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金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組織開展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除了需要考慮材料、技術等基本要素,還應考量到施工場地地質情況、水文條件等因素對現場作業帶來的直接影響。實施地質勘察,主要目的在于為工程各項施工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獲取真實準確的數據資料,為評估項目施工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提供有效參考。
地質勘察是工程施工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內容,對后續項目施工、方案規劃的改進具有直接影響。若地質勘察獲取的數據信息準確性不足,不僅會干擾后續施工環節現場作業的順利開展,也可能會導致方案設計有誤,延誤整個工程的施工建設進度。做好地質勘察工作,關鍵在與實施對施工現場的地質地形情況、水文條件以及周邊環境的綜合考察,獲取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為整個項目施工作業的方案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近年來,基礎地質工程的施工數量越來越多,整體建設規模逐步擴大,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質勘察的任務量,使得現場勘測作業面臨的環境條件愈發復雜,也導致全方位勘探工作的實施面臨較大難度。由此可見,要順利推進基礎地質工程施工工作的開展,還需提高對地質勘察的重視,積極引入并應用先進的勘察技術手段,提高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為項目現場施工作業的穩步落實奠定良好基礎[1]。
地質勘察工作的實施成效不僅會影響到工程的建設質量,也與整個施工過程的進度把控密切相關。例如,若是將不準確的勘察數據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很可能會導致基礎地質工程的建設質量、操作規范等與標準要求不符,亦或是因施工問題埋下諸多的安全隱患。無論是充分施工,還是突發的安全事故,都會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帶來不利影響,亦或是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做好地質勘察工作,是加快基礎地質工程作業進度的有效路徑,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獲取更為準確、真實與可靠的地質信息,還需加大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為地質勘探作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條件,避免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受到勘探問題的阻礙與影響。
無論是不準確的數據信息,還是落后的技術手段,都是影響基層地質工程施工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因素。做好地質勘察作業,意在為項目施工作業的有序開展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工作人員能夠預先估計現場作業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針對性地調整并改進現有的設計方案,避免不合理的施工規劃加大工程的成本支出。由此可見,基礎地質工程的造價成本與勘察工作的落實情況密切相關。對于施工單位來說,要想將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效地節約下來,還需對地質勘察技術的創新研發提高重視,在實際作業階段內,與地質勘察技術人員保持良好的交流與溝通,達成深度合作,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改良用于地質勘察的設備設施,提高現有機械設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穩定性[2]。
組織開展地質勘察工作,需要與基礎地質工程的具體建設規劃緊密結合,除了需要全方位地地質勘探整個施工現場,還需要在適宜范圍內全面勘察并了解工程周邊區域的環境條件,以及構筑物的情況。在基礎地質工程的建設施工階段內,盡管現場作業都處于預先規劃好的場地內,但不可避免地會對周邊的建筑物、環境等帶來一定影響。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勘察工作,對施工場所、周邊區域的地質數據信息予以充分了解,才能為項目施工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對于設計人員來說,也可以結合實際掌握的地質勘察數據,對現有的規劃方案內容進行合理化地調整與改進,確保施工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對整個工程場地區域及周邊環境情況予以勘察、綜合分析獲取的數據資料,是基礎地質工程施工準備階段的要點所在。
一般情況下,基礎地質工程的勘察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野外勘察,二是室內測試,這也是整個勘察作業過程中的兩項關鍵環節,對整個現場勘探工作的完成度具有直接影響。其中,借助于專業化的技術手段與設備設施,詳細分析并準確探查全施工場地及周邊區域的環境情況,是野外勘察的主要內容,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獲取的數據信息與資料等,對這一場地是否適合組織開展基礎地質工程的施工工作予以科學判斷。室內測試與野外勘察是相互關聯的,兩個環節在實際工作中是相互相接、密切合作的關系,組織開展室內測試活動,需要以野外勘察得到的數據內容為基礎,要確保室內測試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由科學可靠的野外勘察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如圖1)。為了進一步提高室內測試的技術水平,獲取更為全面、真實與準確的分析結果,還需積極引入并應用現代化的勘察技術,以及多樣化的儀器設備,使得野外勘察作業的覆蓋范圍、涉及面的廣度與深度等得以有效拓寬,完善室內測試所需的設備設施,推進野外勘察作業的規范化發展,為數據分析以及施工方案的改進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3]。

