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磊
(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分廠,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張力控制可以防止帶材跑偏、保證軋制穩定,軋制中帶材跑偏的原因在于帶材在寬度方向上出現了不均勻延伸。當軋件出現不均勻延伸時,沿寬向張力分布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延伸大的部分張力減小,而延伸小的部分則張力增大,結果張力起到自動糾偏作用力。張力糾編同步性好、無控制滯后。張力糾偏的缺點是張力分布的改變不能超過一定限度,否則會造成裂邊、壓折甚至斷帶。張力模型控制方法。
可通過改變軋輥速度或改變機架的前、后滑來改變機架間的張力。
由于改變機架輥縫對機架后滑的作用更為明顯,因此在冷連軋機中,常見的兩種張力控制模式為:①通過改變相鄰機架速度的張力調節方式;②通過改變下游機架輥縫的張力調節方式。
機架間張力控制(ITC)通過對L2 張力設定值曲線的擬合,獲得軋制過程中動態張力設定,在軋制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完成對機架間張力的閉環控制。

圖1 張力區間-機架速度曲線
在穿帶期間,帶鋼的穩定張力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帶鋼跑偏;在軋制期間不同速度下的變張力控制,保證了軋制過程的順利進行;高速穩定軋制期間的恒張力控制,可有效抑制因張力波動造成的帶鋼厚度波動,為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提供穩定張力這一外部條件。
在正常軋制期間,機架間張力則通過下一機架輥縫進行調節。穿帶期間(即速度小于等于穿帶速度時),機架間張力通過調節機架速度進行控制,對于C4-C5 間的張力,當C5 工作于平整模式時,亦通過機架速度進行控制。兩種控制模式及控制參數的切換均通過程序自動實現。張力參考值和控制閉環增益通過L2 設定模型計算,根據軋制工藝要求,張力參考值為跟隨軋制速度的一條設定曲線,在L1 程序中完成張力設定曲線的擬合,張力控制功能實現實際張力對設定曲線的跟隨。

圖2 機架間張力控制策略圖
張力大小的確定要視不同的金屬的軋制條件而定,但最大張應力值不能大于或等于金屬的屈服強度,否則會造成帶材在變形區外產生塑性變形,甚至斷帶。破壞軋制過程或使產品質量變壞。
一般來說,后張力大于前張力,帶材不易拉斷,保證帶材不跑偏,即較平穩的進入輥縫。后張力小于前張力時,可以降低主電機負荷,在工作輥相對支撐輥的偏移很小的四輥帶材軋機上,后張力小于前張力有利于軋制時工作輥的穩定性,能使變形均勻,對控制板形效果顯著,但是過大的前張力會使帶材軋制時易斷帶。
冷軋軋機C1 入口張力為固定值,不受模型控制,通過張力輥L1 級控制,保證帶鋼的穩定性,C5 出口張力穩定性用于保證卷形及提供不同工序方向上的鋼卷,因此通過模型可控的為C1至C4 機架間張力。
現場斷帶反映來看,主要集中在C1 跑偏斷帶和C4、C5 之間張力控制斷帶,針對此種情況,現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熱軋提供的來料的板型曲線如圖所示,在帶鋼整體尤其是頭尾部分不可避免的總有跑偏跡象,即使是通過拉矯機矯正過,不可避免的存在8mm~10mm 的跑偏量,而機架間跑偏最開始是在C1,因此控制C1 的帶鋼跑偏是保證帶鋼穩定的關鍵,可以有效的防止斷帶。
通過對現場生產數據匯總發現,C1 前張力為165 單位張力,后張力為150 單位張力,即前張力大于后張力。

圖3 熱軋提供的來料的板型曲線

圖4 張力分布
通過現場斷帶數據匯總如圖所示,發現帶鋼跑偏量與原料的跑偏量相符,C1 機架的張力糾偏效果不明顯,甚至還有加劇跑偏的影響。

表1 帶鋼跑偏量與糾偏
由于C1入口帶鋼厚度為2.2mm至6mm,不易發生斷帶,且軋機負荷不大,一般在40%左右,因此通過調整C1 機架后張力來調整跑偏量可以實現,通過加大C1 機架后張力,在軋機負荷不大于50%的前提下,保證C1機架后張力大于前張力,如圖所示。

圖5 張力分布
通過對C1 機架后張力的調整,現場斷帶情況統計顯示C1 機架間斷帶由每月20 次,降低至2 次。
通過對現場張力曲線分析,發現C5 前后張力比值均較除C1外機架大,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2 張力曲線
隨著軋制的進行,帶鋼的厚度變薄,前后張力的比值過大,雖然對板型控制有不錯的效果,但偏差過大容易引起控制的不穩定,且C5 前張力遠遠大于后張力,極易造成C4、C5 之間的斷帶。
對C2 至C5 機架間的張力比值重新調整,如下表所示。

表3 張力比值
通過調整,各個機架之間張力平穩過度,既保證了板型控制在范圍之內,又不會由于前后張力偏差過大造成的斷帶,調整后的張力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6 張力分布
通過對C2 至C5 機架前后張力比值的調整,現場斷帶情況統計顯示C4、C5 機架間斷帶由每月15 次,降低至0 次。
八鋼冷軋1420 酸聯軋機組機架間張力采用經驗張力公式進行張力分配,為對應機架的后張力:帶鋼的變形抗力:與鋼種有關的總體張應力比例系數:與鋼種與機架有關的機架間比例系數。通過對不同強度、規格帶鋼現場斷帶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將參數固化至數據庫中,如下表所示。

表4 張力分配表
通過對C1 張力的提高,降低了入口原料的跑偏量,為后續機架的穩定軋制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對C2-C5 機架之間的張力分配比例調整,既保證了板型的可控性,又達到了軋制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