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華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進入了信息時代,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具備信息素養成為社會評價人才的標準之一,為此學校特意開展了信息技術課程,旨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建構其全新的知識體系,培育信息核心素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小學信息技術為例,探究培養學生信息核心素養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小學階段;信息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122-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man learning, work, and life have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People have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are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era, hav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social evaluation of talents. For this reason, the school has special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o teach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construct their new knowledge system, and cultivate core information literac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specific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core literacy.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Primary school stage;Information core literacy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及終身發展的品格以及關鍵的能力,集中表現為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社會責任四種素養,涉及知識、能力、情感以及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旨在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行們提供借鑒。
一、跟上時代發展,培養信息意識
小到上網搜索消息、玩游戲、制作PPT、下載文件,大到建立電子圖書庫、使用辦公自動化管理體系、星球建模等,信息技術已經涉及人類生活方方面面,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過去那種“口耳相傳”“閉門造車”的現象一去不復返,現在的人們足不出戶,即可知天下事,隨時隨地接受信息或者發布信息,改變了信息發布、接收、傳播、擴散的途徑。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具備信息意識顯得極為重要。
什么是信息意識?它是小學信息課程核心素養之一,旨在讓學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建立主動獲取信息、積極參與信息活動、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在合作活動中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意識和態度,此外,還要學生具備辨析信息的真偽,認識信息的價值的意識。培養信息意識是時代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在網絡信息資源越來越龐大,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的當下,信息意識能讓學生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如,學習“建立個人博客”這一課內容,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了解博客的概念,能在指定的位置建立自己的博客;學會發表簡單的日志;會借助郵箱、網上論壇獲取信息,學習新知識。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手把手地傳授了學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順利幫助學生們開通了自己的博客,掌握了新的技能。
二、解答實際問題,拓寬計算思維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計算思維指的是能運用計算機學科基礎知識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讓計算機理解人類行為等涵蓋計算機學科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是算法思維和工程思維的高度統一。思維雖然具有先天性,但可以經過后天培養,計算思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訓練學生信息技巧,還要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如,學習“管理郵箱”這一課內容,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建立通訊錄并利用其發送郵件,學會清理電子郵件。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學生必須先學會如何申請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學會裝飾電子郵件和添加附件,在此基礎上才能對電子郵件進行閱讀與清理。這個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計算思維的過程,且有實用價值,因為電子郵箱從建立到管理就是問題一步步得到解決的過程。學到“管理個人博客”這一課內容時,學生從開通個人博客開始就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情感,因此能想方設法裝飾自己的博客和管理自己的博客,恰好這堂課就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由此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寬了學生的計算思維。再如,學習“編輯演示文稿”這一課內容時,同學們需要完成的任務、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打開演示文稿并插入新的幻燈片,文本框、藝術字,制作出內容豐富、簡潔美觀的幻燈片。
三、呈數字化學習,增強創新意識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指的是個體通過評估并選用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從上述概念中得知,要培育這一核心素養需要有數學化的學習環境,能進行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收集與管理,最后實現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與創新,是一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過程。
如,學習“制作課程表”這一課內容,筆者引進了情境教學理念,即結合實際創設符合學生當下學習能力、認知水品的問題情境并將所學內容巧妙融合其中,借此考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因此,筆者提出了問題:“課程表大家比較熟悉,但你知道如何巧借信息技術制作課程表嗎?”并為之提供給了本學科的課程表,鼓勵學生將其電子化。再如,學到“美化文章”這一課內容,筆者組建了學習小組,即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安排了一些任務,得到一些亟待解決解答的問題,需要借助大家的合作解決。在此過程中,筆者不提供任何幫助,學生要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決,由此提升了學生的操作技巧,加強其動手操作能力。當然,除了借助課上有限時間外,筆者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們設計環保宣傳海報,制作視頻動畫、用記事本記錄日常生活等,豐富了學生日常生活。
四、規范言行舉止,滲透社會責任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導致出現了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權、計算機病毒、信息侵略等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潛在的危害。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傳授學生上網的規范,滲透社會責任意識,具體指的是提升文化修養,規范言行舉止,塑造高尚道德,實現個體自律,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以期能發揮個體帶動整體的示范效果,凈化信息空間。為此,規范學生在網絡上的言行舉止,滲透社會責任教育已經成了信息技術教師肩上的重任之一。如,學習“發帖和回帖”這一課內容,筆者悄悄觀察孩子們的行為,隨機選取了若干學生的帖子,結果發現有些言語過于偏激、粗俗,還夾雜人身攻擊性言語。基于這一現實,筆者立即停止了大家的行為并組織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時間為15分鐘。同學們對這一新增的教學活動感到困惑,但也配合筆者進入了討論活動中。一番激烈的論爭后,同學們認識到了文明用語的重要性,加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
五、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時代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今后教學的方向,應該引起教師們的重視。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上述幾點建議,以期能對教育教學事業盡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許軍.如何培養小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6).
[2]余柏民.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05(02).
[3]劉午陽.也談信息技術課堂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勞動保障世界,2017(17).
[4]王勇.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