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媚
一、經典誦讀實施的意義
(一)響應國家號召,弘揚傳統文化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是它在潛移默化之下影響了我們本身,對我們有指導性作用,對我們的精神世界有鼓舞作用。在小學語文課中實施經典誦讀就是要通過將優秀文化灌輸在學生腦中,耳濡目染,使他們自覺地去接受經典。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經典誦讀的實施將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處于小學階段的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學生在誦讀中會將自身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通過誦讀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并且在表演中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記憶和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及文學素養。
二、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我們所倡導的“經典誦讀”中的“經典”,是指適合孩子誦讀的優美的文學典范,是剔除了各種封建糟粕的名家名作,是鮮活的,具有與孩子的心靈產生和諧共振的語言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為學生挑選誦讀內容的時候,需要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在循序漸進中,學生的知識會得到不斷的豐富和拓展,語文素養也會得到不斷提升和發展。
(一)建立管理機制與協進機制
小學階段,學生們需要擴大漢字儲備量和知識面。小學生畢竟處于愛玩的年紀,學習的自覺性不是光靠興趣就能掌控的。我們要在學期一開始就定好班級讀書計劃,使整個經典誦讀教育工作能夠完整而有系統地進行,學生要建立自己獨立的計劃,培養對自身學習的約束力,以及與家長匹配的反饋機制,三者有機統一。有足夠的閱讀資料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讀書興趣,發動學生互換好書,學生要養成愛書、分享書的好習慣。
(二)課前一吟
每天早上20分鐘的晨讀時間雖然短,我們卻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每周至少安排一首古詩熟讀成誦,每周選一節課,作為讀書交流課,課內為主,課外為輔,教師可以在每節語文課開始前,預留3~5分鐘的時間,開展“誦讀展示”活動,學生在這個時間段,大聲地朗讀、背誦經典素材。長期堅持,學生的文學底蘊和語言素養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
(三)游戲誘讀
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把古詩文誦讀有機地寓于游戲之中,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把經典詩文融進傳統游戲中,讓他們邊玩邊誦,既能消除他們學習的疲勞,又能激發他們誦讀詩文的興趣,在娛樂中不知不覺又積累了詩詞。
(四)教給學生誦讀方法
在經典誦讀時需要恰當的誦讀方法展現作者要表達的情思。例如在教學部編新五年級下冊語文21課古詩《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讓孩子們將“醉”字進行替換,他們有的換成“癡”“迷”等字,對比誦讀后仍覺得“醉”字用得最好,寫出了權貴成天燈紅酒綠,爛醉如泥,如行尸走肉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比替換句和原句中感受到古詩文用詞的準確與內涵豐富,在誦讀時更能展現詩人所要傳達的感情。
(五)成果展示
為了檢閱小學生誦讀古詩的結果,激發、維持學生的讀詩興趣,課堂上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賽讀”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讀詩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評比,強化了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實施獎勵手段,學生人人參與。低年級可以開展“賽詩會”,中年級開展“經典誦讀展示會”,高年級開展“古詩文常識知識競賽”等。教師還可以設立一周一評比,一期一總結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一說自己都讀過哪些經典作品,有哪些感想,并選出自己認為最經典并“受用”的詞句。在活動中評出班級“誦讀能手”以及“誦讀大王”等,成果展示可以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凸顯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教學活動或者評鑒活動的開展也意味著以經典誦讀為導向的經典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滲透,并在現代教學中實現了傳承。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