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朋
(唐鋼國際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在鋼鐵生產中,鐵前系統能耗占總工序能耗的73.5%,成為鋼鐵企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重點[1]。筆者結合鋼鐵冶金鐵前工序的具體流程,梳理了現行科學合理的節能環保技術措施,為建成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鋼鐵企業提供借鑒。
原料場為鋼鐵聯合企業生產所用原料的準備和存儲的必備工序,承擔著受卸、貯料、混勻、破碎、篩分、轉運輸出等綜合性功能。從露天料場發展到封閉料場,一直是節能環保政策要求的重點對象。隨著環保政策不斷加劇、鋼鐵公司產能整合、搬遷,綜合料場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其中采用的主要節能環保技術有:大面積料場頂部架設光伏發電系統、大跨度新型環保料場封閉技術、智能化綜合料場技術等。
綜合原料場廠房面積大,如B 型、C 型、D 型料庫更適合在廠房屋頂加設光伏發電系統,以充分利用太陽能,抵消原料場部分用電量,降低能源消耗。如,寶鋼股份在一二期礦場C型料庫廠房頂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項目,經濟效果明顯,月均發電量在14 萬度左右,可抵消原料場部分用電量,降低能源消耗[2]。鹽城市聯鑫鋼鐵有限公司料場光伏電站項目于2020 年4 月已通過驗收,建設內容為13MWp 光伏并網電站系統,包含5個1.6MWp 子系統,4 個1.25MWp 子系統,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發電量為1315.56 萬KWh 的生產能力,為企業節能降耗做出很大貢獻。
根據物料性質和存儲要求,新型環保料場在相同儲料能力條件下,投資小、占地面積減小50%,同時可防雨、防凍,有效降低物料風損,避免物料外泄,自動化水平高。大跨度的環保料場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總體結構重量輕,同時可用于不同廠區地形環境,根據物料種類的堆取形式,可建成圓形(存儲煤粉、精粉)、矩形(精粉、混合料)等多種平面。位于曹妃甸的首鋼京唐球團料場改造封閉工程,是目前全球最大跨度的料場封閉項目,該項目單跨凈跨度達到245m,長度650m,高63.228m,中間不設置立柱,較好利用了存儲空間,降低物料損失,并實現了智能化操作。圖1,圖2 分別為某鋼廠B 型料場和C型料場實景。

圖1 B 型存儲料場

圖2 C 型存儲料場
目前,原料場自動化水平參差不齊,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正在不斷探索和建設智能化綜合料場,實現智能環保、無人值守一鍵式生產,如唐鋼新區、首鋼京唐二期等項目已建成應用。
智能化料場是通過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料位檢測、物料跟蹤與掃描、設備自動定位、物料系統路徑最優規劃,提高了料場利用效率和設備安全可靠性,降低設備作業能耗、改善勞動環境、降低勞動強度,綜合生產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在鋼鐵冶煉流程中,90%二噁英,60%SO2,50%NOX和25%粉塵來自燒結工序[3],燒結已成為環保治理的重點領域。隨著近幾年的研發與實踐,煙氣循環技術、料面噴灑熱蒸汽技術、厚料層技術、余熱利用技術等已為鋼鐵企業所應用。
燒結煙氣循環實現了能源梯階利用,降低運行費用,已成為燒結工序實現節能環保的有效措施。按取氣源位置區分,有內循環和外循環兩種模式。燒結煙氣內循環技術是利用頭、尾部分燒結大煙道煙氣,生產操作靈活;外循環是從主抽風機后分流部分煙氣,管道布置結構簡單。內循環工藝是目前主流的燒結煙氣循環技術[4],每噸燒結礦可節約標準煤約2Kg~3Kg,降低煙氣脫硫脫硝處理運行費約25%左右,該技術已成為部分地區強制推行實施的環保措施。
給燒結料面噴蒸汽,可提高空氣比熱,在同等數量的空氣加上蒸汽進入料層便形成更強的熱交換能力,有助于降低燒結燃料消耗,提高料層的燃燒速度,提高燒結產量,降低CO 排放。在首鋼京唐燒結機生產中[5],平均廢氣CO 含量降幅25%,二噁英排放降幅約50%,固體燃耗降低4.4%;燒結礦增產2.37%,噸礦廢氣減排6.7%。該技術性價比高,已成為部分地區強制要求必須具備的工藝環節,節能環保效益明顯。在首鋼京唐、唐鋼新區等眾多燒結機上進行了應用。

