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元
【摘要】 ? ?隨著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對于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在教育方面貫徹和落實了多種相關的政策。初中階段是受教育的重要時期之一,學生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力已經開始出現了差距,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恰當指導,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初中的數學課程是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初中數學教師應把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分層教學法相結合,進行實踐與探索,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素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從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前提條件入手,闡述了分層教學法的原則,并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施內容及探索過程。
【關鍵字】 ? ?分層教學法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 ?實踐與探索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初中數學的課堂方式在不斷進行轉變,從過去主要注重成績為主到現在注重數學素養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逐漸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數學是一門邏輯較強,比較抽象的一門學科,它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是其它基礎課程無法代替的,為今后培養和發展創造能力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初中數學課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學生在這一階段普遍存在著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因人而異。分層教學法是適用于初中數學的課堂中,教師在學生知識、性格特點、智力等因素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對教學各個環節中進行分層教育,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于不同階段、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正確恰當的學習指導,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自信,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發揮自己學習上的潛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正確的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并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一、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前提條件
在初中階段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大的差別,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初中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使用統一的教學標準,俗稱“一把尺子”,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隨著校外輔導的興起和發展,一些班上的學生會在家長的強制要求下進行課外輔導,使得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適用于現代教學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些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會感覺課堂比較簡單,因此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的現象;一些數學基礎差的同學,對于教師講的內容跟不上,形成學生“難消化”的現象,長此以往,會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厭惡和恐懼,導致整個教學活動效率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分層教學法是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把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相同的劃分成一個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同學有不同的教學手段,根據劃分的層次針對性地去教學,這種層次是動態的,實時的根據學生的數學表現去調整,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長此以往,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會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由此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分層教學法的原則
在初中階段分層教學法是適用于課堂教學中的,但是針對于數學學科,應充分考慮其存在的獨特性,從教師自身來說,對于這一教學方式應有充足的了解,不斷在其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研究,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及時靈活的轉變,從而滿足現代教育和時代的發展需求。
2.1差異性原則
教師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為他們安排不同的學習目標,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對學生分層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為可變性和不變性兩種差異,然后根據不同方面的評價把相類似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
可變性的差異是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主要是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方法、數學解題的思維、數學做題的效率、了解數學的概念和理論等方面。而不變性的差異是指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容易對其改變的,主要是指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范圍、擅長領域等方面。這種差異是學生長時間形成的,要想對其進行改變,需要教師正確的指引。
2.2合理性原則
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教師對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只有科學的分層才能有效地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對于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分層教學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是比較敏感的,她并不是將學生的成績劃分為等級,而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各方面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這種分層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情況實時可變動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時候應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避免因為分層教學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方法時,應不斷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達到相互之間的配合。
2.3主體性原則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分層教學法時,教師應始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真正發揮學生主人翁的意識。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都應有民主、平等的相關意識,師生之間多進行交流,有助于教師了解每一位學生;生與生之間多進行交流有助于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思維的相互轉化,從而共同進步。數學教師對每一位學生多進行指導,可以讓學生們在老師的啟發下,不斷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2.4激勵及懲罰結合原則
分層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激勵。在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學習活動時,教師不僅做到仔細觀察,也應和學生們一起參與課堂,共同討論問題,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變化,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當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進步的時候,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鼓勵,使學生對數學更加的感興趣,對自己更加的自信,培養了正確的邏輯思維,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當教師發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不注意聽講,擾亂秩序時,應用恰當的方法對其進行批評指導,使學生及時糾正,再次進入課堂的學習中。
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施內容及探索過程
3.1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分層教學在應用于數學課堂前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方法,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而且還涉及到其它的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環節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必須對此重視。分層教學達到的課堂效果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的情況相適應,讓學生獲取更有利的數學知識。在數學的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不僅教給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應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之前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除了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智力等基礎方面之外,還應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和生活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因為這種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方面之一。對學生有一個全面了解之后,制定一個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并遵循動態和自愿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A層:有好的基礎,基礎知識扎實,在學習上積極主動,對于數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B層: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但是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C層:基礎知識較差,對于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在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差。分層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
3.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教師對于學生教學目標進行分成上,主要是對于備課的分層。在備課時,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對于初中數學在內容上和目標上進行分層,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層次相對應的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應明確。對于A層的學生,他們在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寬,不斷培養和發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對于B層的學生,使其正確的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培養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C層的學生,保證其掌握基本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3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使教學內容符合不同層次的需求,進行立體化的教學。A層學生回答具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問題;B層學生回答難度適中的問題;C層學生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課堂的內容都能積極參與,調動了課堂的氣氛。對于B、C層的學生,教師應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其實幫助他們解決,使他們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對于A層的學生,教師應在題目中啟發他們的思考,發散其思維,學會對知識點進行總結。
3.4對課堂作業進行分層
有效的課堂作業對于數學教學有重要的作用。在對作業的布置上,教師應精心設計出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特點的習題,形成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梯度性作業。從課本上的基礎題,讓學生打好良好的基礎;到基礎題之外的綜合習題,有助于鞏固知識;再到完成基礎題之外,布置一些具有探索和綜合性的習題,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做習題時,學生要做到對于基礎習題的完成,但是上不封頂,使學生對于作業具有積極主動的意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初中數學課堂的教育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們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提高課堂的質量。同時,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教學能力。
參 ?考 ?文 ?獻
[1]陶余琴. 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 2016, 000(005):00156-00156.
[2]劉興秀.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讀書文摘, 2016(25).
[3]胡穎婷.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數學教學通訊, 2018, 000(026):34-35.
[4]樸玉慧.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實踐模式[J]. 數碼設計(下), 2019, 000(006):70.
[5]陳志亮. 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實踐模式[J]. 魅力中國, 2017, 000(0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