼在三個方向上的流變曲線存在微小的差異性,即板材在各方向上的力學性能表現為微弱的各向異性,具體的力學性能參數如表1所示。DP590的屈服強度為380 MPa左右,抗拉強度為624 MPa左右,三方向上的強度差別在10 MPa左右;與DP590類似,DP780三方向上強度差也在10 MPa范圍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分別為489 MPa和796 MPa;DP980三方向上的強度差最大,軋制方向和垂直于軋制方向上的屈服強度差達到60 MPa以上。

表1 三種雙相鋼的力學性能
對于三種雙相鋼,隨著其內部組織中鐵素體和馬氏體的相對體積分數的變化,其力學性能發生顯著變化。隨著馬氏體體積分數增加,雙相鋼的流變應力不斷增大,同時其應變硬化指數顯著降低,其中DP590的應變硬化指數為0.19,DP780的應變硬化指數為0.16,DP980的應變硬化指數最低,為0.1左右。DP590表現為最好的塑形,斷后延伸率為29%左右,DP780和DP980的斷后延伸率分別為22%和13%左右。當材料用于結構安全件時,評價其適用性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強塑積,經計算,DP590和DP780的強塑積相當,與之相比,DP980的強塑積降低28%左右,因此DP980用于安全件時,其吸能效果降低,脆性更加顯著。

(a)DP590

(b)DP780

(c)DP980 圖3 不同DP鋼在準靜態條件下的流變曲線

(a)DP590

(b)DP780

(c)DP980 圖4 不同DP鋼在動態條件下的流變曲線
動態拉伸試驗中,通過應變片采集獲得應力和應變的電信號,通過轉換最終獲得工程應力值和工程應變值。根據體積不變原理將其轉換為真應力-真應變曲線并去掉彈性段后,獲得如圖4所示的雙相鋼在不同應變速率條件下的真應力-真應變曲線。隨著應變速率增加,三種雙相鋼的流變應力均增大,表現出正的應變速率敏感性。與準靜態條件相比,三種雙相鋼在1000/s應變速率條件下,其抗拉強度均顯著增加,增幅超過200 MPa。因此,雙相鋼在用于汽車結構安全件時,在高速條件下強度值上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汽車的安全性能。
為研究雙相鋼的應變速率敏感性,分別取各應變速率下雙相鋼在不同應變水平下的流變應力進行比較,以應變速率的自然對數為橫坐標,以三種雙相鋼在不同應變速率條件下的屈服強度為縱坐標作圖,其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各應變速率條件下,DP590、DP780和DP980的屈服強度逐漸增加,在不同的應變速率條件下,雙相鋼的屈服強度變化趨勢與應變速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即應變速率增加,屈服強度增加,表現出顯著的應變速率敏感性。

圖5 雙相鋼在不同應變速率條件下的強度變化
材料在塑性變形時,應力與應變和應變速率之間可用冪指數關系表示:

在一定應變條件下,對上式取自然對數,并微分可得:

按上式對相關參數進行線性擬合,可以獲得雙相鋼在一定應變條件下的應變速率敏感性,以10%塑形應變為例,通過線性擬合獲得三種材料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如表2所示,三種材料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擬合結果的相關性均大于0.95,其中DP590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為0.0186,DP780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為0.0154,DP980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為0.0137,即三種雙相鋼中,DP590有最大的應變速率敏感性,隨著雙相鋼強度級別的增加,材料的應變速率敏感性降低。

表2 雙相鋼的應變速率敏感性
(1)在準靜態條件下,三種雙相鋼在三個方向上的力學性能表現出微弱的各向異性,隨著馬氏體體積分數的增加,雙相鋼的強度增加、塑形降低、加工硬化指數降低,DP590和DP780具有相當的強塑積,而DP980的強塑積顯著降低。
(2)雙相鋼表現出正的應變速率敏感性,即隨著應變速率增加,雙相鋼的流變抗力提高,當應變速率提高到1000/s時,雙相鋼的抗力增加值達到200 MPa以上。
(3)三種雙相鋼中,DP590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最高,DP980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最低,即隨著雙相鋼強度增加,材料的應變速率敏感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