圖1 地質勘察流程圖
進行地質勘察現場作業,離不開對各種各樣勘察設備的引入與應用,要提高勘察工作的落實成效,工作人員除了需要對技術管理提高重視,還應做好針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規范化各類設備設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操作方法與使用方式,避免其實際運行狀態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另一方面加強日常的維護與養護力度,確保設備設施的運行性能符合現場勘察作業的需求。對于大部分的基礎地質工程來說,可以以以下幾方面為著手點,強化對所有勘察設備設施的管理與維護:
(1)在地質勘察工作過程中,做好有關管理與養護的宣傳工作,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加強自身的規范操作意識,正確認識到貫徹落實全方位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提高設備管理工作的實施成效。
(2)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體系,對現有的設備操作規范與使用規則予以完善和改進,制定嚴格的勘察作業規范要求,將設備管理貫徹落實到各個勘探環節內,為全流程地質勘察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礎[4]。
(3)加大在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方面的投入力度,將先進的技術手段、儀器設備等靈活引入到勘察與管理工作中,推動基礎地質工程現場勘察作業的高質量發展。革新現有的設備管理理念,站在多層面的角度上了解并把握設備管理工作的真實需求,以前瞻性的視角推動地質勘察設備使用、管理與維護作業的制度化、高效化發展,確保設備設施處于正常穩定的運行狀態中,滿足各個地質勘察環節現場工作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助力地質勘察與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工作的協同進步。
工程項目的地質勘察作業對事前準備的完備性具有較高要求,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一方面需要關注實施勘探的目標深度,另一方面則需著重考量整個勘探過程的廣度,對環境、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予以綜合考慮。在獲取準確無誤的勘察數據信息后,還需要根據具體要求,進行深度的分析與整理,工作人員需要與工程項目規劃施工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作出科學正確的評估與判斷結果。通常情況下,地質勘察的研究與準確階段涉及到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例如,在對施工場所的地質條件進行勘察與分析時,需要重點研究其是否存在地震斷裂處,以及與強震場地效應有關的數據資料。在獲取最終的評估結果后,再以此為基準,規劃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手段。這樣在后續確定具體的施工場地時,能夠根據地質勘察的結果,躲避開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在地質勘察的準備與研究階段,施工團隊應將實際進行勘探作業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以基礎地質工程的整個建設施工場所為基準,對其當前的地質、水文條件等進行深入分析。除此以外,工作人員還可以采集周邊環境內巖石的實況信息,與獲取的勘察數據結果進行對比,提高地質勘察數據內容的全面性與綜合性[5]。
在初始的地質勘察階段,面臨的主要作業項目對巖石、地下水部分的勘探,并大致掌握有關工程場地的有關信息,這也是后續組織開展現場勘察作業的核心著力點,最大限度內提高地質勘察的工作效率。在初始勘察階段,技術人員可以將基礎地質工程的垂直邊界清晰準確地劃分出來,掌握地質環境變化的相關檢測點,為地質勘探作業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若工程的施工場地覆蓋面較廣,且地質地形條件較為復雜,則可以將當前規劃出的區域邊界適當擴大,增設更多的觀察點,構建網狀分布形式的勘察規劃圖。對場地的水文條件進行勘探時,應結合水文地質的具體類型,選用針對性的適宜的勘察措施,參照水的排放量推測水位。勘探基礎地質工程的礫石土壤時,應優先考慮對連續滲透法的采用,因而礫石土壤對地質強度具有一定影響,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勘察人員可以借助于連續滲透法,對整個礫石土壤層內的薄弱位置予以確定,在此基礎上,對礫石的實際密度進行判斷,提高整個施工場地地基層的穩定性。
在詳細勘察作業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勘探工程施工場地內巖石的特性,然后結合獲取的具體數據信息,科學評估項目作業場地的巖石特性。在此階段內需要評估的內容較多,除了地質條件、地質地域劃分等基礎部分,還涉及到土壤的處理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質危害等。無論是勘探工程施工場所的巖石特性,還是整理一系列的數據信息,都應根據規范化的流程順序,首先明確工程項目施工場地的地質特性,然后判斷并綜合評估地質形成的具體原因,最后,研究地質特性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規律。按照地質勘察作業中獲取的巖石特性勘探資料,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采取科學可靠的處理手段。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場所的地質類型與地層結構,對當前地質條件下所能承受的壓力限值進行計算。
做好地質勘察工作,是確保工程項目施工作業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建設單位需提高對地質勘察的重視,切實完善現有的管理機制,引入現代化的技術與設備,提高地質勘察在基礎地質工程中的應用實效。