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曉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0 一大隊,四川 攀枝花 617027)
礦產資源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礦山地質勘查是礦產資源開發及利用的前提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就很多高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礦山地質勘查中來,礦產產業取得良好的成績,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資源保障。但我國礦山地質勘查技術研究和應用的起步比較晚,在具體礦山地質勘查中依然存在很多風險,嚴重限制了我國礦產資源事業的發展?;诖?,開展礦山地質勘查風險的成因及規避技術的分析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在我國工業化進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礦產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了對礦山地質勘查的重視力度和投資力度,但依然存在礦產資源供需矛盾問題。針對這一發現現狀,國家和政府出臺了引導和鼓勵商業性礦山地質勘查的政策,允許具有礦山地質勘查資質的企業在老礦山外圍或者深部開展商業性地質勘察工作,以找到更多新的接替資源。礦山地質勘查現場圖如圖1 所示。

圖1 礦山地質勘查現場圖
就目前我國礦山地質勘查發展現狀而言,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每年都會發現大量新的的礦產地,礦產資源量也在同步增加,礦產資源的價格也在不斷提升,良好的市場環境、國家政策、新技術、新設備,為礦山地質勘查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環境。但礦山地質勘查大多有政府主管部門統一組織,財政部門撥款開展,使得礦山地質勘查中相關利益責任愈發淡化,存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大。
礦山地質勘查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技術性非常強,要先劃定勘查范圍,再從地表開始,逐步向下勘查。如果遇到復雜多變地層,需要采取多種技術聯合使用的方法,以減輕地層變化對礦山地質勘查造成的不良影響。這就使得礦山地質勘查企業在具體勘查中會面臨著技術方面的風險,整個礦山地質勘查都在野外進行,地質條件復雜,勘查環境惡劣,存在很多不可抗因素,尤其是在深層礦山地質勘查中,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現有的很多礦山地質勘查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實際勘查的需求,勘查的難度也隨之增大,提升了礦山地質勘查的風險性。
礦山地質勘查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對每位參與礦山地質勘查的人員有很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礦山地質勘查知識,還要能夠熟練的掌握和操作各種勘查儀器及設備。此外,還要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才能在復雜多變的野外環境中,高效、安全、有序的完成礦山地質勘查任務[1]。但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很多礦山地質勘查企業都缺乏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懂技術的不同設備操作,掌握設備操作的又不同礦山地質勘查專業知識,再加上野外勘查條件復雜,信息和指令難以實時共享,存在誤操作、延時操作等問題,從而加大礦山地質勘查風險發生的概率。
就目前全球范圍內礦產資源的銷售情況而言,市場價格變化非常大,存在一定的浮動,這也會對礦山地質勘查造成較大影響,會增大礦山地質勘查風險。在整個礦山地質勘查中,需要專業的市場風險進行實時分析和預測,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策略和防范措施,以降低市場風險發生的概率。
由于礦山地質勘查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使得很多企業投入到礦山地質勘查中來,但我國礦山地質勘查起步比較晚,發展至今也沒有形成完善、系統、規范的監管機制。經常出現盲目勘查問題,此種行為,不僅無法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促使企業健康發展,而且會致使大量資源被無故浪費,容易形成經濟風險。
礦山地質勘查中條件比較復雜,影響因素比較多,存在很多風險隱患,選擇先進的技術,才能保障整個礦山地質勘查過程有序推進力,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就目前我國礦山地質勘查發展現狀而言,要想提升礦山地質勘查技術水平,還需要不斷創新和應用新技術。在開展礦山地質勘查工作之前,需要提前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歷史技術經驗,分析過往的數據,以提升礦山地質勘查技術[2]。但在具體的勘查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進行詳細分析,綜合考慮礦山地質勘查范圍內的地質條件、自然條件、礦化強度等,以選擇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礦山地質勘查技術。常用的新型礦山地質勘查技術包括以下幾種。
綜合勘查找礦技術:按照礦山地質勘查的實際需求,運用多種勘查技術,來探明礦山地質結構、礦藏種類、資源儲量等,為后期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持。我國地大物博,礦藏資源種類齊全,但同時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地層結構多樣,不同礦產資源的埋深不同。這就決定了在礦山地質勘查需要采取多種技術優勢互補的方法,以保障相關工作能夠高效、安全的開展。
新型勘查找礦技術:在礦山地質勘查中采用高新技術和設備,以提升找礦的速度、精度和工作效率。新型勘查找礦技術是光技術、電磁技術、生物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具有多種技術優勢共享缺點互補的效果。而且勘查信息數據可由計算機軟件自動分析識別,解放復雜、繁瑣的人力計算,可大幅度提升礦山地質勘查的準確度和精確度[3]。
地質礦產的化學勘查技術:此項技術主要應用在埋藏比較深的礦山地質勘查中,但實際應用中還需要和其他技術相互結合,以斧正最后的判斷評價結果。包括:礦床原生物測定技術、水系沉淀物測定技術、土壤測定分離技術等。先用這些技術來采集礦樣,再進行化學技術處理,最后和實際成果進行對比,就能獲得地下礦產資源的儲量、巖層結構以及其他信息,為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持。
礦山地質勘查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技術性,而且存在較大風險,人是引發風險和規避風險的關鍵,需要充分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降低風險,促使勘查工作有序開展。針對目前礦山地質勘查中人才不足引起的風險隱患。需要加大培訓力度,組建一支高水平、高專業性的礦山地質勘查人才隊伍,以最大限度上礦山地質勘查中遇到各種風險[4]。在礦山地質勘查中,為保障各項工作能夠高效、安全、有序的開展,不僅僅需要專業的技術隊伍,也需要法律法規方面的專家,為礦山地質勘查保駕護航。在新形勢大環境下,要想避免礦山地質勘查風險,不僅需要整體的設計視角、超前的安全意識、統籌規劃和協調工作,而且還要逐步拓寬礦山地質勘查領域,突出重點。
就目前我國礦山地質勘查發展現狀而言,資本市場的扶持力度有限,需要是依靠政府投資和撥款來支撐,融資渠道有限,缺乏勘查資金。但工業發展、城鎮發展都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從全球范圍的角度來看,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實現了礦山地質勘查的市場融資,所需的資金由風險投資、債務融資、公開上市三種來源渠道。而我國礦山地質勘查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缺乏市場化的運營經驗和啟示,如果是公益性的礦山地質勘查,可由當地政府出資開展;商業性的礦山地質勘查則可以按照市場機制運作,來引導社會勘查資源的注入,以保障礦山地質勘查有充足的資金[5]。
為保障礦山地質勘查事業能夠實現良性發展,國家和政府需要提升宏觀調控的力度,出臺一系列強制性政策和規范,來監管礦山地質勘查全過程,以最低的成本支出,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此外,還要建立起符合礦山地質勘查發展現狀的監管制度,提升準入制度,保障進入礦山地質勘查市場的每家企業,都有一定的實力和資質,減小礦山地質勘查風險,保障投入者的經濟效益,促使礦山地質勘查企業實現長久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分析了礦山地質勘查風險的成因及規避技術,分析結果表明,礦山地質勘查中影響因素比較多,風險成因復雜,不同風險的特點、成因也不相同。為保障礦山地質勘查的安全性,需要結合風險成因,選擇有針對性的規避技術,將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促使礦山地質勘查事業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