圖3 唐鋼新區燒結料面噴蒸汽

圖4 首鋼京唐燒結料面噴蒸汽
(1)環保導料槽的應用。傳統皮帶機導料槽存在撒料、揚塵的問題,已不能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采用新型環保導料槽代替傳統皮帶機標準導料槽,可降低揚塵率、除塵器風量,改善生產環境,降低生產成本。
(2)厚料層燒結技術。厚料層燒結通過自蓄熱作用,減少燒結料中的燃料用量,提高料層內部的氧位,增強氧化性氣氛從而減少固體燃料的消耗,提高燒結礦產能和質量。通過精準配料、強化制粒、燒結料預熱以及治理漏風等措施,大型燒結機料層厚度已達到900mm~1000mm[5],燒結質量穩定,產能穩步提升。
(3)余熱利用技術。燒結尾部封箱和環冷機三段熱廢氣含有大量顯熱,大部分鋼廠都進行了不同方式的余熱回收,節能減排效益顯著。目前主要是利用燒結過程熱廢氣,建設余熱鍋爐產蒸汽,中壓蒸汽進廠區外網送至其他用戶,低壓蒸汽給燒結車間制粒或礦槽預熱。另一種方式是進行燒結余熱發電,提高企業自發電率、節約能源、減少廢氣外排。
高爐煉鐵工序能耗占鋼鐵企業能源消耗的49.4%,各鋼鐵企業正在通過采用各種先進技術以達到煉鐵工序節能、降耗、減排的目的,比如:降低燃料比、富氧、沖渣水余熱回收、爐頂均壓煤氣回收、噴煤、高風溫熱風爐等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重點描述降低燃料比、富氧和沖渣水余熱回收技術。
煉鐵用能的78%[1]是來自焦炭和煤粉的燃燒,燃料比的高低直接影響高爐工序節能。降低燃料比主要措施有:堅持精料方針,提高入爐礦石含鐵品位;實現高風溫,采用空氣、煤氣雙預熱,提高爐料透氣性;根據不同爐型,合理控制冶煉強度等。總之,需要根據原燃料、爐型、設備條件等綜合系統考慮降低燃料比措施。如,為增加入爐品位,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高比例球團礦冶煉正在被眾多鋼廠所實踐,目前國內部分大型鋼鐵公司已可實現高爐入爐球團礦比例>50%,綜合入爐品位>60%。但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需要我們從爐型、設備、操作等各方面進行摸索。
富氧技術是減排降耗的重要技術之一,高爐富氧率每提高1%,煤比提高20kg/t~25kg/t,高爐產量約增加3%。提高富氧量可以提高風口前燃燒溫度,提高煤粉的燃燒率和噴煤量,降低焦比,節約煉鐵成本。
高爐沖渣時大量水急劇熄滅熔渣,產生大量低溫熱能。經換熱后,采暖水供回水溫度均在60℃/50℃以上,可給鋼廠內部需采暖車間供暖,剩余可外供進行市政采暖,但在提高換熱效率,設備防腐方面還需做細致研究工作。目前高爐沖渣水余熱供暖以其成本低、無排放等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社會效益明顯。

圖5 沖渣水換熱流程示意圖
對于鋼鐵企業,節能措施不是孤立存在的,從整體考慮、系統性節能是降低能源成本消耗,提高整體效益的重要措施。鋼鐵流程的系統節能[6],主要是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實現煤炭、焦炭、電力等資源的消耗減量化;將余熱、余壓、蒸汽、煤氣等轉化為動力或電力,以降低外購成本;增加能源產品產出,以實現產出增量化,最終降低能源成本,為企業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
近幾年,國家對鋼鐵企業節能環保要求逐年提高,很多有效措施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如環保、智能化料場技術,燒結煙氣循環、料面噴蒸汽技術,高爐精料、富氧、爐頂均壓放散技術等。但鋼鐵生產節能潛力將越來越有限,通過實施系統節能來實現鋼鐵企業深層次的節能環保、降本增效是未來鋼鐵企業需要重點研究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