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剛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0 一大隊,四川 攀枝花 617027)
近年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很多高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地質找礦中,使得地質找礦逐步實現了科技化、智能化,找礦的手段也愈發多樣化。但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表層礦產資源幾乎被開采殆盡,地質找礦的深度越來越大,對找礦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憑一種或者兩種地質找礦技術可能無法準確探明礦產資源的位置和儲量,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可大幅度提升找礦的效率和精度,為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持。
礦產資源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近年來,為滿足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求,我國大力發展地質找礦事業,雖然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為地質找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勘查手段單一,無法充分利用現有的地質找礦資源和有限的資金。而且地質找礦自身就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就目前發展現狀而言,除能夠利用已有的鉆探成果之外,還要充分考慮磁異常成果資料。絕大多數地區,都進行過磁異常掃描基礎工作。但如果地下地質構造、地質體的物理性質不同,則會引起地區物理異常,由于勘查結果屬于間接性和非實物性的結果,磁異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在尋找帶有磁性的礦產資源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磁鐵礦,但對其他類型的礦產資源就不太合適,需要借助先進的找礦方法來提升找礦的準確度和精確度。
遙感技術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勘查技術,現已實現了普及,應用在地質找礦中,能夠和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技術聯合應用。對需要勘測的區域進行全面系統的地質構造勘查。尤其是已經得知地質勘查區域的控礦體系條件下,可進行礦體的再次確認。利用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來對礦區的地質界線進行數據化分析。在地質找礦中應用遙感技術,可大幅度提升找礦的效率和質量,擁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地質線路填圖找礦也是目前地質找礦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在應用此種找礦方法時,需要大量技術理論的支持,并對測區基礎數據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再按照整個測區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情況等來合理的布置地質勘查線路圖,為后期正式勘查提供指導,提升地質找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常用的地質線路填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穿越法,另一種是追索法,通常會聯合應用這兩種方法,先用穿越法來布設找礦的總體路線,再用追索法來輔助完善地質線路填圖。
物理勘查也是地質找礦中比較常用的找礦方法,主要機理是采用一系列先進的物理勘查技術和儀器設備,對測區內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儲量、種類、特點等進行勘查。常用的物理勘查設備有地質磁力儀、激電中間梯度裝置等[1]。
實測地質剖面能夠清楚直觀的看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在應用此種地質找礦技術時,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測區范圍內的地質剖面情況,再結合測區的實際情況,開展剖面實測,以便對地下礦產資源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判斷和分析。這是一種相對直接、有效的地質找礦手段,具體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實測地質剖面地質找礦示意圖
在地質找礦中為充分發揮出多種地質手段綜合應用的效果和價值,需要做好統籌規劃,對測區范圍內的地形地貌、環境地質、礦產資源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同時做好超前部署和規劃,準備好地質找礦所需的材料、設備、人員及其他資源,以保障各項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推進[2,3]。在整個找礦過程中,需要立足地質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測區中資源分布的特點,切不可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包括:國土空間綜合利用、城鎮基礎設施等,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通常規劃和布局找礦工作。在整個地質找礦過程中,如果需要用到商業性引導,需要保障有序性,適當擴展應用領域,突出地質找礦的重點,以發揮出多種地質手段綜合應用的優勢,促使地質找礦工作能夠高效、安全、有序的開展。
填圖找礦是地質找礦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多種地質手段綜合應用的背景下,所有找礦范圍內的數據,可統一為一種基礎數據,此時,找礦線路布設有顯得尤為重要。找礦線路布設是否合理、有效,直接關系到地質找礦工作的效率和成本。特別是在地質找礦主線布設上,創新出新的找礦線路,能夠對異常區域、成礦區域、地質區域等進行更加全面、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精確掌握礦產資源地下分布情況,為礦產資源的開采提供真實數據。在進行丁字形或者是十字形的找礦線路布設時,需要充分利用實測剖面技術,對地質條件和結構進行全面分析,形成一種綜合的技術控制方式,提升地質找礦的效率和安全性。
隨著我國礦產事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地表礦產資源幾乎開采殆盡,礦產資源的埋設深度越來越深,僅僅選擇一種或者是兩種找礦技術,可能無法探明地下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需要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來提升找礦的全面性、準確性、安全性。在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時,需要先明確應用原則,對各種可能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做好規劃和部署工作[4,5]。在具體應用時,每個區域需要采取不同分析方法和找礦手段,立足地質規律,進行綜合規劃,整體布局。而在商業勘查中,需要注重對政策融入性的策略,在礦產資源國有化的基礎上,圈定出目標礦種,再以物理找礦為主,化學找礦為輔,結合先進的遙感技術、“3S”技術等,開展多種地質手段的綜合應用,以提升地質找礦的效率。
在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礦產資源的用量也隨之增加,為解決發展和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地質找礦事業,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也要做好整體的找礦統籌和規劃設計,不能過度開發和利用。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保障所選擇的每種找礦手段和技術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要適當加大生物技術、智能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立體仿真技術的應用力度,對礦產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以保障地質開采的科學性[6]。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借助遙感技術、無人機攝影技術,對地質找礦的深度進行控制,避免開挖過度,破壞原來的地質結構,對需要保護的自然保護區,需要立足生態保護紅線,進行精密計算,并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在地質找礦中,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雖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找礦的效率和精度,但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操作,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具體的注意事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時,需要充分結合當地地質條件的實際情況、地質知識及理論,進行全方位的找礦和勘查。
其二是不同找礦技術其獨特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因此,在綜合應用時,需要注意不同技術手段之間的密切配合和組織協同,以提升地質找礦的效率和準確性[7,8]。
其三在地質找礦中,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是重中之重,需要對礦區成礦的可能性、規律、地質條件等進行詳細分析,以選擇出合適的的找礦手段。
綜上,地質找礦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地質找礦的精度和效率,對后期開采和利用有很大影響。但地質找礦具有很強的復雜性,難度也比較大,選擇一種或者兩種找礦手段,難以準確勘查出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綜合應用多種地質手段,可充分發揮出不同找礦手段的優勢,提升找礦的效率、準確性和精確度,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