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懷敏
我校把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作為我校科學決策和教學改進的關鍵依據。根據東莞市全市數據聚類,判斷和定位我校屬于潛力發展型學校。我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高層次發展能力不足,教學質量的主要矛盾是優秀率不高。為此,我校需要通過發展深度教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實現學生高層次能力發展,才能最終提升學校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通過全市數據聚類,定位學校的整體發展情況
根據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指標框架,學生發展有5個維度12個指標,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有4個方面14個指數。
學生發展指數包含品德行為、學業成績標準達標、高層次能力、學習興趣、藝術興趣、體育興趣、學習壓力、睡眠、作業、補課、主觀幸福感、勞動參與等 12 個指數。
影響學生發展指數包含學習自信心、學習策略、內部學習動機、學業均衡、教師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力、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家長參與、學生教育滿意度、教師教育滿意度、家長教育滿意度、學校歸屬感等14 個指數。
東莞市的學校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傳統優質、整體薄弱、偏重學業和潛在發展。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判斷我校目前的發展屬于潛在發展型,這與我校的自我定位是一致的。這也是我校目前的發展基礎,學校的發展戰略應立足于準確的自我定位。
二、我校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學質量的主要矛盾
1.主要問題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作息制度,藝術、體育、信息等課程開齊開好,學校經常組織文體活動,內宿管理嚴格,不擠壓學生休息時間,但依然存在著作業布置較多但效率不高,教學精準程度有待提高,學生缺乏個性化指導等問題。
2.主要矛盾
由于我校發展起點低,曾經一度是薄弱學校,雖然近幾年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社會、家長對我校的看法尚未根本改變,家長滿意度、教師滿意度不高。此外,從學生發展指數和影響學生發展指數的對比中,可以發現我校學生高層次指數不足,與高層次指數相關的如學習興趣指數低、學習壓力指數高、作業指數高,相應的學習自信心指數、學習動機指數、同伴關系指數呈高度的相關性,學生高層次發展不足是目前我校教學質量方面的主要矛盾。
3.我校中考質量一分兩率與全市比較
中考方面,我校2011年前一直處于公辦學校的末位行列,2012年開始學校教學質量總體處于快速上升階段,通過數據對比分析,我校與本市比較,平均分、合格率發生巨大的進步,合格率已基本與市內平均水平齊平,平均分差距已經很小,但優秀率差距較大,雖經努力、盡心培育,學生培優率較入學時略有提升,但還未取得根本性進步。
總之,學生高層次發展嚴重不足,已成為我校人才培養的最大短板,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矛盾,如何提升優秀率,推動不同學力水平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促進全體學生全面成長是我校最核心的追求。
三、促進學生高層次發展的路徑、策略和行動
(一)學校促進學生高層次發展的路徑
1.各學科正視問題,深入研究,調整學校教學定位,改進學科教學策略;
2.深入推進品質教學、橫中新教學和深度教學,在“40851”目標(40:優秀率目標;85:合格率目標;1:低分率目標)的“40”方面狠下功夫,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打造名師團隊,培養骨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推動智慧教學(第四期)建設,構建智慧教學模式,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每個學生成長提供個性化方案,促進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促進智慧教育進入新階段。
(二)利于實現學生高層次發展的教學管理及組織策略
1.優化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淺層學習為深度學習;
2.教師優化教學策略,開展深度教學,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3.充分利用我校智慧課堂全覆蓋的優勢,借助全慕課教學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輔助教學,實現教學流程、結構的重塑,助力深度教學和智慧教學,促進學生高層次成長。
目前我校52個班級,其中46個班為智慧課堂班,另建有6間公共智慧課室,已實現88%的班級覆蓋和90%的學生擁有智能平板,學校整體已跨入智慧教學時代,智慧教學環境已生成。信息技術不僅僅服務于教師深度教學的教學設計、資源獲取等,同時也服務于學生的慕課課程資源選擇、在線學習、個性化學習、進階練習和AI助學,同時還服務于師生實時互動交流、作業提交批改、精準輔導,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智能學習、精準學習、創新學習提供了深度學習的各種可能。學校將進一步專注于基于智慧教學的學科教學模式的建構,要點是教學資源收集編輯的校本化融合、課前課中課后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基于智慧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和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應用,為與深度教學和高階思維培養的有機結合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學校將師生及家長智慧素養要求具體化,以學生高層次發展為導向,構建基于智慧教學的評價體系,分步推進,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三)促進學生高層次發展的行動
自2020年8月以來,學校已圍繞促進學生高層次發展的主題,擬定了初步的實施方案和路線圖,主要行動概括為“一二三五”,即一個動員、兩項工程、三項活動、五次研修研討。
一個動員:結合校本研修,開展主題講座,為學校促進學生高層次發展發布了全員動員令。
兩項工程:教師智慧教學技能提升工程、學生智慧學習技能提升工程。
三項活動:理化生實驗教學開放日活動、全校各年級學生比學趕超活動、慕課教學推進深度教學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展示活動。
五項研修研討:學校深度教學與思維課堂研討會、各學科基于深度教學實施策略研討、理化生實驗教學推動深度教學研討、骨干教師深度教學專題研討會、基于智學網大數據初試卷復習講評課模式專題研修。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