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潔卿
生態教育建立在人對自然的認識、人對社會的認識以及人與自然和社會三者關系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園的生態教育則是幼兒在認識人、自然與社會三者的復雜關系的媒介。幼兒園生態教育在培養幼兒的生態意識和增強幼兒的維持生態平衡的責任感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幼兒對三者的認識。
一、班級生態自主游戲開展
為更好開展生態自主游戲,每個班級設有生態材料角(傳統的美工區)。教師在園本“幼兒生態藝術教育目標體系”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班級主題開展班級生態自主游戲。小班生態自主游戲主要讓幼兒感受和發現生態材料特有的質感。處于小班的幼兒對剛接觸生態材料,相比創作作品,他們會更喜歡感受生態材料的質感、顏色、味道等。但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教師可以提供三樣左右的生態材料供其探索,讓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感官引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的靈敏觀察觸角。當幼兒充分認識這些生態材料后,他們的想象力和強大的動手操作的欲望會促使幼兒進行個人的藝術創作。中班的幼兒逐漸不滿足獨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在選擇大自然材料進行個人探索與創作作品的期間,還渴望與同伴進行合作創作游戲,因此教師為幼兒提供的生態材料數量要充足。大班幼兒在使用大自然材料的過程中是十分專注的,他們通過這些生態材料了解大自然,窺探大自然的發展甚至與大自然對話。大班幼兒對大自然認知更為豐富,想象力及探索力欲望更為強烈,而且幼兒對大自然材料特性已然十分熟悉,他們很清楚需要什么樣的材料,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多樣的材料供其自由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創作的作品也伴隨著他們的能力和他們與自然的更深入的了解也越來越大型。
二、戶外生態自主游戲開展
本園的戶外生態自主游戲是在戶外以混齡以及混班兩種形式開展,依托生態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班與班之間的界限的一種游戲形式。放開游戲區域空間,優化資源配置,共享戶外大自然的環境,使得生態自主游戲更豐富更貼近自然。戶外擺放出不同材料,讓幼兒在生態自主游戲時段,自由選擇游戲形式。例如有些孩子發現螞蟻,想到了給螞蟻搭座橋、蓋間房子等;有些孩子在大樹旁搭起了鳥窩;有些孩子拾起落葉和樹枝、石頭等材料就在草地上進行拼砌曼陀羅花的造型;還有的孩子在草地上運用各種生態材料建起了小花園。
游戲中有的孩子通過生態材料創作運用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有的孩子則喜歡發現生態材料外表及內在的秘密。老師在生態自主游戲中尊重與肯定幼兒的想法,提供相應的材料、活動的機會、條件,自我決定,自我選擇,主動參與,充分交往,無拘無束地探索,利用和積累自己的經驗,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能做的,能想的,讓他們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能探索發現的讓他們去探索、發現;能計劃、安排的,讓他們去計劃、安排;能選擇判斷的,讓他們去選擇、判斷。
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生態自主游戲正好符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它向幼兒展現了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自由選擇活動的游戲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學習特點和愿望的活動。生態自主游戲正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充分尊重和順從幼兒自然天性。在游戲中,幼兒會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表達意愿、展示能力,在充分體現自己天性和潛力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創造性和探索性活動。由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使他們真正成為生態自主游戲中的主人,從而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身心健康地成長。
責任編輯 ? ?邱 ?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